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7 20:36:39瀏覽12437|回應26|推薦34 | |
黃金百日已過,乾坤難再扭轉 馬政府治國無「方」錯失良機 短短的一百多天,馬英九多年從政所累積的聲望與人氣,幾乎被悲慘的證明是個泡沫。當然,和曾經被某些媒體人胡亂力捧的李明博相比,馬英九的處境還是好的太多 ︰沒有接連爆發的總統親戚醜聞、 非總辭負責不可的內閣施政,和遭遇具高度正當性的百萬人長期抗議風潮。但是,馬英九的治國成績,的確與民眾期待有著極大落差。 美國媒體和政治圈喜談新總統的「百日方略」,除了當年小羅斯福總統百日新政的深遠魅力外,主要是因為美國政治史的經驗教訓說明,民選領袖必須在就職後數週內,立即展現全盤掌握政務的能力,必須傾全力建立大眾的信賴感,必須有能力、或是找到適當的人來指揮龐大的政府機構。否則如果一旦「無能」、「準備不足」、「不適任」的印象在這「黃金百日」內建立起來,日後將很難加以扭轉。如此,任何的改革措施大概都難以推行。 這門執政的基本功課,一切有志於大位的人大概都學過,不過經歷了四個月的執政,馬英九還是讓「領導無方」的印象植入了人心,這個絕不是把責任推給媒體「在野化」,喜歡「搶版面」、「炒議題」,就能夠卸責的。 「領導無方」講起來抽象模糊,似乎全憑感覺,其實主要不外乎「方向」與「方法」兩者。 總 統本來就無需日理萬機,當然也不能「退居二線」。總統該是個「總政治官」,核心工作就是推動為數不多、但十分關鍵而重大的政治決策。這些決策既是當前改革工程之所必需,也能明確總統的領導特色,也就是所謂的「方向」。 方向清楚之後,再透過適當的人事安排、工作過程和決策方式,來貫徹目標,行使並展現有效的政治領導能力,讓人民清楚並且共同參與,這是所謂的「方法」。 在這裡,一切的保守猶豫、動作遲緩,都將錯失改革的時間,增長人民的懷疑情緒。 而對於「方向」與「方法」的問題,馬英九真的沒有準備好。 民生經濟問題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也是馬英九選舉的主戰場,但卻最能突顯馬團隊在執政方向上的錯亂。如果說陳水扁的貪腐與民進黨的惡政,打破了支配台灣政治多年的「本土牌」神話,那麼,馬英九的百日施政也讓國民黨善於治理經濟的神話開始破滅。 新政府經濟方案的基本格局與思維不脫當年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然而,十多年來,從東亞金融風暴、美國新經濟神話破滅、到蔓延全球的金融動盪與經濟衰退,國際政經局勢出現了重大變化。台灣內部也從相對均富和就業穩定的舊時代,變成社會兩極分化、工作不穩定、中產階級向下沉淪的新環境。馬政府卻想以越來越受質疑、舊時代產生的舊思維來解決新問題,並起用一批舊官僚來執行時空錯置的政策,實在讓人對這樣的「長期奠基工程」完全無法產生信心。至於那些徘徊在對勞苦大眾略施小惠和討好財團富豪間的政策措施,只能讓「苦民所苦」成為一句空話,讓當初的 Long Stay 無法擺脫反對黨「攏是假」的攻訐。 對執政的「缺乏準備」,當然還表現在「方法」,也就是「在體制內運作的能力」上,包括人事安排、決策過程、政治操作與官員的發言措辭等,而這些絕對不只是「技術問題」。兩岸問題上不夠周詳的發言,當然會引發反對者對馬英九根本方向的質疑。當政策或是朝令夕改、或是在口號設計上有所偏差時,阻力自然不斷累積。我們無法要求每個官員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實務才幹和溝通能力,但人民希望看到從府院高層到內閣各部會,都有一個個良好運作的完整團隊在為人民服務。更重要的是,如果官員的言論背離人民的感受,所作所為無法呼應新而多元的社會力,人民當然有權質問 ︰ 為何總是「何不食肉糜」的學者高高在上地想要領導我們? 沒人認為總統是容易幹的工作,馬英九及其團隊也面臨相當險峻的形勢 ︰ 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以複雜國際政經關係為驅動力的能源與原物料價格上漲、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民進黨八年執政的沉疴、亟待重新定位的台中美日多邊關係,當然還有從未根本改革的老大國民黨、複雜的政商利益團體。但是也別忘了,比起他的前任,馬英九本來有更好、更有利的執政條件 ︰史上最高的得票率、 望治甚切的民心、穩定多數的國會席次、失去正當性的反對派、相對友善的媒體環境。 美國總統詹森在回憶推動改革的過程時說 ︰ 「你必須在頭一年盡力而為,不論你在就職時擁有多大的多數,都是如此。他們(指不同利益和立場的政客)正確對待你的時間只有一年」。馬英九已經錯失了黃金百日,他真正的任期只剩八個月! (本文刊於《新新聞週刊》 1124 期「封面故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