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大安/來一杯自由的咖啡-殷海光故居
2013/12/14 20:23:56瀏覽771|回應0|推薦21

 

 

 

 

  有幸因為教授的安排,我們才得以參觀這位在巷弄裡的自由之地。這裡不是什麼達官政要的豪華官舍,也不是特別古老的宏偉建築,但是這裡曾經住過的人卻保障了讓我們能咨意揮灑的自由民主,這裡是殷海光故居。

  殷海光是誰?根據資料記載,殷海光教授是台灣自由主義的開山始祖,早年於西南聯大哲學系求學,大學畢業後進入清華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就讀,1945年投筆從戎加入青年軍,1949年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並於胡適與雷震主辦之「自由中國」雜誌擔任編輯委員,然而在1960年雷震等人因涉嫌叛亂罪被捕,「自由中國」被迫關閉,1966年殷海光教授出版「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但是被以「反對傳統文化精神」為罪名遭到查禁,同時也開始受到特務的監視。1967年診斷出罹患胃癌,於1969年病逝於台大醫院。


  巷弄盡頭那片小小的一扇木門,看似不起眼,卻是通往自由的入口。懷著期待的心情踏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翁鬱翠綠的園林,滿佈青苔的戲水池以及後頭的愚公河據說是主人親手自建的傑作,而挖掘的泥土則堆成了孤鳯山,山頭上的讀書台就是昔日殷海光教授與學生高聲談論學術、爭辯是非的講堂。舉目所及都出自殷海光教授親手一鏟一鋤的辛勞,而這裡的花草蟲鳥何其有幸,能夠耳濡目染大師的翩翩風采,實在令人羨慕。

  庭院旁的日式房舍就是殷海光教授的居家空間,陳設相當簡樸,一如主人的簡單生活與規律的作息,一進門就是個小小客廳,擺設幾張復古懷舊的木作皮椅,這裡也是殷海光教授接待學生的地方。木窗玻璃印上教授的書信內容與開懷大笑的照片,我的視線隨著光線穿透照片,模糊人影在其後穿梭移動,看起來就好像在教授的庇蔭下,我們才得以如此開放地檢視與認識多元的世界。展間裡展示許多的手稿、名言、著作與照片,也可以透過記錄片更認識殷海光教授為人處世的原則與學術研究的成就。看著牆上的大幅照片,那些當年因著共同理念而一同實踐行動的有志之士為的不是名利,而是社會公義的伸張,再想想近日的社會現象,也不禁感嘆,現在願意這樣不計個人成敗挺身而出說真話的人又有多少?

  我仔細瀏覽屋內的展品,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不得志之感其實可以從許多書信內容看出,但我始終認為自由主義大師在這片小天地裡是最自由的,因為這裡有親情的陪伴,坐在屋內就能看見窗外的綠意,偶爾手拎咖啡杯沿著枕木步道上山,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姿俯視眼前的一切,再不就下河享受清涼,或是坐在石椅上乘涼,不問世俗塵事或許也是一種怡然自得的生活。


  除了已被列為市定古蹟的故居,地上濕滑的紅磚印有TR字樣,代表那是日據時代由「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的機器磚,也是難得一見的古物。幸好這樣的古蹟得以保存,才能讓後世認識過往的歷史,對照一旁年初被大火焚毀的前海軍招待所,我們是否該加快腳步留住歷史?

 本文已刊登在聯合新聞網旅遊休閒頻道玩家札記

 


殷海光故居哪裡去: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161-1

部落格


粉絲專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fetravelfun&aid=99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