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5 20:18:48瀏覽730|回應1|推薦3 | |
開春以來,擔任兩次小朋友說故事比賽評審。一是在台北國際書展現場,一是地方鄉鎮代表選拔賽,作為參加縣級決賽的準備。觀賞了兩場競賽,對於小朋友的表現,心中有喜有憂,對於說故事的型態,也有一些疑惑。 喜的是小朋友有更多展現才華的舞台,世面見多了,膽識自然油然而生,不易再有怯場或忸怩作態的現象。此外,為了突顯創意,小朋友會用心的製作道具,其中很多都是廢物利用,這一點很值得肯定,也可見小朋友的用心。 參加團隊表演的小朋友,收穫應該更大,得不得名次還在其次,練習時的酸甜苦辣,對於凝聚同儕間的革命情感很有助益,必可成為日後難忘的回憶。 當然啦,說演故事的目的,其實還在於透過這樣的表演機會,讓小朋友深入精讀一本書,進而愛上書本。這是童書閱讀推廣人的苦心,但能不能達到目的,還有待觀察。 而在觀賞過五十餘組小朋友的表演後,我也有些隱憂,擔心說故事比賽成為譁眾取寵的表演,讓國小的孩子失去童真,甚至變得油腔滑調。但無可否認的,話劇型的演出效果極佳,很容易討好觀賞者。所以如何在表演和說故事之間取得平衡,可能是主辦單位在擬定比賽規則時要更明確規範的。這種現象,尤其以團體組最明顯,比較常見的模式是,一個人負責旁白,其餘的人擔綱書中主角,用肢體動作來演出劇情。這樣的方式是否稱得上說故事,我有些存疑。 其次是故事腳本,多數的孩子是演出全本繪本,而且幾乎照本宣科,沒有考慮到適合閱讀的文字和敘訴的語言之間是有落差的,一字不漏的口白石再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一旦描述的文字過長,而台上又無相對的場景變化,便顯得沉悶單調了。要掌握劇本的節奏,就得熟讀該書,再重新拆解組合。否則當每個人都照本宣科,這故事內容一項的評分,實在是為難評審呀! 其他如肢體語言的強調,也應該符合年齡表現,並在關鍵處做出來即可,如果讓觀眾有做作或幼稚的印象,那倒還不如中規中矩的說故事來得好哩!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