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火女孩展歡顏
2008/06/18 14:51:19瀏覽551|回應0|推薦4
已經不記得當初怎麼會在亞馬遜網站上發現《火女孩》這本書的,只記得看到了書籍簡介,就迫不及待想把書找來讀。剛好一位熟識的朋友要去美國探望兒女,就託他順道把書買了回來。試讀後,發現台灣沒有類似的題材小說,而且作者的切入角度非常貼近青少年,便毫不猶豫簽下了中文版權。

因為這本書讓我想起幾年前一次帶孩子坐捷運的經驗。那是個週末下午,我和當時六歲的女兒從新埔站上車,列車在江子翠停靠後,上來了一位顏面嚴重受損的乘客,落坐在我們的鄰座。他紅腫凹凸的臉、陷在皮層裡沒有眉毛的眼睛,嚇壞了女兒,她不但把臉深深埋進我懷裡,兩隻手還緊抓著我的衣衫不放。我又尷尬又手足無措,既不知道怎樣安撫女兒,也不敢正眼面對那位先生的眼光,更不敢挪換位置,生怕不小心傷害到他的自尊。我就這樣ㄍ一ㄥ了許久,直到西門站轉換中正紀念堂線才鬆了一口氣。

後來我一直在想,在那種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呢?應該不只是默默的和女兒縮成一團,而是要如何適時、合宜的表達行動吧?但遺憾的是,從小到大,好像從來沒有人想到要教導我們這一些。

是不是我們都得等到真正接觸、直接面對面以後,才能開始學習、摸索、累積類似的經驗呢?

也許是那次的經驗一直潛伏在內心深處,所以看到了這一本原著,就有一股衝動,渴望能引進這樣的主題,讓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透過閱讀,嫻熟真實世界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事先演練應對的技巧,做好心理建設,日後遇到相似的狀況,才可能用泰然正向的心理面對,避免再度傷害一顆受損的心靈。

書中湯姆這樣不畏懼同學眼光、毅然伸出友誼之手的人,但為數畢竟不多,所以潔西卡只來了三個星期,最後還是轉走了。柯妮也是個有心人,所以她留意到湯姆的行為。只是她自己為何遲遲沒有採取行動呢?我想是因為她一直在猶疑、踟躕吧?畢竟同儕的認同是青少年最切身的壓力。

但我也不認為其他造謠、抗拒潔西卡的同學,就該承受非難。畢竟在見到潔西卡之前,學校和老師都沒有給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做心理建設,乍然間見到這樣一位嚴重灼傷的轉學生,當然不易調適。就如書中湯姆描述的:

「我真不敢相信我眼前的,居然是一張活人的臉。

那張臉的皮膚佈滿了凹凸不平的坑疤,看起來就像沾了許多粉色、白色和紅色的汙垢。

她的嘴脣很腫,幾乎佔據了整個鼻子到下巴的空間。 她的眼睛藏在好像融化了的皮膚裡往外看。她的頭髮剪得很短,手臂被衣服遮了起來,只露出滿是疤痕的前臂。她的手指頭彎彎曲曲,看起來像是要抓什麼東西。

我的脖子剎時變得又重又硬,喉嚨好像被哽住了,耳朵也在亂叫。 我還記得我忍不住在想:一個變成了這副模樣的人,怎麼還活得下去?她現在會痛嗎? 看起來應該會。 一個人如果被囚禁在那一身皮膚裡,應該會想要尖叫、再尖叫,一直尖叫到死。」

如果孩子沒有經過告知,赫然面對這樣的場面,我們怎麼忍心苛責他們不理性的行為呢?與其說大家排斥潔西卡,不如說大家更害怕她。因為教室沉悶的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即便是身為大人的崔老師,我們也發現她並未嚇止或處罰有脫序行為的學生,因為她同樣束手無策。可見面對身心傷殘的同學,需要引導的不只是孩子,大人同樣需要透過這樣的讀物,跟孩子演練、討論,才可能得出一個比較接近理想的相處模式。

這不是一個悲情的故事,也無意說教,只是提醒孩子們,在火女孩潔西卡看似猙獰的外表下,也有一顆需要我們關懷的正常心靈。尤其是看到文末她諒解了釀成這場悲劇的母親、說出她很高興自己還活著時,我想所有人都會帶著泛紅的淚光,喝采她的重生。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96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