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1 16:11:24瀏覽1283|回應1|推薦21 | |
人才是靠教育來培育的,接受「開放,是為了吸收最好的人才」的政策訴求,配套做好,用他國人才,強化台灣優勢,勇敢的台灣人恁是驚啥米呢! 以往台灣有傲視全球的「台灣經驗」來睥眤彼岸,曾幾何時,台灣「窮的只剩下錢,及政治口水淹腳目」;大陸則自改革開放,方方面面鬆了綁,藉計畫性的管控,及宏觀與微調的手段來測溫定向,兩岸競爭的優劣情勢已在移位,不能掉以輕心! 不論從「阿山仔!」演化到「阿六仔!」的(閩南話)稱呼,不可否認的它含有苦澀的地域情緒,台灣仗得是教育普及,培育了很多的優秀人才。大陸雖然有培育航天探月人才的頂尖實力,但距離全面性發展的需要,普及地培育基礎性人才,看情形在短時間內仍難達到;那麼,藉助於台商回去台灣,為陸資的在地企業尋覓及引進適用的人才(挖角),是促進經濟競爭力的最短捷徑,同樣的理則用在各個領域裡,豈不是異曲同工! 在地球村裡,楚材晉用(或晉材楚用)在未來可能是常態,端視台灣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如何留住台灣的人才,又能運用他人的人才,強化競爭力,這是上策,至少也要爭取世界各國及大陸地區的高素質學生,提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刺激台灣學生的競爭力,或開放承認大陸學歷,讓人才流入台灣,否則,他人承認學歷,撤錢挖角,人才流失,不知台灣還剩下什麼? 在兩岸競爭上,台灣還有的優勢是教育的普及,培育很多優秀人才。但當藍營及綠營們,面對開放大陸高素質學生來台和採認大陸學歷的議題,還在為「市場保護」,或是「吸引人才」,而爭辯不休時,大陸與星、港的「銀彈攻勢」對上馬團隊的「三不六限」,台灣有可能又輸了!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