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元首出訪能做些什麼
2009/07/06 10:10:35瀏覽780|回應1|推薦4

話說7/4日馬總統出訪尼加拉瓜,該國總統奧蒂嘉未如預期接機,而且他還一天內兩度爽約,這是極失國際禮儀之事,難怪馬總統震怒不已並將隨即中止訪問,取消所有官式活動提前率團返國。奧蒂嘉兩度刻意冷落遠客,想必是與捐款的錢事有直接關連。

馬總統的元首外交雖然有些跌跌撞撞,但比陳前總統的「烽火外交」卻要紮實的多,無論內容或實質自然會更好。因為陳前總統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他曾十次率團大規模出訪,每次都採搧風點火出口轉內銷的手法,而且用大筆金錢收買邦交國的高官,說穿了這些「友誼」是建構在我方的賄賂與對方的貪腐上,最後國人也弄不明白多少錢流入對方私人口袋,所以這不是一場元首外交而是腐敗的金錢外交是以台灣的元首出訪給人的印象就是帶「錢」出去買關係

然而在國外元首則是常帶大型企業團出訪,與帶錢相比意義自然不一樣,這顯示對自己國家相當有自信。例如美國總統歐巴馬7/6日訪俄,除了商務部長駱家輝外,尚有波音與百事,埃克森美孚、康菲、雪弗龍三大美國石油公司、農業機械製造商迪爾(Deer),以及美國鋁業等的高階主管也都隨行。法國總統薩科齊2007年出訪中國時不只有司法部長達蒂和經濟部長拉加德,還另帶了五個部長和270位工商界領袖、都市計劃專家隨行,連設計中國國家大劇院的保羅安德魯也上了專機。此行薩科齊不只展現了法國的經貿「硬實力」,也在展示環境人文的「軟實力」,並為空中巴士搶下了160架客機的一筆大單生意,包含110架A320和50架A330的訂單,如此10萬工人幾年內就不會有失業問題。

也是200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夫人赴中國訪問,250位成員的訪華團裏面亦有不少的企業界人士,包括一些大公司的經理人如BENZ汽車、西門子、克魯伯重工、德意志銀行…等總裁。政府首腦帶著企業家到中國串門子,無非是想借政府的招牌替本國企業拉上幾張大訂單,也想趁此機會來華投資,這幾乎形成了德國總理訪華的慣例,他們的用心往往是豐收的。前任總理施羅德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他2004-2006年的訪華團裏也有二百多位重量級成員,因施羅德一心在搞經濟,曾被稱為“Deutsche AG”(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無獨有偶,報載胡錦濤將在7月8-10日出席在義大利舉行的G8集團與五開發中國家領導人高峰會,此13國為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加強雙邊貿易合作等問題展開討論。之後胡錦濤將對義大利與葡萄牙兩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方將派出由200多名企業家組成的大型貿易投資促進團參與。現在世界都缺資金,多金的中國投資團可謂正逢其時,茁壯中的中國顯然走進資本主義的行列,擴張本國經濟利益一點都不手軟。

所以元首出訪可以用什麼手段,外交能有什麼收穫,要看當時國力與外在局勢而定,並不能一概而論。台灣的外交處境原本就很艱難,從這次奧蒂嘉的失禮可以看出,此時國人更應凝聚共識,不只要看破虛華的表相也不可過度委屈求全去拼外交,使想玩弄戲法者不能得逞,如此方能從根本上改變受人挾持的外交處境;而且外交經費應更加透明化,勿使一些貪瀆之輩趁火打劫讓民脂民膏流進他們手裡。

至於國勢強大時帶大型企業團出訪,不僅能滿足國人慾望並宣揚國威,如此固然是好然者恐未盡善盡美。倘若有一天胡錦濤出訪帶的不是工商鉅子,而是環保專家、綠能專家、孔子學院的院長、易學家等,相信會是不同境界的國力展現。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andy&aid=310755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反射硬實力
2009/07/06 20:59

出訪帶的是『環保專家、綠能專家、孔子學院的院長、易學家等』,展現的都是國力的軟實力。

由全是軟實力反射出強大硬實力,妙!

linandy(linandy) 於 2009-07-06 22:54 回覆:

呵呵!

由全面的軟實力反射出強大硬實力,甚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