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伊文教授投書中國時報:參考大學入學方式 為國教脫困
2014/08/17 18:03:49瀏覽395|回應0|推薦1
12年國教上路後爭議不斷,引發不少民怨,圖為高中職聯合特色招生考試登場,考生利用科目間休息時間,補充精神準備應戰。(本報資料照片)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817000336-260109    (文章連結)

由於個人擔任大學系主任期間,辦理過多次大學推甄及申請入學,所以我原先認為實施12年國教只要把已經行之多年的大學入學制度向下延伸到高中入學即可。沒想到由於教育部內部橫向溝通不足,終究搞得天怒人怨,到目前為止,還沒敲定104年高中入學方式。

個人以為,把「畢業考性質的會考」當成「入學考性質的基測」是12年國教的癥結。

會考是畢業考,只要認定學生3年學習是「通過、待加強或不通過」,就是原規畫的A、B、C3級。理論上,因為畢業考的試題不難,導致通過人數多,於是變出了大家聞之色變的A、A+、A++等第(如果換算成績應該是70-79,A+等於80-89,A++等於90以上,是非常籠統的成績)。因為用等第去申請學校比不出高低,只好去比其他成績,所以連一向擔任配角的作文竟然變成主角,甚至連填的學校順序都要比一比。所有考生都來賭一賭運氣。

基測是入學考,必須分分計較,一分可能差一個學校,所以每位學生必須有精確的考試成績和清楚的分發落點依據。不滿意基測成績的學生再以第二次考試作為分發依據。12年國教實施後,高中多元甄選學生的過程可以基測成績為主,再參考其他方面的表現,做法和目前大學推甄或申請狀況類似。

也如同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是以托福、GRE兩項考試分數做申請學校的入學基本門檻,輔以大學4年成績、工作經歷和個人多元表現。托福的寫作成績分為6級分,只做甄選的參考,很多學校會錄取成績未達標準者,等入學後,補修寫作2-4學分。

12年國教原本的用意在於以會考決定學生的升學,以減省學生的考試負擔,卻因無法明確界定錄取底線,導致外界檢討批評聲浪不斷。近期欣聞新北及北市朱、郝兩位市長均主張104年能一次考試到位,可知考試仍不可免。建議參酌兩位市長的方向,在104年實施時,能比照大學入學方式,以一次入學考試為主,各校明確訂定各科錄取基準及比重,再輔以國中成績及其他多元表現,而由學生自行決定申請5校為限,而明星學校可自行加入特招,應該是12年國教脫困的最有效方式。(作者為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授)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show&aid=1628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