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4 11:08:15瀏覽1452|回應0|推薦4 | |
大學南向政策 日前台大校長率領五所國立大學前往馬來西亞招生以呼應政府教育南向政策,預計招收三百多位學生;台大同時也在吉隆波舉辦台大校友會,有近千人參加,顯示大馬地區之僑生有一定人數是值得去擴展。 根據教育部統計東南亞地區來台念書者接近三萬人,而馬來西亞就有一萬五千人,這五十年來台後回馬來西亞僑生超過六萬人,是台灣最大僑生來源,只是近幾來年大陸開放後已逐漸把東南亞僑生吸納過去,減少東南亞地區僑生來台人數。 台灣吸引僑生來台就讀主要是感情因素和文化因素為主,其次才是經濟和教學品質。但近幾年來,台灣經過幾次政黨輪替後,華僑和台僑意識形態之分,讓早期華僑對台灣政府感情認同度逐漸降低,也就不太有意願再把子女送回台灣就讀;相對地一些新僑子女則已習慣當地生活,且台灣競爭優勢和教育品質也不似以往,同樣地也不想回台念書。 事實上,台灣教育南向政策已慢了大陸好幾年,大陸這幾年已陸續在一些海外重要華人區設置孔子學院,想取代台灣早期設立的華語學校,在教材方面已轉換成大陸教材且文字方面也開始用簡體取代繁體,如此有計畫吸納早期華僑,台灣自然就被忽略掉。 等到僑生日愈減少時,台灣政府才想警惕到必須再次極力去擴展此市場已為時已晚,但不做總比晚做還好。目前政府這幾年透過教育部以大學博覽會方式對東南亞地區僑生進行招生,然而此種短期擺攤式招生作法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是有待觀察。 政府必須知道我們南向招生的競爭對手是大陸,以世界大學排名而言,我們遠遠落在大陸幾個著名學校之後,因此想要用台灣頂大來做為招生號召是不夠的,我們和大陸區別還是老僑和新僑對我們情感和文化的認同,這是台灣的優勢,因此們必須往下紮根,多派一些大學學生於寒暑假期間到這些僑居地進行文化交流,並且針對以往來台就讀的各大學同學會多多舉辦同學會,讓這些校友願意推薦其子女台就讀。 同時對於僑居地區的華語中小學提供師資培育及課程資源,讓漢語繁體文化及早深入其教育體系中,方可讓華僑新一代習慣台灣教育模式也區分出和大陸差異性,方可創造出台灣高教市場,也能夠吸納更多人才來台。 另外,在招生模式上也要予以多元化和彈性化,對於有國家有提供獎助學金者以考試分發為主,且名額不宜過多;對於未提供獎學金者可以申請制為主,由各校自行提供各項補助並大量開放不必有名額限制。 總之教育南向政策必須要有整體配套措施,由上而下,不該只著眼國內少子化因素想招收更多海外僑生為考量,而是從提昇台灣國力、吸納優秀人才、擴展台灣關係為主要推動原則,教育是國力之展現,這是政府不可忽略的首要政策。
本文發表於人間福報社論十一月十三日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