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訪基隆太平國小
2015/10/28 21:39:07瀏覽975|回應0|推薦5

 

以前我去基隆只為吃,廟口小吃是我以前去基隆的主要動力,最近鄭順聰老師和鄭栗兒老師兩人合寫一本基隆的氣味一書。

書在九月中出版於十月三日在台北城中金石堂辦簽書會,這本書代表的是過去的基隆你不認識沒關係,那捧著基隆的氣味再次去基隆看她真正的美麗吧。

廟口小吃要吃,基隆的氣味不可不聞。那天就是十月二十五日,在忠三路75號金豆咖啡館又辦一場簽書會,我夾在人群中聽他們說基隆有那些氣味?基隆市長林昌右說有海味雨水味魚腥味,有人跟著說,還有早期輪船的油煙味。

雨在基隆是基隆人的好朋友,猶如山與海是蘭嶼的好朋友。沒有雨的基隆可能就寫不出膾炙人口的港都夜雨囉。 

事實基隆的現代感早已停滯,她一直停在過去璀璨的光華中。黯淡悄寂的委託行,窄小門面的咖啡館,繁榮的港岸如今也只靠國際郵輪的旅客來踏破基隆港口海洋廣場平日的寂寥和閒情。

那天我在十點左右抵達基隆車站,車子滑入月台,哇啊,月台多明亮,燈光多閃耀,基隆車站煥然一新,寬闊深遠的月台不知要向哪個出口前進?

最後往北站走,平行線就是車站出入口,水泥建築告訴你陳舊的基隆已走入歷史,基隆要起飛了。

出去車站就是西碼頭,走過海港大樓又到北站。我要去孝四路找天橋往安一路而行。我熟悉的貼著中山橋走著,三姊妹的鐵門緊閉著,喧鬧的喝酒吃飯情景周日不上演。

過遠東蚵仔煎有茫然前進的感覺,到孝一路又從忠三路穿回主軸,這時有些挫敗,想放棄不到太平國小但心有不甘繼續走回孝四路,在紅米咖啡館前找到陸橋下許多人進進出出的天橋出入口,這就是密碼關鍵點,可以到中山一路與安一路的陸橋。

陸橋是基隆一直以來有的造型,藍色篷子套住天橋,每隔一段就扎住,呈現著一弧一弧的形狀。

從安一路路口回看剛剛的天橋還真是美,橋下好像工地,陸橋有種歷史滄桑美,屬於基隆人所熟悉不嫌棄的斑駁美,也是被雨水侵蝕的鏽蝕美。

記得書裡鄭栗兒老師引導說往吉安藥局的巷道直走,果然在車輪餅對面我輕而易舉找到吉安藥局,巷子像私人住家通道。

一位老婦在賣豬肉,一隻完整的豬腿攤在上面,旁邊一位老先生坐那,沒跟賣豬肉的老闆娘聊天,只是沉默著。

我繼續走果然階梯出現,我選擇直的方向。繼續走又發現前面的石梯在施工,小心閃著走。

後看到奉安宮,我選右邊,再走看見一間祠堂。有位先生走下坡,我問他太平國小怎麼走?他指著他背後的斜坡說,往上走去就是。

那斜坡就是鄭栗兒老師書中所說的,以前是石梯,後來抹平成為小路,方便汽機車出入。一住戶騎出一輛機車,一位年約三十幾歲的媽媽載小孩出門。又不久一位約九歲的小男孩騎著滑板車從我們對向過來,我問,是否讀太平國小?他說不是,讀信義國小。問為什麼不唸太平國小,離你家這麼近呢。他說,這小學很多人說髒話,媽媽不要他去讀,看來太平國小不太平了。 

我續往上走,幾轉斜坡之後,學校的教室側面馬賽克拼貼海洋畫就出現我眼簾,欣喜不已,那是我的目的地啊。經過山下的迷路與尋找,終於上到基隆人所說的好像九份的曾仔寮山。

教室成一條龍款擺在學校唯一看到的空間,至於花園操場視野上還沒接觸。等我從一年級教室走到六年級教室之後,我傷感起來,這小學只剩六個班而且當我把臉湊近六年一班教室玻璃往裡看,只有六張桌子落寞地擺放著,想必其他年級也一樣?

這小學在冬季時海風呼呼應該冷到不行,所謂"天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爬坡上學就是要給太平國小學生先磨練以後為社會中堅菁英。

據我所知現在淡江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就是這所所國小畢業的,歌星林慧萍也和同學同班過,林慧萍的家就住在先前走過石階住戶其中一戶,她也和作家鄭栗兒是同學。

站在小學的大門就看見基隆最高的大樓,一艘白色大郵輪倫就停靠在那。有遊客說是麗晶郵輪,整個山坡看向基隆港真是美彩。

詩人說惟見長江天際流。我看是唯見大船航港向世界去。海面的闊加上山上的擁簇屋宇,基隆的發展停滯與其天然地形不無關係。 

如果有一天,哪位市長大刀闊斧將基隆山坡上的房子全拆了,蓋成白牆與紅瓦的屋子,我不相信到基隆觀光的人會不多? 

只是畫家王傑形容基隆是西班牙的巴塞隆納,浪漫怎來?就在隨意一個斜坡看去就是海洋大船與海鳥的共舞畫面。基隆的老鷹飛翔也是一殊景,當我在基隆keelung地標看海洋廣場時,天空有三四隻老鷹展翅飛翔,其中一隻還飛回牠的巢穴,巢穴正位在太平國小的樹林,牠盤旋的英姿被我捉到正著實在是我的幸運。 

地標位在太平國小場邊 

停留之間也遇到好幾位遊客上來,四位大學生,一對情侶,一對老夫婦,他們都匆匆離去。只有我相看兩不厭只有基隆港。

基隆的山坡看港口的美才是基隆真正的美,廟口的小吃固然誘人,但要掬取天然靈氣美就得多貼近基隆的山坡處,那山坡就是你在海洋廣場看向基隆火車站上頭,晚上會點亮綠光的LED燈的KEELUNG。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o9608&aid=3434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