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具體因應台灣高教危機
2017/01/24 19:22:37瀏覽523|回應0|推薦2

 

每年一度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於日前舉辦,會後五大校院教育協進會發表共同聲明,希望蔡英文政府能夠面對高教三大危機提出因應之道讓高教得以繼續前進。

在此次會議中無論公私立校長都對台灣高教現況相當憂心,特別對於少子化所帶來衝擊,呼籲要及早訂定三到五年高教退場機制相關暫行條例,以法制化方式讓退場的就退場,而不是任由無心經營的私校董事會藉機歹戲拖棚。

高教是台灣培育人才重要地方,每年有近八百億經費在高教預算上,一般國立大學生平均可獲廿四萬元經費,國立技職生則可獲十六萬元,至於佔有三分之二私校生卻分不到十分之一的經費,很明顯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在此發展下使得台灣高教長期重國立輕私立,並在不平等差別待遇讓私校位階永遠低於國立,。在教改後,一些國立學院紛紛改制大學,私校經營更加困難,終於到了不可承受的壓力,但此一引爆卻不只是私校受傷,連帶國立也受到影響,如國立研究所招生不足就可知其一二。

  教育部長潘文忠在此次會議開幕時指出,目前高教有「六大沉痾」,首要沈痾就是競爭型經費集中在少數學校,導致大學M型化現象。潘文忠部長表示,未來將以學生為主體,改變獎補助方式,不再以分配經費來引導大學發展。

  實際上,這幾年教育部所推動的頂尖大學計畫,為了追逐世界排名,造成大學成為學術競技場,教師以論文發表比賽做為經費爭取肉搏戰。教育原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如此經費爭取遊戲賽事中,學生不再是主體,而只是高教附屬品,教師不以教學為本位,各自關起研究室大門,把學生拒絕於門外,只關心自己學術論文發表的篇數而已。甚至造假學術論文頻頻傳出,即使最高學府亦是如此,這才是台灣高教最大危機。

  目前大家所擔憂私校退場機制,重點依舊圍繞在私校退場時教師該可去何從,把學校關了之後要如何處置校產,不要再讓學生去念快要關門學校,避免學生以後畢業時沒有學校可以發畢業証書,此種退場機制考量依舊不是以整個學生為主體,編列五十億做為高教退場其意義何在?

  潘部長強調未來新世代人才,需具備問題解決、生活美學、數位跨域整合、獨立思辨、團隊合作、多元創新等六項前瞻能力,但在我們大學教育內涵中有多少大學教學設計是以此為主呢?在台灣考試升學制度下,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不懂得如何生活、數位能力缺乏、沒有辦法獨立思考、更不知如何團體合作、其創新力又太過單元,若大學無法提供滿足此六項能力,則台灣的青年會是一個沒有競爭力未來,勢必會被世界邊緣化。

  潘文忠部長已指出高教六大沉痾,並也想到如何對症下藥,但如何落實卻是有待考驗。不能把高教危機只視為用退場暫行條例來因應即可,其必須在預算編列和獎補助有全新的開始,只可惜今年預算已經編列完成並也通過立法院審議,一切似乎也只是回歸理念陳述,無法實踐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經費編列概念,但還是可以用政策宣誓和修改高教相關法案,擺除高教六大沉疴,具體因應台灣高教危機。

本文發表於一月十九日人間福報社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ching&aid=8976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