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19 13:19:20瀏覽1051|回應0|推薦5 | |
. 2005.07.19 中國時報 ■暢銷書部落---作家的脫貧策略 辜振豐 一進書店,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突然發現一本精彩的小說,尤其是那種突發奇想的內容。去年發現大衛·里斯(David Liss)的小說《咖啡商人》,一看書名,就覺得很有趣,接著更發現日譯本也在年底上市,譯名則改為《咖啡相場》。作者在攻讀博士時,一度為了生活而刷爆卡,某日閱讀布勞岱《資本主義的歷史》,發現十八世紀的經濟發展讓砂糖、巧克力、咖啡變成熱門商品,於是從中得到靈感。他本來慣於操作論述語言,但一開始動筆,則轉變成小說語言。書一上市,則變成暢銷書,版稅收入還不錯,同時也解決卡債的問題。 看來,小說倒是讓人充滿希望。當年苦哈哈的馬奎茲有一天跟太太開車到新墨西哥城出遊,剛進市區,突然間靈感一來,立刻想到《百年孤寂》的開頭第一段,於是就把車子掉頭開回家,接著就搬出打字機,一字一字打出來。其間,他太太典當家中的珠寶首飾,以換取生活費。花了一年半,終於完成《百年孤寂》。許多拉美作家看完書稿後,大加讚賞,而出版商也同意出版,接著許多國家的出版社更相繼來洽談翻譯授權。 納博可夫出身於沙皇時代的貴族之家,因共黨革命而流亡歐洲,一九四○年經由朋友的推薦,到了美國教書,課餘不但要教網球,還要研究蝴蝶標本,以補貼家用。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小說,等到《羅莉泰》一上市,大賣特賣。接著就辭去康乃爾大學教職。最後定居在瑞士一家豪華的大飯店,整天享受湖光山色。過去,英國作家薩克萊因破產而寫出《浮華世界》(Vanity Fair),後半輩子以創作小說為生,最近這本小說又再度搬上銀幕。寫作的酬勞向來不被看好,但有些作家還是因寫作而脫離貧困的折磨!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