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12 16:34:33瀏覽238|回應0|推薦0 |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十四)十二緣起的修行(5) 十二緣起法的解說(8) 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
緣名色六入處。《雜阿含298》「緣名色六入處者。云何為六入處。謂六內入處。眼入處.耳入處.鼻入處.舌入處.身入處.意入處。」 緣六入處觸者。《雜阿含298》「緣六入處觸者。云何為觸。謂六觸身。眼觸身.耳觸身.鼻觸身.舌觸身.身觸身.意觸身。」 緣觸受者。《雜阿含298》「緣觸受者。云何為受。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佛法是在當下的實踐。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說明生命的真相是輪迴學習,因此世尊才說人身難得,既得名色已,當善用之。若放縱此身被五欲所蓋,非輪迴學習的真義。要如何在今世從五欲中解脫出來?就從「六入、觸、受」著手。
六入處。名色簡單說就是身心,活在世間就必有對外的聯繫,六入是六種內外進出的管道。內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外六入:色聲香味觸法,就是六根和六塵,合稱十二處。十二入處即一切世間,每個生命皆是透過六根與其他生命聯繫、互依共存。然此處只討論六入處,因為可調控的是內六入,外六入者非我們可以調控的,我們只能隨順。
六觸身。六根、六塵、六識,三事和合生觸,故成六觸身。生命無法個別單獨存在,在生命一體中,個別的生命必須對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間有所覺察、判斷與反應,這個過程稱之為「觸」。生命學習者自身與周遭環境接觸時要學習保持「明觸」,即保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明觸之時,方有可能做出適當的抉擇與反應。
三受。觸之後必然有所感受,分為不可意的苦受、可意的樂受、不清楚可意或不可意的不苦不樂受。生命的自然傾向於可意的樂受,然數量的控制該是學習的重點。數量超過理應得的,就稱為貪愛。
六入處、觸、受。三者實為一組連串的過程,無須分割。在十二緣起法中,比較精確地分成三塊,而在三種觀義中,世尊在教導弟子們修根時是三者整組並列的。對六入的如實知是超度十二緣起的關鍵,如《雜354》「若沙門.婆羅門於六入處如實知。六入處集.六入處滅.六入處滅道跡如實知。而超度觸者。斯有是處。如是超度受.愛.取.有.生.老.死者。斯有是處。乃至超度老死滅道跡者。斯有是處」。
「六入處、觸、受」的實修。基本上同於六根的修法,有六根的律儀:心經一隅之得(十三)十二處與十八界的修行(2)六根律儀;有賢聖法.律無上修根、賢聖法.律為賢聖修根、聖法.律覺見跡。亦記載於《雜282》。這些實修應如《金剛經》所提示:菩薩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心。
先如實知而後知量。當生命學習者奠基於七處善、三種觀義時,能如實知,能明觸。對可意的樂受學如來厭離正念正智,對不可意的苦受學如來不厭離正念正智。當如是在生活面積壘,在一切世間(內六加外六)如實知,此時必知生命乘著載道器,生命必藉載道器來彰顯,因此就能知應如何為這載道器訂出適當的需要量。而這「知」也即是「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關閉根門—尊者難陀的實例,不住味生心。關閉根門、飲食知量者。《雜275》…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不住聲生心—須菩提不作是念。《金剛經》佛陀讚歎須菩提為第一離欲阿羅漢。然須菩提是這樣說的:「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雜阿含275》難陀正念正智成就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說言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其有說言最端政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難陀比丘於食繫數。不自高.不放逸.不著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任其所得。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令息滅。未起苦覺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氣力安樂。無聞獨住故。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彼難陀晝則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中。右脇而臥。屈膝累足。係念明想。作起覺想。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集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如是觀者。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難陀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正念而住。不令散亂。覺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覺諸覺起。覺諸覺住。覺諸覺滅。正念心住。不令散亂。是名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關閉根門。如善男子難陀。飲食知量。如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如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難陀。如教授難陀法。亦當持是為其餘人說 時。有異比丘而說偈言 善關閉根門 正念攝心住 飲食知節量 覺知諸心相 善男子難陀 世尊之所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