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6/03 18:04:51瀏覽1494|回應5|推薦24 | |
建中餐飲區這種投幣式付費很有趣 :D 到了高一下學期,不免要面臨最大的抉擇¾¾選組問題。 雖然我很有可能選二類,但還是想多了解所謂的「文組」到底都是在學些什麼? 於是這次的建中行,便帶著好奇心,想一窺全國第一的男子中學的第一類組,究竟要發表些什麼名堂。
令我意外的是,他們將成果發表會辦得十分隆重,甚至邀了北、中區各大中學一起交流,共襄盛舉。或許也為了磨練學生在眾多人面前報告的勇氣吧!
有別於以往認為文科只有語文、史地等範圍的刻板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和生活更貼近,更為實際的部分。他們將文科又細分成文學、地理、法律、政治、教育、社會和文化組,每一項專題研究都從生活周遭你所能看到、聽到的著手,但卻能從細微的事物發展為一篇大規模的研究論文。
文學方面,從現代的青少年間風靡的Blog網路日誌,到電影<英雄>的原著寫作技巧之研究,除了從原始文學的角度切入,到後來甚至能隱約看出帶點人性分析的色彩。 地理組三位學長的報告看得出來都十分用心,各種地理專用軟體也駕輕就熟,更將我們所學過的疊圖技巧發揮地淋漓盡致。其中讓大家最為感動的是其中一位來自於苗栗南庄的學長,研究自己家鄉因觀光業日漸興盛所產生的變遷,其中住戶的分布資料更是自己挨家挨戶拜訪才整理出來的。這樣認真的精神讓他成為所有人在會後談論得最多的一位。 法律層面則由「克流感專利的強制授權」這種身邊的新聞當材料,探討所謂的「強制授權」;另一位則以單一性別的學校之合憲性做探討,顯示出法律與生活密切相關。 政治就更生活化了,舉凡兩岸直航、總統的興揚之旅,甚至倒扁、高中生政治社會化都是他們的研究題目。然而我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只有他們對時事、世界政治變遷的關心,更是將歷史融會貫通後結合新觀念的結果。正所謂「以古為鏡,可知興替」,若大家都有如他們能記取歷史教訓,探討各種原因,作為未來改革的動力,便能避免重蹈覆轍,使人類進步更為快速。 教育組的專題十分有趣,有建中本身「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習態度的探討」和「教師性別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共鳴。「教師性別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得出了一個十分有趣結論:「老師生理的性別並不會影響學習效果;但心理性別則可能影響所教科目不同的成效」,是場十分另類且令現場笑聲不斷的報告。
社會方面以貼近青少年的生活為主題,如「音樂社團成功發展的要素」、「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親子關係發展」、「台北市新世代愛情與婚姻觀」、「掛耳機的行為與現象」及由「網路成癮看青少年網誌中的人際互動」,讓人驚訝平時身邊的大小事也能如此延伸,甚至與另一件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關聯性。 最後文化組則帶來青少年最愛的漫畫中的神道形象、由高中歷史課綱編訂事件探討報紙報導的完整性與伊斯蘭教在台灣所受到的侷限。從日本宗教對漫畫的影響,如此的大規模意識形態灌輸,使大家在不知不覺中竟也接受了所謂的「神社」、「鳥居」等等;反觀伊斯蘭教這樣的弱勢族群,則因教義的關係和影響力不足,而處在台灣這樣一個族群大融合之地竟處處受限制、遭打壓,讓我不禁有些懷疑以前聽說伊斯蘭教的「一手彎刀,一手可蘭經」的強勢竟已不復存在?
流利的口語表達和精采的內容讓所有觀眾流連忘返、不忍離去(要不是會場真的太悶熱),真是一場十分成功的專題研究成果發表!這點由鼓掌叫好聲中得證。
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我真正打破迷思:其實文組可以有很多出路。即使目前我選擇了二類組,但兩年後,甚至十年、更久的未來,不代表日後的我不會走進文科領域。相信往後若真有這樣的機會,我更能抬頭挺胸迎向我的選擇,並告訴更多人:文組並不是你們所想像的那個樣子。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