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第十二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2015/07/22 14:51:01瀏覽2473|回應0|推薦7

思想與文字的焦距

2015第十二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紀要

【詹佳鑫/記錄整理】

時間:2015621 上午10時至下午2

地點:聯合報大樓204會議室

決審委員:吳鈞堯、柯裕棻、郭強生、駱以軍、鍾文音(按姓氏筆劃序)

列席:宇文正、胡靖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邁入第十二屆,本屆小說組來稿共一百八十件,其中七件不符資格。六位初複審委員由作家朱宥勳、李維菁、何致和、黃崇凱、蔡逸君、顏忠賢擔任,共選出二十三篇作品進入決審。初複審委員表示,此獎以高中生文學獎來說,水準非常整齊,許多觀點、思想與邏輯令人眼睛一亮。

決審委員整體感言

委員們推舉吳鈞堯主持決審會議,要大家發表此次決審作品之綜觀。

吳鈞堯認同複審委員之觀察,以前評審們常說在「沙裡挑金」,但他感覺年輕一代在發現議題、構思與謀篇的能力不容小覷。青春寫手嘗試進入複雜的現實社會,創造情節與意象,入圍決審的小說呈現了這一代的世界觀,令人驚喜。

郭強生直言這批作品寫得過於用力,文字雕琢,於是在有限的篇幅裡難以照顧到人物、事件、結構和語境。他也發現,決審作品約有三分之二處理疾病與死亡,但感覺只是種「設計」,與現實脫節,多篇都沒有寫到核心。郭強生表示,更希望能看見這階段年輕寫手特有的感情,他強調,寫作並非模仿,而是真的有話想說。

前兩年皆參與小說組評審的鍾文音表示,這批小說的文字十分練達,有模仿文學獎標準的企圖。然而許多作品缺少清晰的情節,最後往往來個大崩盤,少了內部的細節支撐,較為可惜。她也體諒青春時期,彼此生活相仿,大量歷練是困難的,既然大家都在想像裡頭,那還是回到文字。鍾文音在意作者營造的小說「語感」,能否精準地表達感受。雖然這批小說在結構表現上不算完整,局部細節卻十分動人。

第一次參與決審的柯裕棻笑說:「看完其實心情滿好的!」她認為這次作品呈現的主題不算多元,卻看見作者們努力的痕跡。從家庭和教室開始,慢慢延伸到城市或鄉野。有些小說的理路設計複雜,像精密布置的小房間,偶爾閃現巧妙的句子,「這一代的經驗似乎展現到了精神層次。」柯裕棻不否認作品有炫技成分,幾篇小說的轉折起伏銜接不全,沒有寫到點上,收尾倉促,造成閱讀的斷裂與凹洞。她從小說的「想像力」做為評審的首要標準,再看結構與文字的經營。

駱以軍說這次進決審的稿件較往年多,雖有超齡表現,但十幾歲的孩子要寫變態或裂解的狀態仍有難度。「他們還在養一套跟日常生活不同的器官,用那套器官去趨近卡夫卡或福克納包圍的黑暗之心。」他表示此次閱讀讓「視網膜一直在調焦」,有些語言太過簡單,但仍可看出結構。他認為這次雖無特別強的作品,卻能感覺稿紙背後傳來的青春熱度。

第一輪投票

發表整體感言後,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委員以不計分的方式勾選心目中的前五名。共十六篇作品得票:

〈魚〉(吳)

〈八哥與生薑〉(駱、鍾)

〈長男〉(吳、鍾)

〈綠河〉(吳、鍾)

〈患者〉(吳、柯)

〈浮島〉(郭)

〈明仔與植物人阿嬤〉(郭)

〈若蟲〉(駱、郭、鍾)

〈姊妹〉(郭)

〈復生〉(駱、柯)

〈月之聲〉(柯)

〈頭毛店文本〉(駱、柯)

Haunted〉(駱、鍾)

〈無光〉(郭)

〈搏命追鮪〉(柯)

〈疙瘩〉(吳)

◎一票作品討論

〈魚〉

吳鈞堯表示此為充滿隱喻的一篇,海的意象複雜,整體呈現了脫逃感。投它是因其虛實交錯的複雜性。

鍾文音認為此篇敘事流暢,富有細節,魚的象徵也很好;只是作家角色的設定失準。

柯裕棻覺得這篇有鍾曉陽的味道,比喻雖多,但作者搬不動。

駱以軍坦言這類作品常看見,文中角色對位和人性的衝撞度不足。

〈浮島〉

郭強生喜歡此文青春的想像力,不故作老練姿態,小男孩與島的對話很動人。雖有些說教味道,但作為一種想像,如此提問值得鼓勵。然而他也補充,寫作要寫自己搬得動的東西,要找到對的key唱歌。此篇沒有營造出完整的小說情境,敘述者我不斷出現,角色關係亦不清楚。

鍾文音認為作者的key唱得上去,但不好聽。題旨太大,文字沒有回到內我,只能在外打繞。

〈明仔與植物人阿嬤〉

郭強生表示這篇充滿實驗和冒險性,植物人阿嬤不會動,但用心就會聽見她唱歌。對話寫得不錯,在這次多數寫死亡與墮落的作品中,給人溫暖的氛圍。他表示這感受是模仿不來的,許多作者會自己跳出來作結論,但其實一個簡單的提問就能打動人心。

吳鈞堯指出後段轉折太快,銜接上有瑕疵。但小孩子跟阿嬤的互動、生死的對話,是此文成功之處。

鍾文音喜歡戒菸那段的描寫,只是失明者的設定較難感受到。

柯裕棻認為此篇寫生死的昇華和解脫,較為正面。希望作者再想一次敘述策略,「失明者如何言說他的經驗?」

〈姊妹〉

郭強生指出這篇看似清淡,卻觸及家庭成員感情的牽絆與真偽。他驚訝於作者抓到現代家庭細微的疏離感,文中對話其實都言不由衷,卻呈現了某種真實。

駱以軍讚賞結尾的對話,姊姊離開前的一幕也令人動容。

鍾文音認為開場不佳,讀後難以串聯讓家庭成員感情生變的關鍵。作者給的線索太少,文字亦有些呆澀。

柯裕棻建議,文中細節再用點力會更好。許多句子太過瑣碎,有些可惜。

〈月之聲〉

柯裕棻感覺此篇有七等生的味道,作者從街談巷議中取材,構思成一篇獨特的小說。只是對白太文藝腔,且這應該是個中篇的故事。

郭強生指出此文中間漏了交代,「為什麼會愛到想殉死?」

駱以軍也同意,較難接受後段的殉情。

〈無光〉

郭強生喜歡高中生談切身經驗,此篇流露的憤怒和無力感十分真實。小說寫升學,反映了現實的上下交相賊。只是跳樓自殺的結局可惜了。

柯裕棻附議,結尾可再想想其他的表達方式,她亦認同作者寫出了某種高中女生的嘴臉,盛氣凌人。

鍾文音認為,小說仍要有肌理,有運轉和調動,不能只有呼喊的衝動。主角心理與情緒的層次堆累不足,較難說服人。

〈搏命追鮪〉

柯裕棻讚賞此篇,寫航海和遇劫經驗,文字節奏不錯。小問題是,對於菲律賓的醜化與恐懼較為過度。

吳鈞堯同意此篇是好看的故事,但前面鋪排了種種冒險與航海知識,結尾突然變成民俗信仰,有些不搭。

駱以軍欣賞文中3D空間的變化,富有躍動感。

〈疙瘩〉

吳鈞堯對於文中呈現的空間感印象深刻,作者利用拼貼效果,寫牆的隔閡,一種撞牆的狀態。文中多處呼應疙瘩意象,只是在敘述上較為斷裂。

郭強生認為此篇文字拗口,但欣賞作者營造的情慾曖昧感。

駱以軍表示文中場景跳躍,且吸毒經驗似乎與現實有距離。

柯裕棻認為人物關係太過迂迴,故事主題逸散,卻也無法以此解釋吸毒的設計。

◎二票作品討論

〈八哥與生薑〉

駱以軍讚賞此篇,用離逸真實的文學語言,寫一個神經質的少女對世界的敵意與厭煩,呈現某種賀爾蒙的不舒服。文中「把字捏掉」具有小說意義,字不只是不見,連感性的能力也一併喪失。作者能掌握抽象的問題,結構完整。

鍾文音也附議,整篇動用的元素是有意思的,最妙的是「失去動詞的人」。作者用「文字」回應內在世界的掉拍,意識走位流暢,字詞的鬼魅在文中穿梭。生薑外形像扭曲的人,字如百鬼,是一篇首尾呼應,走入內向世界的小說。

柯裕棻喜歡作者塑造的虛實氛圍,一種失語的恍惚感。生薑的嗆辣、八哥的複誦皆與舌頭有關,指涉「說話」一事。但文中亦有隱晦迂迴之處,造成閱讀凹洞。

郭強生則認為主題太快浮現,薑的描寫與後段少了連結,作者似乎掉入自己的失語症。散文式的鋪排讓失語變得瑣碎,中段跳躍過快。

吳鈞堯指出結尾濫情了些,要把什麼字「捏除」掉?如何處理?此為較難說服他之處。

〈長男〉

吳鈞堯欣賞作者描寫燒金紙、貼春聯等民俗細節,感情豐富,「燕子為什麼還願意回來?」因為有人氣,有記憶,令人印象深刻。

鍾文音則點出整體發展沒有超乎想像,小說最後的處理是好的,但韻味不足;她欣賞作者生動的台語,願意支持。

郭強生認為此篇四平八穩,若放到民國六、七○年代似乎都可成立。他質疑,現在的農村真是如此嗎?與過往的農村有何不同之處?

柯裕棻讚許作者的語言操作,有點林俊穎的氣味,對於細節有漂亮的描繪。未投給它是因故事沒有開展,只寫到表面。

駱以軍也未投票,他表示此篇的「悲傷感」還撐不起來。

〈綠河〉

吳鈞堯認為作者用穩健的敘述,表現具有張力的奔喪之旅,要有高度的控制力才能做到。小說在平穩中跳動著不安的基因。

鍾文音誇獎此篇有漂亮的文字運鏡,富有暈染的美感。有些謎仍無法解開,但就像一幅靈動的抽象畫。

郭強生直言讀不懂,最主要的「河」意象並未掌握好。

駱以軍認為此篇有拉美小說的魔幻味道,但感覺許多銜接點是造假的。

柯裕棻則表示,該篇的說話語氣、人物關係、段落銜接都可再斟酌。

〈患者〉

吳鈞堯欣賞此篇不鑿痕跡的轉換,對於病痛的詮釋,從最初的幽默轉到深沉的叩問,引發人對自由的探想。

柯裕棻稱讚此篇隱喻使用得十分純熟,真實與妄想的界線在敘述之中慢慢消泯,病患對未來的絕望頗能觸動人心,「整篇都寫得很好。」

郭強生指出小缺點:「失去嗅覺後,對世界的溝通方式似乎沒有不同。」

鍾文音認為小說最精彩之處落在角色阿索,描寫靈動,但寫到「我」就變得比較平板。

駱以軍則質疑,「嗅覺消失」會被關起來嗎?從現實到最後的科幻氛圍,病識感消失了,飄掉了。

〈復生〉

駱以軍讚賞作者埋的線都有拉起來,鏡頭控制非常厲害。敘事節奏穩定,沒有暴衝。令他猶豫的是,變性一事怎麼是妹妹帶哥哥去?似乎跟現實有些脫節。

柯裕棻也表示,此文寫女性的成長和疼痛令人印象深刻,變性以重生作比喻,文字節奏成熟,「過馬路內心戲一段很厲害。」

〈頭毛店文本〉

駱以軍感嘆:「可惜篇幅太短!」但他仍十分欣賞,高中生以如歌的行板寫阿嬤的喜感,背後其實是家族網絡的人物譜。作者不是靜觀者,小小頭毛店上演著一齣齣的情感戲碼,台語的點綴也很活潑。

柯裕棻也喜歡這篇呈現了小鎮少年無事的日常,敘述平順流暢,雖沒有明顯的故事起伏,整體卻溫暖可愛。

鍾文音則指出,後段冒出的人物都太快下線,作者其實還有一千多字可以發揮。把小鎮能遇到的有趣角色都壓縮在一段,卻沒辦法挖出更多情感面向,是較為可惜之處。

郭強生坦言,感覺是一台攝影機跟拍回家的過程,還不太能抓到根。許多地方只有點到而已,希望作者再寫長。

Haunted〉

駱以軍指出這篇像日本內向世代的小說,寫瀕臨瘋狂、卡陰的情況,切生魚片一段表現了尖銳與不安感。

鍾文音認為同志友誼藉由料理表達,廚房此一空間頗有意思。料理與性的細節連結不錯,空間呼應良好。

柯裕棻認為文中作梗和迴避沒有拿捏好,故事未能順利烘托。

吳鈞堯提及刻意把線接錯一段,設計太明顯。

◎三票作品討論

〈若蟲〉

駱以軍認為此篇文字感染力很強,寫瘋狂與怪誕,背後的癢很厲害。

郭強生欣賞作者用了反諷,舉重若輕,背上的紅點描寫十分到位,有荒謬的詩意。

鍾文音笑說:「每看一次就起雞皮疙瘩!」朋友旅行後征戰各種「物」,卻沒有實質內容,本來與蟲共生,後來手術拿掉,疏離的意象世界還是回到了現實。

柯裕棻直言,此篇寓意滿清楚的,有夢想很痛苦,但妥協之後發現人生不過如此。是篇可預期的作品,有許多公式。只是少了一個爆點,超現實的敘事裡還是一種道德勸說。

第二輪投票

本次共選出八篇得獎作品,因入選篇數太多,評審們對作品各自發表意見後,吳鈞堯放棄〈魚〉、〈疙瘩〉,郭強生放棄〈浮島〉、〈無光〉、〈姊妹〉,柯裕棻放棄〈月之聲〉、〈搏命追鮪〉,鍾文音和駱以軍放棄〈Haunted〉。餘下〈八哥與生薑〉、〈長男〉、〈綠河〉、〈患者〉、〈明仔與植物人阿嬤〉、〈若蟲〉、〈復生〉、〈頭毛店文本〉八篇確定為得獎作品。

接著評審就這八篇作品,依心目中名次高低,分別給65432100分。

投票結果:

〈八哥與生薑〉19分(吳3、柯5、郭0、駱5、鍾6

〈長男〉11分(吳5、柯1、郭3、駱0、鍾2

〈綠河〉9分(吳4、柯0、郭1、駱0、鍾4

〈患者〉21分(吳6、柯6、郭4、駱4、鍾1

〈明仔與植物人阿嬤〉12分(吳2、柯0、郭6、駱1、鍾3

〈若蟲〉19分(吳1、柯2、郭5、駱6、鍾5

〈復生〉7分(吳0、柯3、郭2、駱2、鍾0

〈頭毛店文本〉7分(吳0、柯4、郭0、駱3、鍾0

最高票的〈患者〉總計21分,評審一致同意給予首獎。因〈八哥與生薑〉、〈若蟲〉兩篇得分相同,評審再次舉手投票,〈八哥與生薑〉獲吳鈞堯、柯裕棻、駱以軍、鍾文音四票支持,獲得二獎。〈若蟲〉則獲得三獎。〈長男〉、〈綠河〉、〈明仔與植物人阿嬤〉、〈復生〉、〈頭毛店文本〉不分名次並列優勝獎,完成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小說組,有始以來最漫長的決審會議。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fuplay&aid=2637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