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80618教育論壇:教師才是校務發展的主體
2008/07/25 11:20:21瀏覽484|回應0|推薦0

本年度各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即將進入尾聲,雖然少數縣市在法制面取得些許突破,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縣市之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幾乎處於「零競爭、零淘汰」的狀態,甚至不乏舉校教師全力反對,教育局仍強行安插的例子,無異假遴選之名行調動分發之實,完全喪失校長遴選的意義與精神。

有關現行中小學校長遴選的缺失,各界已有許多批判,不過,若要說起現行中小學校長遴選的荒謬性,大概沒有比以下這個例子更為離譜的:在甲校聲名狼籍毫無教育專業可言的某校長,竟然成為乙校教師、家長亟欲爭取的校長候選人,經過遴選,某校長果然也如願以償。真是好個行禮如儀,皆大歡喜。

也正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的縣市教師會幹部,對校長遴選的現況均有深刻體認,咸認以目前虛有其表的作法,倒不如回到官派來得權責相符、名正言順。相較之下,各校長出缺學校之教師仍然十分在意校長遴選的結果,若遴選結果符合預期,歡欣之情溢於言表,彷彿學校校務發展從此一帆風順;相反地,若是不符預期,就好像學校大限之日迫在眼前一樣。

表面上,這兩種情況的出發點大不相同,可實際上,其對校長一職的認知卻有高度的一致性,一言以蔽之:校長本身的因素決定學校辦學成敗。我們以為無論是那種情況都不利於學校發展,毫無疑問,校長遴選做為校園內重要公共事務,學校教師當然應該關心遴選過程,並從中凝聚教師集體意志,進而落實校園民主。不過,教師若將整體校務發展寄希望於校長一身,並以此作為校務運作良窳的唯一指標,則不僅誇大了校長的權限,更是教師漠視自身責任,甚至是將自我工具化的體現。

進一步分析,教師之所以認為校長的因素決定校務發展良窳,相當程度是因為不少教師普遍存有:「把書教好就好,校務發展是校長與行政同仁責任」的想法,然則,我們不得不指出,在校長仍處於官派,相關教育法制、學校章則未臻健全的年代,校長本身的因素確實對整體校務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不過,十多年來,在各界共同努力下,校園法制日臻完整,以目前各中小學之實際校務運作狀況而言,各項重大校務均可透過校務會議與各委員會之運作做出決定,校長一職之重要性實際上已逐漸降低。

既然如此,何以多數教師仍然如此在意校長遴選結果呢?很大原因出自於校園權力關係轉換的扭曲與落差,簡言之,在校園民主日漸深化之後,理論上,校長在行使權力時已從過往的「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過渡成為「法理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但多數教師卻仍然視校長為學校的家父長,校長權威仍是至高無上無可挑戰,在這樣的脈絡下,為了避免校長與教師的關係陷入緊張,多數教師希望透過遴選為學校找到「平易近人」的校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以現行校長遴選機制而言,這樣的想法不僅消極,更是不切實際,我們以為,無論校長遴選結果為何,教師都應體認:教師才是校務發展的主體,教師與其寄望經由遴選制為學校找到適任的校長,不如反求諸己,是否敢於校園內據理力爭,甚至為校務之健全發展不惜挑戰校長權威?這才是教師面對校長遴選時應有的基本態度。(20080618台灣立報教育論壇)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eshui&aid=207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