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12 09:00:29瀏覽118|回應0|推薦0 | |
為什麼提倡淨土呢? 因為淨土直接了當就是修一心,一心不亂, 你看這一切經典裡面一切法門拐彎抹角的說一心, 淨土是直接了當的說一心,那就說明了這個法門的可貴之處, 所以一心,包括世出世間一切名相,全是一心變現的, 十法界依正莊嚴,除了一心之外,沒有別的東西, 佛與眾生只不過是在一心當中,顯示迷悟不同而已, 除了迷悟不同之外,還有什麼差別呢?
體是一心,相有千差萬別,體是一,相豈有異呢?沒有兩樣啊! 要在一切相裡面去分好去分醜,那是妄心啊! 那是錯誤的,不是真誠的。
就像古德給我們做比喻一樣,「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從器上去看千差萬別,從體上去看,從價值上去看它相等。 譬如說我們以黃金做個例子,重量完全相同,成色完全相同, 做出樣子而已啊! 你要是著了相了,唉呀!這個樣子很好看,那個不好, 那個不好給你這個看中意的一樣價值, 決不會說你看中的這個價值高,那個價值低, 不是的,同樣價值、同樣成分、同樣的重量, 你要懂得這個道理。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這樣子, 所以佛與眾生是同樣的,等於上是相不一樣那個體是一樣的, 就像黃金一樣,同樣的成色同樣的重量,無二無別, 只要不著相,萬法一如,法法平等,平等心就是真心, 一如的見解是正知正見。 諸位如果能夠入了這個境界,你的貢高我慢的心沒有了, 輕視別人的心也沒有了,為什麼呢? 都一樣嘛!所以禪宗祖師勘驗學人,所謂的「三觀」, 他舉出一個手給你看,問你: 「我手可似佛手?」我的手跟佛的手一樣不一樣? 上與諸佛平等,再襯出一個覺,「我覺何如驢覺」, 驢是畜生,我的覺跟驢的覺有沒有兩樣? 沒有兩樣,下與畜生平等,無二無別,這叫正知正見。 如果我們覺得我總比別人高人一點,那人不如我, 你這是凡夫,邪知邪見,所以邪知邪見就是不平等。 正知正見是平等,平等見是真實的,邪知見決定是虛妄、是錯誤的。
佛說一切經;祖師無量無邊的論說, 慧能大師在南方,神秀大師在北方,他們兩個人境界都很高, 沒有門戶之見,可是他們的徒眾就不行了, 我比你高,神秀大師的徒眾說: 「惠能有什麼了不起,不認識字,鄉下來的, 我們的師父了不起,國師,皇帝的老師。」 他生起貢高我慢的心了。 能大師的徒眾也說: 「他有什麼了不起,雖然是國師,我們五祖不傳法給他, 傳法給我們的老師,我們老師是真正師祖。」 徒眾在打架,這就是什麼呢?心不入道啊! 都是邪知邪見,這種邪知邪見,祖師對他也無可奈何, 天天在那裡開導,要他們自己覺悟,他自己不覺悟, 那有什麼用處? 祖庭尚且如此,何況末法時期鬥爭堅固的今天,今 天這個佛門,這個毀謗那個,那個毀謗這個, 這個你一聽點點頭,應該如此,應該如此嘛! 如果要不是這個現象那就覺得很奇怪了,為什麼呢? 那正法了嘛!那不叫末法了嘛! 應當解脫堅固了,怎麼可以說鬥爭堅固了?
那麼換句話說,誰不鬥爭呢? 見了道的人不鬥爭了,不見道的人不會不鬥爭的, 不見道的人心不平,見了道的人心平了, 那麼像這些地方最要緊的,我們自己要常常提出來反省, 反省自己還有沒有鬥爭的心, 如果自己還有,自己要警覺自己還沒有見道, 這一念要是提起來了,你那個鬥爭的心就熄掉了,為什麼呢? 慚愧心生起來了,我學道,我現在還沒有見道, 我怎麼可以有鬥爭的心?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這個『玄旨』講的就是真如本性, 就是說的自家常住真心, 你自己不曉得,每一天在修定上用功夫,禪家所謂是念靜, 或者說講看靜,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大師對這種修學的批評。 當年北宗神秀大師他們提倡的就是要坐禪、要看靜。 六祖大師對他有很嚴厲的批評。
可是諸位要曉得,難道神秀大師教錯了嗎? 你要是神秀大師他們的教學教錯了,那是我們自己誤會了。 教初學的人,就得要用神秀大師的辦法,那是第一個階段, 六祖大師所講的那是第二個階段, 要從第一個階段提昇到第二個階段,就不能再看淨,為什麼呢? 不能夠執著參禪,不能夠執著見聞覺知, 要把這一關突破,才能夠見性,才能夠真正認得玄旨, 明心見性。在我們念佛人也一樣,念佛人如果執著這個病, 不能夠捨棄,功夫再好只能夠到事一心不亂, 就像楞嚴經裡面佛所講的, 你要是用識心就是用這第六意識第七意識,這是分別執著, 用這個心來修道,修得最好修得最高只能到聲聞緣覺, 那算是非常幸運的,沒走錯路,只能到這個境界。
這個境界各位曉得沒有見性,能夠成就禪定,成就三昧, 九次第定可超越六道生死輪迴,不能見性,原因在什麼地方呢? 佛說得很好,內守幽閒,那個內守還是違順相爭, 他還是在這個境界裡,換句話說,他還是一個心病, 必須把內守放棄了,才能夠突破證得理一心不亂, 那就是大乘的見道位了,假如你不能夠捨棄, 你還要固守到在那個地方,那真是像古師所說祖師所講的, 你在經歷恆沙,恆沙個大劫,那不只三大阿僧祇劫, 千萬種的修證,依舊是心外求法,沒有辦法證得, 雖然大到只在眼前,你就是無法證得, 所以祖師在此地講『徒勞念靜』,但是念靜對初學是很重要, 那麼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眼前我們是什麼病? 要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對治是有期限的,佛法常講剋期求證, 是有期限的,不能老停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進步, 境界要知道天天往上提升,你要往上提升一級, 底下的必須要捨棄,你才能夠往上昇,好比念書一樣, 你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你一年級的必須捨棄, 你才能夠升得到二年級,你不能說我又想升二級, 一年級又不能離開,那有這個道理? 這是沒法子,必須要提升,所以說一方面往上提升,一方面捨, 佛法沒有別的,自始至終就是捨, 也就是放下而已 ~ 淨空法師 信心銘
佛法當中常講講十法界,一現一個法界現,九個法界影, 但是影現同時,比喻沒有法子比喻, 可是我們今天講用電影來做比喻, 電影銀幕裡面一次只能現一個畫面, 那麼底片裡面有無數的畫面,可以一次執行一個, 可是畢竟那個影片它是不是同時的,佛法裡面講真性, 現象他是同時的,影現是同時的沒有先後次第, 如果要不是同時,我們人看的這個境界,是一種境界, 阿羅漢來跟我們同在一起,他看到的這個境界跟我們不一樣, 菩薩來看又不一樣,假如不是同時, 為什麼每個人看的都不一樣,應當是一樣, 個人所看的不相同,可見得這個空間的確是無限次的。 http://book853.com/show.aspx?id=1502&cid=22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