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9 00:34:17瀏覽3598|回應1|推薦25 | |
達賴喇嘛來台的爭議暫告一個段落,在各方的協調與克制下,兩岸關係雖然受到「挑戰」,卻未遭到根本性的衝擊。當然,國、民、共三黨以及達賴究竟能從此次風波中學習到什麼,各自又會做出怎樣的政策調整,仍然值得觀察。 包括部分民進黨人在內,各方輿論已經批評了民進黨此次在操作達賴議題上的「炒短線」作法。還應該進一步指出的是,民進黨對於大陸的政治社會現實和民眾的意識與感情長期缺乏理解,甚至是漠視與輕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基本無視大陸民眾的可能反應。這正突顯了民進黨在性格上的若干缺陷,以及政治理念上的言行不一。 在台灣,許多人仍以僵滯的眼光來認識大陸,片面強調大陸專制、保守、思想言論定於一尊的一面,卻忽視了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社會已朝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不同的利益集團,一個「半公民社會」已然形成,並撐開了一個有限的言論空間,民眾的思想與政治傾向也不再是鐵板一塊。 從台灣或西方的角度來看,當然對這種政府管束下、有限度的政治空間無法感到滿意,但我們仍須正視大陸社會出現的變化。同樣重要的是,許多嚴肅的國內外學者已經指出,大陸的對外(如中美、中日和兩岸)政策由少數領袖「說了算」的時代已經過去,多元的社會因素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比如未必完全受官方控制的媒體輿論、透過眾多網路論壇或民意測驗所展現的公眾意見、不同利益團體的影響和學界智庫的建言等等。所以,一個負責任的政黨在思考兩岸關係時,也不能不把大陸民眾的思想情緒納入考慮。 今年六月四日,蔡英文曾說民進黨「將與中國的公民社會開展對話,交流經驗」,羅文嘉近期也發表了〈台灣面對中國的基本原則〉,強調要「積極推動與中國公民社會之對話、合作,以促進彼此了解」。比起盲目反中,這當然是個進步,但民進黨若真心要與大陸公民社會來往,就得一方面揚棄冷戰思維,面對大陸社會的巨變,一方面真正理解並尊重大陸「公民社會」存在的多元意見,並真誠思考如何與不同政治意見(如形形色色的中國民族主義者)進行對話。 達賴訪台前後不少大陸網民反應激烈,他們未必佔社會多數,其中許多觀點或有偏差,一些情緒也頗為偏執,但這股思潮的存在與影響力卻是無可否認的。以一個極端對抗另外一個極端,只會激起更大的衝突對立,對兩岸的和解與和平有害而無利,政黨領袖需慎思之。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