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2 21:18:53瀏覽364|回應0|推薦1 | |
高雄縣市近年來發展已不如台中,甚至有落後台南發展的趨勢:高雄港在世界排行直直落,失業率長期為全國最高;傳統產業優勢如鋼鐵、石化、螺絲、金屬等產業發展遲緩(中油五輕104年遷廠將令仁大工業區中下游廠商無以為繼);新興產業如生技、醫療、綠能產業仍只見樓梯響;新產業園區如高雄軟體科學園區、高雄科學園區發展多年仍未見起色。 在此內外交迫之下,高雄實際上已無資源浪費在內鬥的消耗之上,然而自從高雄縣市確定合併後,無可避免的展開了楊菊之爭,高雄市政府與高雄縣政府從產業政策、重大建設計畫到各種節慶活動,雙方都爭先恐後的大量投入資源。 本想說這齣不甚好看的鬧劇至少在三月份之前會有結果,沒想到民進黨卻把初選延後到五月份,如此一來,雙方各自的人馬,在毫無溝通的情況下提出各自的政策計畫,造成南星計畫有個遊艇專區、興達港也有個遊艇專區。試問,若在五月份初選結果出來之前,各自的預算都花下去了,各自的開發案也都簽約了,難道高雄有需要、有能力發展兩個一南一北、一大一小、南轅北轍的遊艇產業專區嗎?相同的,雙方政府也都把錢大力花在跨年、元宵等慶祝活動之上,小小的一個高雄地區兵分兩路的舉辦各種活動,這難道是縣市居民需求不同導致的嗎?說明白的,這僅僅是另類的選舉造勢,花費雙倍的資源在爭取市長寶座。 經濟學有個特殊的名詞描述此種現象,叫做「競租」:經濟個體為追逐與維持某種獨占權益所從事之消耗社會有限資源之行為。市長寶座只有一個,雙方都盡相投入資源爭取,然而若是商業行為,如台塑中油爭相降低售價或提高各種服務以吸引消費者,這種投入花費的是公司成本,若是在競爭中某家公司失敗退出市場,受害的也僅於公司以及其投資人;然而在政治上,雙方投入的資源很多都來自於人民,其結果也是人民要概括承受,舉例來說,若是陳菊在競選中失利,則其利用公家資源所提出的各項計畫,其中所花費的人力金錢成本,恐怕都會付諸流水,而其中一些無法挽回的投資,更成為新市府的負債,留給所有高雄市民承擔。因而~無論誰勝誰負,對高雄市與高雄市民都是一種損失。 高雄目前較明確的優勢看來是在太陽能等綠能產業,高雄市在推動綠色建築、綠色公車;高雄縣在推動綠色產業研發園區,而核研所、國科會也看上南部地區優良的日照環境,在南科、路竹或有研發投資。然而,想要發展綠能的不僅僅是高雄,最大的競爭對手就在台南,這個新興的直轄市藉著優秀的政經界人脈、資源,加上地理位置也在南方,當然也會想要發展綠能產業,然而現在的高雄縣市還困在內鬥中耗損,對這真正的競爭對手渾然無覺。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