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第十二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獎決審紀要 
2015/07/22 14:44:21瀏覽1653|回應0|推薦2

青春的關懷,時代的體察

【許帥帥/記錄整理】

時間:2015年6月21日(日) 下午2時

地點:聯合報大樓205會議室

決審委員:向陽、李進文、唐捐、陳育虹、陳義芝(按姓氏筆畫序)

列席:宇文正

第十二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新詩組來稿共179件,初複審委員由詩人林德俊、林達陽、孫梓評、楊佳嫻擔任,選出26篇作品進入決審。「題材廣泛且關注社會議題」是諸位評審的共同感想,並提到高中生的文字能力似乎受到年齡與制式教育的影響,稍顯格式化,期待透過此獎鼓勵有心寫作的學生持續耕耘,使文筆更加洗鍊。

整體感言

決審委員們共同推舉陳義芝為主席,輪流發表對決審作品之感想。

李進文認為精簡地把要講的東西「說乾淨」很重要,建議寫詩之人須練習捨去繁複的用字,追求精確表達。另外,嘗試將司空見慣的題材用新的角度去觀察與詮釋,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這兩件事遠比在文字上拘泥、模仿或自創新詞還來得重要。

向陽指出此次的來稿多元,年輕學子關注的焦點脫離了以往最熱門的青春話題,轉向社會、歷史與文化,甚至國際議題,實屬難得。提醒作者在傳遞想法與感覺時,必須注意使用的文字語言是否適當妥貼,諸多詩作仍有待琢磨。

「為情感找到一個想法,為想法找到一個文字。」陳育虹為來稿的年輕學子點出方向。如果主題不錯,就得小心書寫時出現空洞導致無感等問題。她強調文字溝通能力是鑑別作品好壞的關鍵,而令人驚奇、有層次的作品則是她圈選的標準。

唐捐觀察到所有入圍作品普遍展現出一種新鮮度,卻也同時有一股窒塞感。其中確實有不錯的經驗或想像力可推展,遺憾的是文字使用不夠圓熟,原因或許是因為青年作家閱讀經驗還不太足夠吧。

陳義芝則道出「詩為人而寫」的概念。詩作有被傳播的必要性,因為作品若沒有人讀,對當代與後代便不具影響力。他評選的重點放在兩個項目上:作者關懷的事物是否有意義?詩的構思表現能否感動人?最後,他提到詩是一種精鍊的藝術,要是語言的基本功不好,或是思想流於俗套,便不易獲獎。

第一輪投票

發表整體感言後,進行第一輪投票,每位委員以不計分的方式勾選心目中的前五名。共14篇作品得票,投票結果:

〈社會學家的一天〉(向)

〈孔子〉(向)

〈在四月曬抱枕〉(李、陳育虹、陳義芝)

〈成績單〉(李)

〈在青春之後的預想〉(唐)

〈憂鬱練習〉(唐、陳育虹)

〈當郵差還是個新興的職業〉(李、陳育虹、陳義芝)

〈午後〉(向)

〈道歉啟事〉(向、唐、陳義芝)

〈瘟疫〉(唐)

〈墜〉(向、陳育虹)

〈致謝函〉(李、唐、陳育虹、陳義芝)

〈青春匿名〉(陳義芝)

〈磁鐵〉(李)

◎一票作品討論

〈社會學家的一天〉

向陽解讀本詩,認為文字雖然偏向散文,但以高中生的生活與視野而言,能夠將拾荒者暗喻為社會學家,帶出都市底層生活的體察,其構思十分可取。

李進文讚賞題目下得巧,但建議書寫弱勢題材時,應再深入細膩觀察,才容易譜出動人有說服力的作品。

〈孔子〉

向陽從用語與典故來審視此篇闡述孔子文化精神的詩篇,認為結尾不錯,但他不十分堅持。

〈成績單〉

李進文特別為此文發聲,認為耐讀與幽默是此作的特色,不但所用的比喻相互呼應,意象表達也耐人尋味。

唐捐則表示本詩的主題一般,內容雖有波折,但學生因成績受委屈的結局仍在意料之內。

〈在青春之後的預想〉

唐捐點明這是一首預先哀悼青春消逝的詩。作者身在青春的現場,一段一段地反覆經營青春的腐爛。優點是話題集中,但發展也因此受限。

〈午後〉

向陽解讀本詩的內涵為「地名在旅行中的意義」,屬於描寫故鄉的舊題材。他褒賞作者將名詞「苗栗」當動詞用的處理,並建議刪除結尾四行,讓文章收尾在「孤獨的纏繞在心上」會更有餘韻。

陳育虹與陳義芝皆推測作者也許因為想縮減文字,因此造成語意不清的問題。

〈瘟疫〉

唐捐指出題目雖為瘟疫,內容卻用地震來烘托出情慾,有整合上的問題;然而,全篇用祈使句來呼喊,營造出念咒語般的氣氛,使得語言跳脫平凡而獨具魅力。

向陽稱許作者內斂地勾勒出人與人之間被社會視為瘟疫的禁忌行為。

陳義芝欣賞此文的創造力。房屋是身體,地震是性與身體的搖晃,瘟疫則為心靈的糾結層面。稱許作者有將抽象情境轉換成具體傳達的能耐,支持本篇為佳作。

〈青春匿名〉

陳義芝讚賞此詩第二段浪花折返所營造的情境,青春終究會隱匿在生命的另一個階段裡,也表現出作者對生命歷程的感嘆。

唐捐猜測所謂「匿名」可能是指網路聊天的感覺,這樣的忖度受到向陽的大力支持。例如第三段「終於我們得以對坐/隔著熟稔的海,彼此匿名」其中的對坐可能是指在電腦前,海則是網海,巧妙利用大自然的意象,有系統地結合現代社會的生活感。

〈磁鐵〉

李進文喜歡作者的點子,利用磁鐵的物理特性,描寫人與人之間的吸引。

唐捐則認為語言太過單純,感情部分可以再曖昧一點。

◎二票作品討論

〈憂鬱練習〉

唐捐看中此作分行的自然性與段落間的發展性,中規中矩地堆疊,經營出目標。第一句「已經開始了嗎」立刻能勾起讀者的注意與懸念。第三段成功地營造出憂鬱感,是用心之作。

陳育虹表明此詩的開頭確實可以令讀者快速進入情境,作者旁觀自己的憂鬱,語法冷靜沉著、情緒呈現到位、句子少有誤差。

李進文從語文能力的角度切入,此作確實較其他作品成熟,可惜有憂鬱的訴說,卻沒將其感覺渲染出來,憂鬱的內容是什麼?要練習什麼?分享對象是誰?這些都可以再說清楚一些。

〈墜〉

陳育虹肯定本詩的快速轉折與懸疑性,作者對於自己要寫什麼與該怎麼寫有清楚的認知。情緒控制與表達展現適宜,小缺點是形容詞太多。

向陽補充:「這個墜,是雙層的墜。」除了形式上的墜落,也象徵著洗窗工在高處工作卻是社會底層的墜。詩中括弧的使用與堆疊,含有不錯的思維在內。

李進文也相當認同此題材,作者有明確布局,也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不過,預設「洗窗工的人生就是挫敗的」這種立場,與沒有事實證明主角的挫敗感,使得作品較不具說服力。

◎三票作品討論

〈在四月曬抱枕〉

李進文欣賞作者使用與抱枕的對話來訴說回憶的創意;特別解析第四段的「爆炸」,既可是曬抱枕時拍打灰塵的爆炸,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休學與離家,情緒上的爆炸。通篇情感飽滿、容易理解並且富有想像空間。

陳育虹喜歡本篇語法自然,「活到哪寫到哪」。個人深刻的生活經驗與心裡話,原本就特別容易感動人,且作者能掌控感官性的描寫,具備抽象轉具象的傳遞能力,值得讚許。

曬抱枕在陳義芝眼中,是攤開來檢視自己,一種生活中的自省。全文有很好的大象徵、主軸清晰、細節生動,但詩的語言與節奏感則略差。

〈當郵差還是個新興的職業〉

「這篇給了我一種驚喜感!」是陳育虹對此文的盛讚。前三段是古典浪漫的書信往返,到第四段快速轉變為網路溝通的失落感,呈現出尖銳對比。倒數第二段,文字縱使散文化,卻也巧妙地鋪陳出現代生活的節奏。

李進文圈出此作,感受到作者有用心構思內容,但主題不算新穎,句法像散文。

本篇在陳義芝的心中是最高分。他說真要挑毛病的話,第四段郵差的「殷殷垂詢」用字稍嫌強烈,不夠精準。優點是全篇具有時代情境的體察與個人的抒情,感官表達細膩,整體構思與選材皆可取。

〈道歉啟事〉

「歉,是一種反話。」唐捐首先點破作者的意圖。本文講的是自我存在與世界對立,使周圍的人產生不快的感受。

陳育虹提出討論:「為什麼讓人不快?」

向陽認為此詩是表達對父母或教師威權的反叛、青春的存在備受威脅的感觸,只好對自己的存在道歉。像是對外界宣示:「我的存在讓你不爽,可我還是存在。」營造出四種情境下的致歉,結構與音律性都處理得不錯。

陳義芝用「正言若反」解釋了作者諷刺的心態--你看我不順眼那我就跟你道歉。凡寫景皆內心表情,用字遣詞都是難以傳達的內在感受,創作意識完整。

◎四票作品的討論

〈致謝函〉

向陽直言此詩乃為賦新詞強說愁。內文有情境,但要謝什麼?想跟讀者講什麼呢?

唐捐笑言古人是罵人不帶髒字,本詩則是致謝不帶謝字。寫作上有使用短行的勇氣,敢把句子拆開來,卻還撐得住文章。並回應向陽,本詩謝的是書寫這件事跟想像中的讀者。

陳育虹從第五段指出作者寫的是對自己的呼喚,文字與表達都很細膩,創作的句子是新的也是真誠的,標題建議可以改用「謝函」或向陽提議的「找一個讀者」。

李進文喜歡整首詩完全不用標點符號的處理方式。認為作者長期在等待知音;若找不到,作品寫給自己也無所謂,可惜致謝的點有些模糊。

陳義芝非常肯定此詩,認為作者謝的是一種創作過程與文章寫成的喜悅,也感謝第一個讀者──或許是自己。層次清楚,文字乾淨,一段一段,鋪陳出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第二輪投票

評審們經過充分討論,放棄〈孔子〉、〈成績單〉、〈在青春之後的預想〉、〈午後〉以及〈磁鐵〉等5篇。餘下9篇進入第二輪投票,每位評審依名次高低分別給予6至1分。

投票結果:

〈社會學家的一天〉11分(向5、李3、唐1、陳育虹1、陳義芝1)

〈在四月曬抱枕〉12分(向1、李5、唐1、陳育虹4、陳義芝1)

〈憂鬱練習〉10分(向2、李1、唐3、陳育虹3、陳義芝1)

〈當郵差還是個新興的職業〉19分(向3、李4、唐1、陳育虹5、陳義芝6)

〈道歉啟事〉14分(向4、李1、唐4、陳育虹1、陳義芝4)

〈瘟疫〉10分(向1、李1、唐5、陳育虹1、陳義芝2)

〈墜〉11分(向6、李1、唐1、陳育虹2、陳義芝1)

〈致謝函〉24分(向1、李6、唐6、陳育虹6、陳義芝5)

〈青春匿名〉9分(向1、李2、唐2、陳育虹1、陳義芝3)

最高票的〈致謝函〉總計24分,經評審一致同意給予首獎,〈當郵差還是個新興的職業〉19分為二獎,〈道歉啟事〉14分為三獎。〈社會學家的一天〉、〈在四月曬抱枕〉、〈憂鬱練習〉、〈瘟疫〉與〈墜〉等五篇不分名次並列優勝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nfuplay&aid=2637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