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飯分手」談自卑
2016/02/13 23:44:15瀏覽1766|回應1|推薦15


[心結] 我真的要和這個人過一生?

 

§ 自卑感的分身

這兩天陸續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大陸友人口中看見〈上海姑娘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後想分手〉這則新聞。剛開始,我並不打算回應,大概因為這是一個經常出現再我們生活中,十分經典的個案。

個案的核心圍繞一個概念展開,「自卑感」

圍繞自卑感來談議題不容易,儘管十分常見,因為自卑感就像嬰兒肌膚般柔軟,經不起重壓。並且自卑感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誠如阿德勒(Alfred Adler 所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但既然要談,又要遮掩,就失去了揭示問題本身的意義。

對這則新聞,第一個喚起我的是兩岸三地劍拔弩張的關係。不只一次,我聽到某些臺灣、香港朋友用嫌棄的語氣,表達他們對大陸人來往港臺的不屑。那些象徵落後文明的事件經常被放大,置於明顯的版面,成為民眾攻訐的目標。

有些事件是真實的,好比前兩天才有朋友在臺灣某個旅遊地點,目睹插隊的大陸孩子,當場受到身邊臺灣人的指責。

有趣的是,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和上海,我也不只一次聽到某些北京、上海的朋友用嫌棄的口吻,表達外地人如何糟蹋他們引以為傲的土壤。

大陸與港臺;上海、北京與所謂的外地人,雙方彼此之間的嫌隙、不滿與憤怒,用模擬的角度來說,全是「上海姑娘」和「江西男友」的分身。

種種現象,都呈現了阿德勒所說的自卑感,及自卑感所帶來的焦慮。

 

 電影:遠離賭城,Leaving Las Vegas)

§ 真實的自卑與虛假的優越

阿德勒認為人人皆有自卑感之外,還說人人皆有「優越感」,因為「優越感是自卑感的補償」

我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位朋友蘇州朋友問我,她認識一位元公務員,位元公務員娶了南通鄉下老婆,過年從不去丈母娘家,老說:「那種地方誰待的下去!」

蘇州朋友很納悶,幾字想問他:「你這麼看不起鄉下人,為何要娶她?」

這個現象屢見不鮮,自卑感經常以虛假的「優越感」形式表現出來,通常具有下列特徵:

第一、缺乏創造力

阿德勒認為,具備完整人格的人,會將己所具備的「創造性自我」發揮得淋漓盡致。好比一個農村子弟,如果他身邊的人,給予他生存的希望,使他不因為出身失去成就自我的勇氣,並幫助他有所行動,那麼他生命的創造力就能夠不斷展現出來。

創造力的另一面就是「生產力」,也就是將生活目標加以實現。一個勇於實現理想的人,他的存在價值就在實踐中奠基與決定,這是一種內在動力,而不是將存在感交付在他人之手的外在動力。即使上海女友對他的成長背景無法接受,也不妨礙他對自己的肯定,甚至他能夠告訴女友「我能實現妳想要的生活」,且是在「這不是為了妳,更重要的是為了自我實現」。

 

第二、逃避真實欲望

被自卑感壟罩的人缺乏創造力,更甭談生產力。當自卑情結被引發,他們缺乏實際的行動,經常用「放棄」來做為應對的手段。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欲望,連說出口都怕被人恥笑。

我曾經跟一位BMI超出健康值的肥胖女性對談,她希望自己能夠增強減肥的念頭。對談中,她清楚意識到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以及異性關係的障礙,但她的態度十分矛盾,在每個她認知到的缺點後頭,都追加了一個「接受也無妨」的理由。

自卑的人們往往恥笑自己的軟弱,通過這一點,他們不敢面對內心的欲望,無論是物質欲望或性欲,都被他們肯認自己的能力或意志力不足而放棄。這就像是在說:「我放棄不是我不想要,而是我能力不夠。就像我不會開車,假如我買一輛車,不但浪費錢,真開上路還會造成他人的危險。」

話語底下的潛臺詞卻是「我想要,但我害怕一旦失敗,我會更瞧不起自己。」

 

第三、傷害比自己弱小的人

自卑者逃避內心欲望的理由,或許可以說服自我的意識層次,卻無法滿足潛意識中缺乏滿足的痛苦。正如饑腸轆轆的嬰兒,他們經常沒來由的憂鬱、悲傷、憤怒、絕望,用脾氣失控以偶爾「妝點」生活極度缺乏的激情。

自卑使人不敢行動,即使行動也只敢做少數自己能夠掌控的選擇。但生活還是需要動力,但長期的缺乏使他們不自覺誤認情緒的爆發,為一種生活動力的展現。

好比生氣的時候,他們不小心的呈現出對外在世界的影響力,這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因此活得更真實,就像吸毒來帶來生理性的愉悅感,通過這份愉悅感掩埋所有生活的不快與內心的苦楚。但當藥效退去,真實生活歷歷在目,生活的無力感將再次無情的提醒他們過得有多糟糕。

具體展現的情形就如前面提到「蘇州公務員娶鄉下老婆」的例子,他之所以娶一個老婆來嫌棄,基本是自卑感作祟的表現。唯有通過對弱者的掌握,才能滿足他內心長期匱乏的信心。但這種暴力式的擁有,無法轉換成對自己的愛,他們深知「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那些比我好的人的愛。」

自卑導致失去「愛自己」的能力,使得他們通過欺壓他人來宣洩對自己的不滿。

毋寧說,他們把對自身的攻擊——就像那些想通過自殘獲得滿足,拿起利刃又感到恐懼的人們——加諸在別人身上。他們對他人的攻擊力量越強,實則顯現出他們對自己的自卑感越深。

 

 (影集:加州靡情,Californication

§ 結語:農村男孩可好?

翻開《曾國藩家書》,物質上的富裕,在曾國藩看來「貧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唯家風可以長存,可以讓一個家庭永保興盛。他寫道:

 

不管世道是治是亂,家庭是富是貧,只要能夠謹守星岡公的八個字和我的八本,總不會失掉上等人家的地位。

 

家風,有如內在的自信,是生命成長的內在動力,不輕易受外在影響而患得患失。

阿德勒認為一個健康人格的養成需要通過社會教化,而健康人格的呈現則通過一個人處理他人關係的「社會興趣」是否趨向增進公眾福利的光明面。

回頭看「上海姑娘回農村過年」這則新聞,兩個人即使因為觀念不合,因為雙方家庭背景落差而分手,都不足以論斷這起事件的結局屬於悲劇。也許江西男孩的內心很強大,他有自己的理想,也走在理想的路上,即使現在遇到的上海姑娘走不到最後,也不影響他完善自己的人生。

通過阿德勒的視角,其實關係中的平等再簡單不過,就是「無論彼此條件,相處起來絲毫不引起任何無謂的自卑」而已。

這一點,我想無論用於人與人、團體與團體,乃至國與國之間都適用。

 

 

[解語] 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侯,才能真正感受到愛。(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頁120)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46737395

 回應文章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14 08:58

哈哈哈! 看到那幾盤菜,我笑了!

傳統的上海年菜,很多都是用 "ㄎㄠ" 出來的,黑忽忽一團,賣相真不怎樣,但火候足時它自美,是很好吃的。這也是風俗民情的差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