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3 00:34:30瀏覽1914|回應3|推薦19 | |
作者/邱婷 傳統戲曲 向來是表演藝術最冷門的,各劇團窮盡財力心力做新戲,要擠上新聞相當不易,但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續任與否,沸沸揚揚,新聞持續報導多日,雖與京劇名角走出舞台到教育部拉布條抗議有關,但鮮少人深入這一場令戲曲界人士感到羞愧的事件背後,難道只是京劇人才斷根的問題,恐怕不是,而是整個台灣戲曲生態的平衡 早被破壞殆盡了。 台灣戲曲學院前身為「復興劇校」,這四個字始終與台灣京劇發展聲息相通,也是台灣培育京劇表演人 才的重要搖籃,從「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說代有才人出,但榮景不再,年年不出人,竟然演變到十餘年可用之人屈指可數,真是情何以堪,這不僅讓官方民間所有京劇團幾面臨人才斷炊,昔日的國劇更是褪色,也難怪李寶春、魏海敏、吳興國等名家不願再沈默下去,因為育人點點滴滴,毀去一夕之間, 再不出聲,台灣京劇沒有未來。 鄭校長出身客家戲家族,曾赴法留學,其背景國內少見,但其治校遠不及前任毫無戲曲專業背景的陳守讓校長,可見得戲曲或藝術專業不是關鍵;從技職學校改制升格學院, 校長或沾沾自喜,覺得戲曲總算有最高學府,但事實上,除了掌握更多員額空缺之外,更多的是災難!新舞台館長辜懷群就曾說過,一個孩子十歲就被決定其未來命 運,這是多麼嚴肅的事,光是唱唸做打,就是一漫長而艱鉅的歷程;升格後,學制、課程累壞師資及行政體系,換來學生量大技鬆,主其事者卻一味委屈喊窮,試 問:我們要培養梅蘭芳?還是量產高學歷的戲曲學者專家? 國立台灣 戲曲學院校長尋求連任驚動藝文界,投票期間抗議主力是京劇界,他們的心聲是鄭榮興連任十二年來讓京劇傳承出現了斷層,豫劇系消失了;但最嚴重的還不止於 此,十二年來,國立戲曲學院肩負起更重大的戲曲傳承責任,從與三軍劇校共榮到成為唯一的公立戲曲人才學校,其任務也從單一京劇人才培養到兼具培育台灣戲曲 人才,這是莫大的使命,然而,就在這期間,台灣政權面臨第一次政黨輪替,兩黨政治角力使得意識型態摻雜選舉利益等因素,影響京劇與本土劇種客家、歌仔戲等 之消長,客籍校長成為兩黨極力討好的第三大語言族群代表,更影響本土劇種的設立。 台灣戲曲 學院先成立了歌仔戲科,接著又成立客家戲科,有識者憂心忡忡,但校方勢在必行,唱河洛語是台灣第一大選票族群,無人敢反對,而客家戲更不必說了。但事實 上,這種政治平衡考量下的規畫實破壞戲曲發展生態;歌仔戲與客家戲是日治時期新興劇種,從小戲過渡大戲,除各自語言傳統曲調外,大量借用北管扮仙戲及京劇 音樂、服飾…,教學資源匱乏,教學體系有待建立,因而成立以來常依賴京劇師資,然而宏觀台灣戲曲生態發展,就劇種生態及藝術體系完整性,戲校應以「台灣戲 曲科」替代歌仔戲科,曲種以南、北管這兩種深耕本土而流傳久遠的為主幹,融入歌仔、客家,依表演特性則除大戲外,增加偶戲主修,如此一來,南北管可以作為 各劇種養分,而歌仔、客家戲亦有其本,而非再去成立「唱客語的歌仔戲」,如此疊床架屋,造成京劇人才本身不足,本土劇種亦失衡,試問:曲種各有聲腔之美, 能兼唱京劇與客家戲嗎? 十二年 了,主掌全台唯一國家培養的戲曲學校的鄭校長,記得自己是客家子弟,卻忘了自己也是北管宗師的關門弟子,不應該不關照整個戲曲生態,承傳的北管戲齣不是只 給自家客家戲班,而要能扶持台灣各劇種與之分享,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戲曲大家,才對得起祖師爺! 這篇好文當然不是老譚這種沒啥見識的鄉巴佬可以寫的,文章的作者邱婷是老朋友了,當年首都的同事。轉載這篇文章,沒經她同意,就整個給貼了過來,反正我臉皮厚也不是第一次,如果萬一她不同意,那也簡單,反正一碗餛飩榨菜肉絲麵就可以打發,不會很難的。 前陣子在戲曲界掀起的大浪,我們這些圈外人則是忙著為「會不會發」吵翻天,而另一群人則是為了台灣未來數十年的傳統戲曲在拼命,類屬文化精髓之一的傳統戲曲,在台灣發展得如何呢?大家捫心自問吧! 聊起這個,我要說兩個切身的小故事。 有一天夜裡,在朋友喝茶兼吹牛,朋友的客人正在吹噓他們家的音響如何又如何,然後問我說:「你聽音樂嗎?」 「聽啊!」 「我都聽卡拉揚、帕華洛帝、卡列拉斯,你呢?」 「國樂!」 那位偉大的朋友差點昏倒,昏倒是沒關係,反正他的財產我是分不到啦。 問題是為什麼聽西洋古典音樂就比較高級,實在是不懂,上回聽谷正芳老師的演講也提到,為什麼全世界的流行音樂的發音方式都和聲樂不同,原因是什麼?要不然你叫周杰倫用聲樂唱青花瓷好了,保證一群人昏倒在地! 另外一次則是一個偶遇,有幸得和現今國之重寶北管亂彈嬌一起喝「老菜脯茶」,還是她老人家親手醃的,親自泡的,味道當然是一級棒。可是聊起晚年的的生活時,她不禁嘆了口氣:「什麼國寶沒路用啦!我一個月領著錢比老農津貼還少!」這就是一生奉獻給傳統技藝的老藝人們的晚年生活,不但沒有舞台可演出,也沒人可以教導傳承技藝,就算他們一生耗盡心力,鑽研技藝提升自己的藝術領域,可是國家可有照顧他們? 有回看日本的節目,介紹一位日本國寶的木雕師父(專門雕「鯛魚燒」的木刻師父),國家不但給豐厚的生活津貼,還不斷鼓勵他們創作,而我們呢?只是任其凋零! 老藝人不但凋零,如今連教育都發生嚴重的斷層,怎麼讓人不心痛! 我們每天喊北極熊快消失了,地球每天有多少物種即將消失,而我們特有的傳統戲曲和技藝呢?面臨這麼大的變化,又有誰肯多看一眼!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