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少年讀世說新語》
2024/05/28 22:36:35瀏覽229|回應0|推薦5
2018年初冬,我和幾位台灣作家到福州進行兩岸兒童文學交流,活動中認識數位熱心推廣閱讀的當地老師,彼此加了微信。回台後,我偶爾會讀讀他們轉發的相關資訊,藉此了解大陸出版概況。有一次,其中一位老師提及張小椿老師有關世說新語的廣播節目,我一看,眼睛都亮了。因為改寫世說新語是我多年來想嘗試的企劃,曾經找了兩位老師執筆,最後都無疾而終。我深知這是一本專書,一定要找到極感興趣的創作者。張老師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世說新語,自然滾瓜爛熟,加上他又在小學任教,了解孩子的語文程度,是個再理想不過的人選。


於是我急急請福州這位語文老師幫我介紹,順利加到張小椿老師的微信。但能否談成功其實我自己也沒有把握,因為過去十幾年是大陸童書的黃金時期,大家搶作者搶得厲害,他未必非得在台灣出書不可。我先自我介紹,並約略提及小天下的出版概況,畢竟台灣的童書出版情形對他猶如一張白紙。然後我提了提小天下有哪些書授權簡體版的成功案例。當說到《少年讀史記》時,他發出了驚嘆聲:「那套書是你家編輯的呀!我很喜歡,自己前後就買了二十多套送給學生。」


有了《少年讀史記》這塊敲門磚,接下來的進行就很順利,因為對小天下的出版品質有信心,他同意將所有版權委由小天下經營。而為了他的權益著想,我們也提議大陸授權他可以直接提取簡體版固定的版稅,屆時由大陸出版社直接付款給他,不用經過兩岸層層轉匯造成的匯兌損失,同時避免被重複課稅。至於小天下的利潤則收取簡體版出版社固定的企劃趴數。 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雙方很快就簽了約。


張老師對世說新語瞭如指掌自是無庸置疑,加上對「少年讀」的體例設計嫻熟,他又增設了「輕鬆讀古文」欄目,寫作計畫自此展開。但張老師白天要教書,家裡有幼兒,同樣擔任教職的夫人又懷著二寶,生活自是忙碌,撰寫進度十分緩慢。


2019年冬天,我又前往福州參加兩岸兒童文學交流,特別在中午時間脫隊,匆匆約張老師吃了頓午餐。這是我們第一次會面,張老師個兒不高,人很謙虛。從聊天過程中我才知道他出身江西的山村,是客家籍,自小生活困苦,因為讀書才改善了家庭的環境,目前父母都接來福州一起生活,偶爾才回老家探視。


我倆年紀相差二十多歲,他的生活經歷跟我小時候竟然十分相似,也就對他更惺惺相惜了。


2021年,張老師終於交齊三本文稿了。但兩岸雖然使用相同的語文,許多慣用詞彙、單詞,甚至敘述語句上都有差異,既然是以台灣讀者為優先,我們徵得張老師同意,由編輯加以調整。一次不夠,再一次,又再一次,前後經過三位編輯修潤。付印前並再交由張老師總校一次,有疑慮的就雙方再溝通。也是因為這樣,這套書直到2022年1月才出版。簡體版則早在編輯製作期間就授權了,所以青島出版社是在同年的11月出版。由於兩岸對封面設計要求不同,簡體版更改了封面設計,系列名不變,書名也重新調整。


所以重提這套書的編輯歷程,是因為前一篇文章發表後,許多不明就裡的網友,連我們的書都沒有翻過,就急著發表高見,在小天下的書是翻譯自大陸、與建中名師的作品上用力著墨。事實上只要是好作家,好作品,出版社都需求若渴,就像前年大塊出版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集《澤倫斯基:我如此相信》,這也是出自大塊的企劃,而非經由烏克蘭出版社授權。


職業生涯中沒有嘗試過的企劃提案,不見得別人就不會破框,我自己也得牢牢記住這一點。


另值得欣慰的是,前文發表後,對方出版社已經重新調整系列名和書名,展現了一定的風度,可見出版倫理還是具有普世價值的。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18066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