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9 23:40:23瀏覽1152|回應0|推薦1 | |
沙德侯爵的美國鄰居 美國近日爆發驚人案件:三名失蹤少女被綁架囚禁,性侵凌虐達十年之久。其中一名少女還產下一名女童已六歲。主嫌是一位五十歲的美國大叔,校車司機,外表正常和善的社區歐基桑,兩個兄弟是共犯。其中一名受害少女還是其么女的同學。如此駭人聽聞,令人髮指的綁架囚禁性侵案在美國三不五時就要爆發一次,未被發現者真的無法想像還有多少。我不禁聯想到法國作家克羅梭斯基(Klossowski)詮釋性虐狂鼻祖沙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名作《沙德吾鄰》!一位社區皆識的大叔歐基桑,他的住家庭院竟然就是沙德侯爵與世隔絕的黑暗古堡,每天就在我們每個人的隔鄰大開其恣肆淫虐之地獄派對,所謂「人間地獄」不外乎此。 我更聯想到多年前美軍駐伊拉克虐囚事件,其中最怵目驚心的意象並不是伊拉克被虐戰囚裸體疊成的人肉串,而是人肉串前面的年輕美國女兵巧笑倩兮的留影!面對這人肉串的地獄景象,竟好像在參加社區烤肉派對或釣魚比賽,可以笑得如此開心無邪!我還聯想到塔倫提諾的賣座電影《黑色追輯令》,有一段情節描寫一個藥房老闆和一個白人警官串通,專門綁架男人鎖在密室中,供其雞姦淫虐。 沙德吾鄰!正如同伊拉克美軍虐囚案中的年輕士兵亦是來自美國社會的鄰家女孩與男孩,這群在民主自由的開放環境下長大的陽光女孩與陽光男孩皆突然搖身一變為沙德侯爵,在遙遠的伊拉克如同在自家庭院,大開「人為魚肉,我為刀俎」之地獄派對!美國人作為今日西方之「自由人」楷模,真乃沙德侯爵的最佳鄰居與傳人。但沙德侯爵又是何許人呢? 沙德侯爵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怪咖小說家,專門描寫浪蕩子(libertine)在古堡密室中淫虐姦殺之性變態行徑,故「性虐待狂」(sadism)以「沙德」來命名。其最著名小說《索多瑪120天》被義大利名導帕索里尼改編成電影,亦成影史經典。記得巴黎拉丁區一家戲院每周有一固定場次放映此片,我在巴黎八年,從來不想去看! 是二十世紀的法國思想界重新發掘出沙德之重要意義,從沙特、波娃、巴塔耶、克羅梭斯基、拉岡到傅柯、德勒茲皆有大膽前衛之立論詮釋,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亦嘗論及。總結各家說法,沙德之重要意義就是作為法國大革命與啟蒙理性主義之「負像」(negative image),由之可導出大革命之「恐怖」以及二十世紀之納粹與法西斯。如果啟蒙理性主義就是通過「科學化」、「數學化」的方法與程序對「客體」進行絕對的操控與宰制,來追求絕對的「主體性」與「自主性」,沙德小說中的性虐狂浪蕩子則將此絕對「主體性」與「自主性」推到其負面可能性之極限。吾人發現,這正是現代「自由人」之負面典範。為什麼性虐狂會成為「自由人」之典範?正如當年布袋戲中黑白郎君膾炙人口的名言:「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或是傳誦一時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性虐狂透過「人為魚肉,我為刀俎」,任我宰割之地獄派對,反顯出一種「從心所欲,為所欲為」的絕對「自主性」。而根據德勒茲的講法,性虐狂的思考邏輯其實是一種「反諷」(irony),為了顛覆既有的「法律」秩序,回復到一種「無法無天」之「自然狀態」,德勒茲寫道:「沙德好像掌握了一面倒錯之鏡,反映了整個自然與歷史之行程,從時間之起源直到法國大革命。在其與世隔絕的古堡中,沙德的主角們宣稱他們重構了世界,重寫了"心的歷史"。」此「無法無天」之「自然狀態」當然是無政府之「渾沌」狀態,狂飆暴亂的永恆運動。正如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性虐狂正是一個效法「天地不仁」的自然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純粹地「去人性化」與「去道德化」,以他人為芻狗。德勒茲還指出一點:性虐狂的淫虐過程就如同數學幾何學之證明演算程序,是絕對的冷漠麻木無感。 沙德是潛伏在啟蒙理性深處的「黑暗之心」。而美式自由主義作為啟蒙理性更進一步的庸俗化與淺薄化,導致美國人心靈在自由開放的表象下,潛伏著荒蕪空洞的龐大陰影。如果「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如果全世界都在嚮往美式生活,都在努力變成美國人,那麼,沙德侯爵就不只是我的鄰居,而是潛藏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座黑暗古堡!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