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6 11:21:00瀏覽884|回應0|推薦17 | |
現代人活個七老八十,好像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保養得宜,六十歲依舊身強體健,能上山下海四處遊歷。 人老和心老,看似兩回事,但身心互相影響,我以為是同一件事。讀季獻林的《牛棚雜憶》,有教授被成天鬥他們,折磨他們的學生逼得自殺的,發了神經的。另一方面,有人年紀輕輕就因為心理壓力,以及工作上對體能的剝削,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不斷上演。 老與少,是一個人生的歷程,每個人都會老,也都經歷過少年時期。但有些人老了,就忘了少年時期自己曾經的荒唐與迷惘;有些人年輕時,似乎以為自己永遠不會老,對老人少有體諒。我們因為距離而忽視他人的存在,忽視受苦受難的弱勢者,同時我們也很容易遺忘,遺忘自己曾經年少,也會年老的自然本性。當老人與少年人互相看不順眼,彼此批判,水火不容。某種程度上,等於在剝離自身存在的樣態,把自己身為一個人,與他者除了年紀上的分別,本質上別無差異的事實加以忽視。 該來的還是會來,人會老,你會,我也會。 但所謂「曾經年少」,可以是肉體的,也可以指的是心靈的。 我在巴黎羅浮宮,見過一大群老人坐在地板上,臨摹牆上掛著的名畫,我和他們聊,他們多是在退休之後開始學畫。但他們學得很認真,就和其他展廳,坐在地上也在臨摹繪畫的小學生或藝術專業的大學生別無二致。他們都在從事自己的興趣,都為了富足心靈而活。 照片是我在荷蘭的鬱金香公園拍攝,照片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她揹著傳統相機和腳架,用和年輕人相比宛如蝸牛的速度,緩慢的重複著架上腳架、對焦、按下快門、過片、移動相機以取景、搬移腳架。看似對她很是吃力,但周遭的人們都習以為常,不以為看見老人拍照的舉動有什麼特別之處。對我來說很特別,因為不像台灣某些攝影學會是一大群年紀相仿的老人家組團攝影,老太太是自己一個人在進行創作。所有事情都自己來,不需要年輕人幫手。 我想像老太太年輕的時候,是否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想像她為什麼要拍攝鬱金香。我沒有上前去問,現在想想有點遺憾。也許有天我能看見老太太的作品,如果不說,我能從那件作品中看出創作者的年紀嗎?但年紀重要嗎?誰說只有在某個年齡階段,我們才一定能幹什麼,又不能幹出什麼。 老與少,自我與他人;單一主體的整體性,以及群體的整體性。每當有人試著簡化關係,簡化到刻意突顯自己和他人極度不同的程度,我們就會看見一種差異,不是誰真的比其他人好,就像年輕人肯定比老人來得有熱情,老人肯定比年輕人來得有智慧。我們簡化了認識,也簡化了認識其他人,以及認識自我的機會。 少了機會,就少了可能性。少了認識,就容易多了誤解。進而我們有了世代之間的差異,但這不是任何一代的責任,卻又同時是每一代人所共同造成,一種因為忘記個體發展的進程與本性,過度沉溺於青春這首詩所產生的悲劇。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