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面對空虛:二、傳遞溫暖的精神火炬
2015/01/07 09:24:46瀏覽675|回應0|推薦15

◎攝於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忽視不是一種永遠的遺忘。只要我們開始重新意識到: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傷口,就看不到的別人的傷可能更重,可能更痛。

好比父母離異造成的單親子女,家庭的崩解會引發孩子世界觀的崩解,孩子要面對家不再是家的痛苦,面對原本每天可以見到的家人突然從熟悉的空間中消失的落差。

可是當孩子在受苦,父母雙方,他們因離婚造成的痛苦不見得少於孩子。

有的孩子能夠通過正確的輔導,意識到「他人之痛苦」,反過來幫助父母,一同走過彼此空虛的時光。反之亦然,若今天父親或母親意識到自己的痛苦,也意識到孩子與周遭其他人因為自己離婚、不快樂,也正遭逢痛苦的磨難,就能更坦承的尋求彼此共同分擔痛苦的方式。

若能妥善的重構對愛的信任,使空虛感得到滿足。未來當這個孩子面對成家的課題,他知道要避免以後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樣的痛苦,甚至化小愛為大愛,去關懷社會上其他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失去親情的孤兒。

面對痛苦與空虛,尋求付出,通過愛的給予,因為給予而使自己被愛,在這種良性互動中,釐清自我的存在感、價值與接下來要朝未來走向的道路,知道我們都不是一個人,也無須刻意單槍匹馬的為生活奮鬥

生命正是在面對空虛,填補空虛,和他人互助互愛的活動中,得以持續積極的朝未來前進。

 

 

空虛感與匱乏

當我看見人們的焦慮與不安,我發現當中有一種原因是對生活的空虛。空虛感是幸福感的缺乏,特別是曾經有過的幸福,現在不再擁有的時候:

去年還一起過情人節,今年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去年全家歡慶父親節,今年爸爸卻不在了;曾經自己是舞台上的焦點,現在自己不過是黑暗中的一位觀眾……

然而,一件事情的匱乏,並不等同人生的全面匱乏。正如青春不再,但那不是一種匱乏,不過是人生向著下一幕美好的風景汰換罷了!

最強烈的空虛,來自「對不可挽回的事件,卻寄予企圖重來的奢望。」以至於拒絕向人生的下個階段前進。

每個人都會一度陷入空虛,向下墜落。有時我們趕緊伸手去抓一個著力點,不管那是什麼,也不管那是誰。但在站穩腳跟後還是得認清現實,沒有人能扭轉過去的一分一秒。

這也回應了一個最基本,關於愛的課題。愛不是強加自己的理想給對方,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作,或者喜歡成為某個人的模特兒。強調自己的價值,無法等同於對方認同的價值。

 

 

要的多不等於要的對

WyethHelga繪畫的故事為例[1],為何有些人願意奉獻自己成為藝術家的繆斯,他們在追尋什麼?是什麼力量使他們成為彼此生命悠長的伴侶?

我的經驗是:有時,我們唯有通過某個他者(外在事物;另一個人),才能使自己體驗到生命的美好,並透過它使這段美好的回憶得到永恆的紀錄。

我想這是某些人使生命充實的方式,藝術家通過捕捉這個世界的美,模特兒通過展現自己的美,兩人相互輝映的活動,形成一件件作品。故藝術是一種創造,在最痛苦的時刻,還能做為靈魂的救贖。

從更大的範圍來說,一對情侶,好比畫家和模特兒之間的關係,可能並非其他情侶熟悉的關係。有些人的交往更像老師和學生,有的則像工作夥伴,也有的像馴獸師和野獸,各有不同。

但把野獸交給一位教師,或把學生交給一位馴獸師,都沒有辦法造就良好的互動。也許有些人的人格特別值得敬重,但那不成為愛情必備的一種原動力。有些人很好,但我們就是無法愛上那個人。

強迫自己跟一個沒有感覺,無法互補的人在一起,匱乏感得不到滿足,得到的還是空虛。空虛延伸的孤獨、寂寞和種種情緒,都是嚴重的奢望所造成。非理智的奢望,造成非理智的情緒。

幸好,接納非理智的半身,使我們更完整。

 



[1] Wyeth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寫實畫家,Helga是鄰居的看護。他瞞著妻子默默的以Helga為模特兒作畫多年,留下無數個日常的剪影。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00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