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2 13:38:03瀏覽3316|回應4|推薦47 | |
繼上次來個大戰教育部長之後,清大學生陳為廷又再次為反媒體壟斷事情與國家通傳會主委發生交鋒,結果並不像上次蔣部長那樣的態度,石主委表示已無法對話溝通,這樣子的結果除了展現石主委的立場和態度外,不得不說陳為廷此舉可謂敗事有餘。
媒體太過一言化與壟斷當然不好,壟斷容易發生效率不足,而且有新聞來源被操縱的風險。表面上我國的網路言論風行,但深究起來許多的言論及來源卻是集中在少數的媒體,而如果媒體在取材及分析有所誤差時,對當事人的影響甚鉅;此外,我國的國際新聞及視野,也常常跟著少數國家的特定媒體,故在十年前的伊戰中,居然發生外交部跟著美國腳步,要求海珊趕快下台。凡此種種事例顯示,如果新聞來源及言論過度集中及一言化,即使言論自由及開放,但是最後也只是千萬種聲音歸於一,因為這代表著資訊及話語權被壟斷,所有的聲音都只是繞著特定的軌道及言論為之。因此本人對於媒體的壟斷不以為然,也認為過度集中化的言論及觀點,是會造成我們判斷力及思維的扭曲。 關於陳為廷個人,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好惡,他在立法院大戰蔣部長的畫面,經過立法院國會直播內容傳送,作者也為此事特別看了那段畫面,他的表現作者在事後也向自己的朋友說,那五分多鐘的內容,完全不知道他的訴求及內容在哪,是反壟斷、反高學費,還是對教育部長的個人積怨太深,找了機會就指著對方的鼻子罵。不過再怎麼說,陳為廷的表現反而讓整個反壟斷的內容失焦,到底反壟斷在反什麼?高學費在反什麼?沒有實質,沒有焦點,只留下滿地口水及不知所云的東西。從此作者認為,如果這個運動還有他出頭,那麼這個運動什麼都不是。 果不其然,陳為廷昨天的言論又再次讓作者這樣的印象更加加深,但是要說清楚的是,這回他的言論確實比較聚焦了,只是他昨天的問題比上次在立法院更大,所生的錯誤更多。首先他沒有弄清楚,場合及時間不同。上次是在立法院,有立委諸公為你撐腰,給了你可以這麼向教育部長大戰的機會,結果表現不佳;這次是通傳會的公聽會場合,直指行政官員在其中考慮不周,這一點是符合會議的精神,他並沒有錯;但是他忘記這回不是在立法院,沒有立委放縱他的言行,卻仍表現那一套言論,連沒有直接證據的言行與含沙射影都用上了,這樣子的表現,也無怪石主委直接就表明不與之對話的態度,而最後焦點又再次模糊起來,因為你的言論中,立基點、論點通通再次不見。 而石主委對其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陳為廷的言論逾越了一個合理討論及辯論質疑的範圍,當言論成為人身攻擊時,此人不但不尊重對話者,也表現出了自己的無知與淺薄。也許他在回去時,有一批同學或是那個團體的聲援及支持,甚至把他捧成像英雄一樣的人,但是這個行徑如果沒有人能夠指正他,放任他這麼淺薄下去,等著看,他永遠只是他那立場背後政治黑手的一個砲灰,而且最後敗事有餘,因為有他在的地方,最後沒有焦點,沒有訴求。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