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05 07:04:34瀏覽244|回應0|推薦2 | |
續完: 新觀念談民生主義 (10) 心病還需心藥醫 事實上經濟與社會的改變都是一種心態的改變而已﹐因為心態有了改變,所以做事的想法與方法也隨之改變。例如過去主僱之間是合夥人的關係,凡事都考慮到對方的問題,雙方協調下互助合作。當這一理念有改變以後﹐企業追求的目標是高度成長﹐要不計代價的在自由市場上求生存﹐因此給人的印象是企業界唯利是圖﹐而受害最大的是企業的工作人員﹐受惠最多的是企業的股票持有人。在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普遍進行時﹐社會大眾對於經濟改革政策發生懷疑與惡感。因為在社會上﹐人們幾乎都是經濟改革下的受害人。從此以後﹐當政治家公開告訴人們﹐經濟改革有多好﹐經濟全球化有多麼吸引人﹐選民巳不相信。選民們希望知道的是候選人的政見對我個人有什麼影響,因此美國總統奧巴瑪以一句相信我的革新,以絕對多數的選票當選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總統,又例如今天的日本﹐在實行經濟改革二十年後﹐一直在經濟萎縮狀況下﹐人民不願意也不敢花錢﹐雖然日本中央銀行將利息調至零﹐表示借錢不需要付利息﹐來鼓勵消費﹐但是人民仍然不為所動。因為人民擔心的是如果一旦沒有工作﹐尚可利用儲蓄維持一小段時間的生活﹐如今工作朝不保夕﹐如何令人放心消費。 在西方國家每年二度舉辦經濟論壇﹐請世界工商大亨發表他們對經濟改革的看法﹐最近數次會議均受到大批人民的示威抗議﹐目的是要引起世人注意﹐大亨們的經濟觀點並不有利於一般百姓。由此可見我們又在一次革命的邊沿。 目前的經濟改革與社會變動都是因為心態改變的關係﹐是一種心病。「心病還需心藥醫」﹐孫中山先生早巳洞悉這種心態﹐所以著有心理建設一書﹐希望它可說服中國人﹐由心理上重振明清以來的人心及社會風氣的敗壞現象﹐主張博愛及服務社會﹐來調和當時中國社會風氣﹐達到和諧的目的。這樣的看法更適用於今天的經濟改革情況。 博愛及服務是西方的思想﹐但是其理念與中國古聖賢提倡的重禮義與道德是同一原則﹐目的都是希望社會安寧和諧﹐大家在相互關懷﹐互助合作下維持社會上的良好風尚﹐人民才有和平及愉快的生活﹐社會才有逐漸的進步。所以無論東西方的古學者們都瞭解這項原則而大力倡導﹐只是我們中國人瞭解在先﹐實行在前﹐而西方社會瞭解在後也實行在後。可惜的是西方社會經過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以身作則提倡倫理道德觀念一百年以後﹐人們覺得沒有新鮮感﹐認為約束太多﹐而要求全方位的自由開放。在自由開放的口號下﹐人類先天俱有的壞品德﹐例如無恥心﹑破壞心﹑害人心及自私心﹐均自由表露無遺﹐令社會道德水平大幅下降。人們在過去因為禮教的影響下﹐許多不做或不願做的事情,都在自由與開放的名義下顯露出來﹐不僅是個人如此﹐企業界也不例外。所以令人嘆曰:世風日下﹐道德淪落﹐宗教的影響力越來越小﹐談道德及倫理觀巳不再引人興趣,社會大眾的興趣是如何快速發財與享受的人生觀。在這種唯物及唯巳的觀念與利益衝突下﹐所謂的社會責任觀念只好放棄。人們不遵重社會責任﹐企業也不遵重社會責任﹐於是社會的基礎發生動搖﹐故而人人覺得現在的社會為什麼如此動盪﹐沒有穩定與安全感。 人類與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是依靠大家的社會責任來維持生物圈內的生態平衡﹐需要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各儘其責任﹐各種生物的成員也各盡本分完成他或牠的社會責任。因此當小部分成員不盡社會責任時﹐一則是社會的動態平衡受到破壞而影響安定﹐二則是將社會責任轉移到其他成員身上而加重負擔。時間長久以後﹐加重負擔的成員也覺得力疲而放棄﹐因此會引發骨牌連倒現象而危及整個社會與生態。所以整個人類的歷史﹐一直都是在建立法律與社會秩序﹐希望用法律限制人們的越軌行為﹐並且用懲罰來嚇阻其他人逾越法律範圍。在其他的高等動物中﹐如果有動物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社會責任時﹐其他動物會放棄牠﹐由牠去自生自滅。但是人與動物不同﹐人有同情心﹐有愛心﹐有親情﹐所以人類有義務照顧病老殘疾﹐協助他們重新恢復健康或安享餘年﹐這是人類超越其他動物的地方。所以由古至今人類的文化都在強調這一層面﹐尤其是東方文化的精華就是主張孝道﹐說明為什麼東方人的家庭觀念遠勝於西方人。因為我們發展這樣的文化巳有二千年之久﹐所以中國古聖賢一再強調每個人的社會責任之一是推巳及人﹐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觀念。因為有這樣的觀念才使社會凝聚在一起﹐才能維持社會的安寧和諧。很遺憾的﹐今天的人們受到自由開放思想影響以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也一切以唯利為中心﹐因此社會上發生笑貧不笑娼的心態﹐廉恥及道德心低落﹐而自私心高漲。這樣的心態﹐反應在今天的經濟改變上﹐豈有不變壞之理。企業界唯利是圖﹐自然不願負擔社會責任﹐自然不願交繳稅金。其中最顯著的例子是現在己去世的澳洲首富﹐他的收入大約平均日入三百萬澳上元左右﹐但是全年的稅金僅36元而已﹐澳洲稅務局欲將他法辦﹐居然在法院敗訴﹐損失數百萬元的訴訟費用﹐因為他有有力的律師與會計師﹐可以在多如牛毛的法令中找到漏洞不交稅﹐令所有澳洲人覺得非常氣憤。這位首富的成功無一不是其他澳洲人的貢獻﹐無論是土地、水、電及商業環境都是其他澳洲人支持下才有的成績。今天在企業界不願負擔社會責任的事情更多﹐例如享有五年免稅期滿以後立刻遷廠﹐裁撤年老員工﹐提供僅夠餬口的薪資等許多不合理的措施﹐都在經濟改革及自由競爭的藉口下紛紛出現。 所以在人類的思想與心態改變以後﹐過去社會上所有好的一面都消失﹐留下來的都是黑暗的一面。這說明為什麼孫中山先生要倡導的心理建設﹐提倡博愛﹐服務社會的理念﹐在今天的中國比以前更重要。 雖然今天的經濟改革有其好的一面﹐但是如何防止壞的一面的影響﹐端賴人們的思想與心態的正確性。無論在東方與西方﹐人類都有過輝煌的社會﹐在過去可以做到﹐今天自然也可以做到﹐需要的是大家都要有向善心而巳。
5 結論 經濟與政治原是社會上兩項分不開的因素,當政治清明時候﹐經濟也會同樣的好。而經濟好則民生繁榮﹐全體人民大家受惠。但是由古以來﹐中國的政治家們基於傳統輕商的士大夫觀念﹐從來沒有將經濟與政治一齊放在政治舞台上共同等量考慮。所以我相信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政治家公開的討論經濟與民生問題。所以他是中國絕少有的幾位先知先覺的偉人之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在熟讀經史典籍以後﹐很少有幾位懂得經濟與商業的機能。偶而有幾位清官在政治上將地方治理得少有擾民時﹐地方上的商業也隨之發達﹐呈現繁榮狀況;這位清官立刻受到大家的推崇﹐而認為是難得一見的好官。一般而言﹐古代的官員能夠做到令地方上「人人有飯吃﹐個個有衣穿」﹐就是難得的政績。因此有飯吃﹐有衣穿﹐就是古代中國政治家的經濟觀而已。這種觀念主宰中國的政治思想有五千年之久。到晚清時代﹐因為時代進步﹐社會上的經濟與商業自然繁榮﹐而當時的滿清政府眼見地方財富持續增加﹐居然將官位賣給商人﹐由他們利用職權去斂財。而成為歷史上的大笑話。 西方國家由十五世紀開始走出黑暗時期以後﹐特別注重將經濟與政治結合在一起。他們用軍事力量擴充領土﹐增加殖民地﹐來增強自己的經濟力量﹐因而使得西方社會由十五世紀以後﹐無論是社會、文化、藝術及音樂各方面都有了不起的進步﹐遠超過我們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成就。 在孫中山先生時代的其他中國政治家﹐仍然受到古老政治哲學的影響。例如段其瑞之輩﹐批評孫中山是外國人﹐不懂中國國情。而那些後來的政治家不了同樣的只知道經濟目標是人人有飯吃﹐個個有衣穿而已﹐只要達到這一目標後﹐就覺得滿足而志高氣昂。這種看法與孫中山先生的宏觀經濟主張實有天大的差異。 經濟的可貴是它有無限的潛力。當政府實行一個好經濟政策時,經濟力量呈倍數成長。如果將現在與過去全球經濟力分段比較﹐今天全球經濟力產生的GNP與五十年前的全球GNP之比有天文數字的差異﹐表示今天的經濟力遠大於五十年前﹐而整個經濟市場還是同樣的一個地球世界而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因為在這五十年間﹐整個世界的經濟觀改變。 經濟會有成長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進入經濟圈內活動。例如政府發行一塊錢以後﹐它在市面上轉動一次就回到中央銀行的國庫﹐則市面上的經濟力只有一塊錢;如果這一塊錢在社會上因為需求關係﹐大家不斷的交易有一百次之多﹐則社會上的經濟力量是原來的一百倍﹐因為在這一段時間內﹐共有一百人曾經有過一塊錢及享受一塊錢帶來的利益﹐而以前只有一個人有享受。所以當社會上有一塊錢的人多了以後﹐社會上自然呈現富欲現象。因此如何保持這一塊錢在社會上多多的轉手﹐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塊錢﹐就是政治與經濟上的可貴處。因此如何增加這一塊錢的自由流通及減少障礙﹐是今天經濟發展政策應有的一項理念。 孫中山先生的時代,中國人與西方的接觸很少﹐而且許多中國留學生在西方﹐只知道學習西方的科技﹐而不瞭解在西方科技的背後的原動力─經濟發展。因此在他們的心中﹐除了知道西方的科技進步之外﹐其他的一切還是中國的好。所以在中國門戶開放後一百五十年﹐中國的經濟力始終沒有多少長進。一直到二十年前因為鄧小平先生的恍然大悟﹐才帶動中國的現代經濟發展。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大知大覺與先知先覺的偉人。他看到中國未來的前途只有從事經濟建設﹐所以在民生主義中主張發展經濟﹐並且提出實業計劃的藍圖。更進一步預測在未來經濟發展以後﹐可能會出現一些負作用﹐所以在民生主義中又提出平均地權與漲價歸公,和發展國家資本與節制私人資本的主張﹐來調和經濟發展產生的衝擊。雖然在當時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主張﹐在中國沒有發生影響力,但是在西方國家﹐他們也有了相同的結論。他們將這些主張實現在西方國家的經濟體系內﹐而獲得相當的成就。走筆至此﹐實不勝唏噓。 雖然過去20多年西方國家由傳統的經濟觀念,改變成非常激進的全球經濟觀與自由市場﹐並且一度為極端資本主義份子綁架全球的經濟,因而發生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造成很大的衝當,並且引起社會的不安和極度反感,但是西方的政治頒袖們如今都同心協力的採取中道的作法,一方面維持自由市場的動力,另一方面又加強對金融業的管制和監智,並且擴大政府的參予等措施,這些理念和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民生主義都是出於同一思潮。 如前文所言﹐當前的經濟觀念改變對社會造成的衝擊﹐不僅是對工作人員而已﹐今後勞資對立關係將會日漸惡化﹐對於社會上的中小型企業同樣會發生很大的影響。因為在貿易自由化及市場自由化的結果是大吃小﹐來減少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以澳洲而言﹐現在許多貨品的市場佔有率﹐百分之七十左右都被大型企業控制﹐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日漸縮小﹐所以今天澳洲小型企業的失敗率己高達百分之九十左右﹐可見其生存困難。因此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僱主的中小型企業﹐今後的前途堪慮﹐總有一天中小型企業也會被大型企業併吞。到那時﹐全民們就業前途完全依賴少數的大型企業﹐也完全任由他們擺佈。當大型企業經營完善時﹐大家高興。若企業經營人不負責任時﹐則影響面更大﹐對社會的衝擊更多。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後,人們才知道,我們極度信任的國際知名金融業者,原來都是在冒險進取,博取業績,目的是贏取天文數字的績效獎金,他們不僅以公司為冒險工具,更以不知情的人民為籌碼,為欺騙對像,令全球人民蒙受貝大損失,其中競然大部分是退休人們的養老金,如此的惡劣行為己經引起社會的憤怒。
同樣的如前文所言﹐當今的企業經營心態有了改變。過去歷史上交待下來的禮義廉恥社會教育﹐己完全由惟物及惟利的觀念取代。因此今天的社會上有的是一種心病﹐心病當然需要有心藥醫。而孫中山先生著有心理建設一書﹐正好是當今社會極需要的藥方。綜觀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無一不是要求平衡與合理。他在主張發展經濟的同時,又顧及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充分表示中國古老文化的忠恕之道﹐也就是平衡與合理。凡事不偏激﹐平衡其利弊後而取其中。這是一種合乎自然的看法﹐不會為社會帶來極端的動亂與變革﹐充分的將大自然的法則應用到今天的社會上。諸位讀者瞭解生態學的原理以後﹐當然會很自然的會瞭解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的基本思想。 全文完。 www.youtube.com/Thejamesyu123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