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鹽山˙潟湖˙黑面琵鷺
2015/07/05 19:18:43瀏覽72|回應0|推薦6

冬季的東北季風刮得咻咻作響,一波波寒流來了又去,去了又來。難得一個例假日久雨初情、氣溫回升。決定往南而行,看看嚮往已久的七股黑面琵鷺。過了西螺,果然一片晴空萬里。冬日的陽光,除了使冰冷的手足溫暖之外,心情也格外開朗起來。人家說北歐一帶罹患憂鬱症的人很多,可能跟他們幾乎半年曬不到陽光有關,此話果然不假。

台南的七股,過去是台灣主要產鹽的地區2003年之後,才停止曬鹽,蓋因台灣的氣候不穩定,產鹽成本過高,故目前仰賴進口。不過七股的海邊,仍堆積了大約有三層樓高的最後一堆鹽,形成一座小山,供觀光客賞玩。那天我們到來時,灰撲撲的鹽山頂上,已站上了不少遊客正向空寂的四方遠眺。原本雪白晶瑩的鹽巴,何以會變的髒兮兮的?原來長久的風吹日曬雨林,風沙已黏附在鹽巴的外皮上,如果撬開來看內裡,還是一片白。但是堆積緊實的鹽巴,硬的像一塊巨岩,根本撼動不了它。不過鹽山旁的博物館前,在玻璃櫥窗裡卻有一座座鹽雕作品,雪白晶亮,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鹽經過整理、修飾,果然氣勢不凡,一座好看的水晶鹽雕收藏品,竟標價八萬元。從鹽山階梯下來時,有兩個已遭風化的小鹽塊,碎落在階梯旁,妻將它拾起,回去沖洗雕琢一番,說不定也像水晶琉璃一樣好看。

現在是一月,出門前穿著厚重的冬衣,沒想到上午十時過後,鹽山頂上天空一片水藍,萬里無雲,一絲風也無。炙熱的驕陽,曬得我們有些頭暈,把長袖捲起還是驅趕不了暑熱,莫非是全球氣候暖化,南部先顯現出來了?好在鹽山旁有一棟類似超市的賣場,開放冷氣,裡頭賣的東西大多是台鹽的相關製品,先掏錢買了一支鹹冰棒解解渴。

時近正午,在鹽山上爬上爬下,耗費了不少體力,肚子咕嚕咕嚕叫著,旁邊有不少臨時架設帆布的攤販,我叫了碗烏龍麵,裡頭材料豐富,有虱目魚丸、牡蠣、蝦仁、雞蛋,鮮嫩可口,數量上又特多,一碗五十元,值得。妻叫了一盤魚柳,是由虱目魚漿油炸出來的像一條條的香腸一般,好吃。虱目魚是台南的特產,平常吃牠,只覺得多刺,吃起來極不便,沒想到他們清除魚刺做成魚柳,等於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想必許多孩子都愛吃,我看只要好好研發,不會輸麥當勞。

在七股臨海的濕地上,每年冬季會有一種鳥喙長扁、面孔黧黑的候鳥來此棲息過冬,從海邊拿望眼鏡看,可見到一群群的大鳥停佇在濕地上休息,牠們都單腳直立,時而用牠黑而扁的長喙刷羽毛;時而又換腳休息。一眼望去非常壯觀,這種大鳥就是黑面琵鷺,過去曾因吃食海中遭污染的魚類而中毒,死傷慘重。數量遽然下降到三百餘隻,後經政府出面,訂定其為保育物種,今年的數量,已升至一千二百多隻。

野鳥協會及其相關單位已架設好五十倍的望遠鏡於賞鳥亭內,供遊客自由觀賞。有些小朋友自備的望遠鏡,僅放大十倍,看起來原本碩大無朋的黑面琵鷺只有麻雀大小,這些小朋友只好一個個乖乖的排隊,總算窺得黑面琵鷺的廬山真面目。我問旁邊熱心的年輕義工,黑板上寫著今天的黑面琵鷺有八百一十二隻,這個數字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原來是清晨六七點時,有好幾個義工同事用望遠鏡看這群棲息海邊大鳥,然後一隻隻的數出來的。每人數出的結果,大同小異,再取其平均值。這些鳥兒難道乖乖的站在那兒讓你們數?當然不是。他們會選鳥兒吃飽在休息時再做這項數數的工作。如果遇上下雨,這些鳥兒還是暴露在海邊空曠的沙地上淋雨嗎?是的,這是牠們的習性。每年一月,全球約有過半數的黑面琵鷺到此過冬,因此台南縣政府特別在北堤防邊成立保護專區。

潟湖,又稱為濱海湖。潟湖為與海岸線平行而狹長之淺海域,離黑面琵鷺保護區不遠處,就有一個面積廣大的潟湖。我們搭上一座膠筏──瑞興一號,泛遊潟湖一周。船老闆在我們登臨膠筏前,已用木炭烘烤好帶殼的鮮蚵,再教我們用類似螺絲起子的小工具把蚵殼撬開,直接吃殼內的蚵肉,自然甘甜中略帶海水的嫌腥味。在蚵殼的頂端,船老闆用小起子向裡掏挖,挖出許多白色粉末,此即天然珍珠粉,有美白效果,抹在手上三四個小時後洗淨,皮膚果然白了許多。吃完了蚵肉,沒用的蚵殼老闆叫我們丟棄海中回歸自然界中去。

膠筏沿著潟湖向海面行去,船老闆拿起麥克風詳細介紹養蚵的過程。許多漁民在此架設竹架及蚵殼養蚵,水中的幼苗會隨波逐流,自然附著在蚵架上。如果我們有此能耐在水中站立數天,蚵苗也會附著在我們的小腿和腳踝上成長,這就是牠本身的習性。有些蚵苗也會附著在海邊的岩石上,所以有時我們也可在岩石上採到這些野生的蚵。蚵的營養價值高,有海中牛乳之稱。船老闆說,農曆新年快到了,年前他只要在潟湖中灑網,一個小時後收網,即可捕得豐碩的魚類,除了當自家的年菜外,多出來的還可賣到餐廳去。這片潟湖,如同他們家的冰箱一樣,貯藏豐富的食物,實在令人羨慕。

航行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膠筏到了一座海中小沙洲上,待老闆把膠筏綑綁在木樁上之後,我們下船參觀老闆與世隔絕的秘密基地。

只見沙洲中央搭建了一座鐵皮屋,裡頭有老闆的一些生財器具。他分給我們每人一個小塑膠袋,待會兒要裝螃蟹和文蛤用。領了袋子出來,但見沙地上一個個小洞穴,裡頭是螃蟹的窩。洞的周圍有一粒粒的小泥丸子,排列出美麗的圖案,每個洞穴的圖案不盡相同,這是螃蟹挖洞時,搓成的泥丸子排列在洞的周圍,他們俗稱螃蟹在搓湯圓。老闆找了一個特大的洞,伸手快速的往洞穴裡挖,終於逮到一隻手掌大的螃蟹,小朋友驚叫連連,因為牠正橫行在我們的腳邊,一路橫衝直撞。一眨眼又消失不見,原來又鑽進洞裡了。老闆一個轉身,又抓了好多隻如拇指大小的和尚蟹,一堆小朋友圍了上去。這種蟹身體是個圓球形,就像和尚頭一樣,更妙的是,螃蟹是橫行,牠是直走。老闆再伸手向前一指,遠方的沙灘上躺著一顆顆的文蛤,這都是海潮退去時沒有爬回去的,都還活著,放入塑膠袋內,加點海水養著,回去料理一下,就是一盤晚餐佳餚。此時一群小朋友圍著船老闆索討他身上的「奇珍異寶」,五六十歲的人了,還像個孩子王一樣。

有些體力欠佳的遊客,偷偷溜回船上。船老闆逕自海邊走去,一些精力充沛的大人小孩仍緊緊跟隨。眼前是海邊一堆橫七豎八的漂流木,應該有不少是八八水災帶來的垃圾。老闆彎著身子在其中尋寶,他挑了一塊不起眼的褐色木頭,用指甲摳了摳,放到我們的鼻子邊嗅聞,一股清新的異香撲鼻,「啊,是檜木!」一位遊客一聲驚呼!老闆送給了他,回去當紀念品。妻提出疑問,以前在王功海岸特別標示任意盜取漂流木是違法的,船老闆仍不當一回事,說他這邊的遊客常來撿拾,不礙事的。

黃昏回程的路上,大夥包包中藏有不少珍品,小朋友滿頭汗水直呼好玩。我們雖然一身疲累,但是一整天飽足了眼福,又把一幅幅美景攝入相機裡,堪稱滿載而歸,唯一帶不走的是沁涼鹹濕的海風。

(2010.更生日報)

黑面琵鷺的英姿

自鹽山頂往下望的廣袤景致

我們搭乘的瑞興一號膠筏

作者站在七股鹽山下

潟湖邊抓到的燒酒螺和螃蟹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okingblog&aid=2542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