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你有數字病嗎?》
2024/11/06 05:47:14瀏覽11|回應0|推薦1
Excerpt《你有數字病嗎?》

我們寫下這本書,並不是想拯救世界不受數字的威脅,但我們確實想要讓你注意到生活如何受到數字的影響,幫助你有所體悟,好讓「量化」這件事不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也許經過評估,你會相信自己的生活能局部「去數字化」,抑或是你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進行暫時性的「數字排毒」。無論如何,我們認為所有人都可以因為注射了數字疫苗而過得更好一點,他們將可以自己決定如何處理數字。
請把這本書當成你的數字疫苗。
——
〈前言〉

閱讀及分享《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雖然這本書的文學性不高,但有趣的知識性十足,好比是看到籃球之神麥可.喬登的球衣號碼如何影響命中率,甚至當他穿回了23號還締造第二次三連霸的榮光……

又,數字病比起藏書病或許是更可怕?(諸位讀友應該可以從我拼命借書、買書的症狀理解我的病況啊!)以下連同每個章節最後提醒的「數字疫苗」警句一併摘要分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8824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Sifferdjur : hur siffrorna styr våra liv
作者:麥可.達倫 , 海里格.托爾布約恩森
原文作者:Micael Dahlen ,  Helge Thorbjørnsen
譯者:鄭煥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23

內容簡介
瑞典最特立獨行的經濟學教授麥可.達倫以及海里格.托爾布約恩森,透過解開歷史從古至今的數字迷思(奇數是男生,偶數是女生)、認知心理學與數字作用(當我們聽到數字1-4的小數字時,身體會往左邊走,而6-9等較大的數字,則會讓身體往右靠),並引用不同國家的科學實驗成果(數字=金錢,所以按讚數越高、追蹤人數越多,我們會越像一個有錢的王八蛋),從中了解數字如何滲透我們的頭腦與身體,影響思考與感受,並且在你未曾知覺的情況下,影響你做的每個決定。

麥可與海里格寫道,依賴數字的生活對人的影響有好有壞。而在本書中,兩人將以幽默的口吻與有趣的實例,探究數字與身體、自我認同、表現、體驗、人際、經濟、新聞、社會之間的關係,讓你在數字數代中防範「量化」與「比較」帶來的不快樂,擁有更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

Excerpt
〈數祕術的誕生〉

我們身為人類,隨處都看得到數字與數據:在文字裡、標誌裡、名字裡、雲朵裡、大自然裡。我們只要想看到脈絡,就能看得到脈絡,把重要的意義賦予給數字,不管它是出現在新聞裡還是社群媒體,抑或是在野外還是在樂透彩券上。
特定的號碼與數字也可能突然變得非常重要,取得不假外求的象徵意義。聖經《啟示錄》(Revelation)的666就是個好例子,亦被稱為「野獸的數字」。綜觀歷史,無數人曾將這個數字聯繫到與他們同時代的惡人身上,讓他們扮演反基督的化身。
其他被賦予特定意義的數字還包括了:3代表厄運、3代表神聖,1,000代表很多。有些數字是如此緊密地關係到特定的事件或概念,以至於它們幾乎產生了一種魔力。相信數字與事件中有一種神聖或神秘的連結的想法,甚至於可以用一個專門的單字來形容,那就是:numerology,也就是數秘術,也有人稱為生命靈數,這是一種基於數字的命理學。你有讀過丹·布朗(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或看過改編電影嗎?一名符號學教授跟一名密碼學家聯手解開一個數學謎團,而這個數學謎團又關係到羅浮宮館長被殺的案件。同名的改編電影一順帶一提這部電影被天主教會罵得很慘一描述了數秘術的無數例子。無論數秘術關係到費式序列、希伯來的數字系統、還是其他的數字體系,幾乎都在每一種文化裡扮演著某種角色。
人類歷史滿載著數字與數字的魔力,煉金術士、哲學家、宗教領袖、甚至是醫師,都曾經受到數字周遭的神祕光環所感召。比方說,傳統的中醫師與類似的術師(譬如針灸師),都會將其行醫或執業的系統奠基在神秘的數字連結上,像是「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每個穴位各對應一年中的每一天」與「血氣流通共有十二條經脈,就像十二條河流流進一個中央之國」。而就算教會偶爾措詞強烈地反對數秘術,但還是可以在聖經跟其他宗教典籍中看到,比如數字37就在聖經中有著強烈的靈性地位:上帝開天造物花了七天;關於自己能不能避免被釘上十字架,耶穌問了上帝三次;而他也在午後三點被釘上了十字架。
在伊斯蘭信仰與伊斯蘭占星術的應用中,數字7也同樣扮演著要角。七原本是行星的數目,也是第一個所謂的「全數」,意思是三加四等於七、二加五等於七、一加六也等於七;同時七也是骰子每一組正反面的點數總和。在《古蘭經》中,天堂有七層,《古蘭經》的第一章有七節,在麥加的朝聖者要繞著天房 ,走七圈,並朝代表惡魔的大牆丟擲七顆石頭。
在猶太教與佛教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數秘術與古代宗教的緊密關聯。在猶太教的神祕主義派別裡,特別是在生命樹(Kabbalah,一譯卡巴拉)的思想中,數祕術也極受重視。堅定的卡巴拉主義者認為《舊約聖經》是以由上帝啟發的密碼寫成,他們的數秘術系統,就是為了解開聖經密碼而存在。卡巴拉主義不僅啟發了基督教的密宗,更催生出了商業性的新紀元(New Age)運動,包括由菲利浦.伯格(Philip Berg)所創,吸引了瑪丹娜(Madonna)、英國導演蓋·瑞奇(Guy Ritchie)與黛咪・摩爾(Demi Moore)等演藝界名人投身其中的卡巴拉邪教。
在中世紀,祕算學(arithmology)作為一門「科學」——一種牽扯到數祕術與數字之象徵力量的哲學分支——被發展了出來,且頗受當時的基督教領袖跟藝術家愛用。比方說義大利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的作品裡就充滿了數字的模式與象徵,他的名作《神曲》(The Divine Comedy)在很大的程度上基於數字3與聖父聖靈聖子的三位一體,數字3的身影貫穿了整部作品:三個篇章、每一篇三十三首詩歌、每首詩都是三行,書中的惡魔有三張臉,為但丁禱告的女人有三個,書中有三頭可怖的怪物,死後有三個王國。綜觀整個中世紀跟文藝復興時期,數字的神秘主義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數眾多的書籍都像但丁的作品一般使用著數字跟數字系統,或是積極開發祕算學與數祕術,以作為一種可以把其他科學都串連起來的超知識。

〈運動能力〉

「因為他的背號是四十五而非二十三。」美國職業籃球協會(NBA)奧蘭多魔術隊的尼克·安德森(Nick Anderson),曾這麼解釋何以他能在季後賽第二輪出戰芝加哥公牛隊的系列戰第一場比賽最後六秒時,從大名鼎鼎的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手中抄到球。那是一個歷史的瞬間。當時是一九九五年,喬丹剛剛歸隊,而公牛隊在他離隊一年之前剛在NBA創下三連霸。世界上最強球員的復出,回到了世界上最強的球隊,是時候他們要重返榮耀了,奪回別人趁喬丹不在公牛隊陣中時搶走的總冠軍了。但沒想到就在喬丹要進行最後一擊時,球被尼克·安德森抄走了。尼克把球傳給了隊友何瑞斯.葛蘭特(Horace Grant),由葛蘭特完成了灌籃,為魔術隊贏下了比賽勝利的兩分。
「如果對上的是二十三號的喬丹,那我肯定抄不到那顆球,」尼克·安德森說,而他指得是喬丹第一次率領公牛隊三連霸時的球衣背號是二十三。復出的喬丹改穿了四十五號球衣,結果突然之間他就不再是世界第一球隊裡世界第一的球員了,最終公牛隊也在季後賽第二輪遭到淘汰。
隔年球季喬丹穿回了二十三號,也再次成為世界第一的球員,芝加哥公牛隊連闖季後賽與總冠軍賽,開啟了第二次三連霸的序曲。
要說球衣背號讓喬丹成為世界第一的籃球員,或許太看得起一個號碼了;但換個角度想,讀到這裡的你已知人們習慣性地對數字進行各種意義的挖掘與讀取,同時也會在你想得到的各種脈絡中受到數字的影響。而運動比賽可是數字的天下,尤其是在美國,那兒有球迷、媒體、博弈業者整天跑來跑去蒐集各種數據。
比方說,有統計數據顯示喬丹在穿四十五號球衣時的單場平均得分是二十七點五——這成績放在別人身上一點也不差,但比不上喬丹自己穿二十三號球衣時的場均三十一點零分。還有數據顯示背號較小的球員場均得分會高於大背號的球員。這種事搬到曲棍球上就會完全相反,我是說背號跟得分的關係反過來(美國職業冰球聯盟NHL生涯得分第一人韋恩.格雷茲基〔Wayne Gretzky〕穿的是九十九號,而許多到退休幾乎都一分未得的守門員,都很愛穿一號)。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你在NBA打球,那你的球衣背號最好不要超過五十(更講究一點最好選三十一號,那是所有號碼中場均得分最高者),而如果你是在NHL打球,那號碼則以五十號以上為宜(平均最高分是九十一號)。要說兩個聯盟有什麼共通點,那就是球員都偏好奇數而非偶數的背號。
現在又繞回到奇數偶數的問題上了,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奇數偏男性而偶數偏女性,有鑑於此,許多男性運動員選擇奇數背號好像也是剛好而已。一個例外是足球場上炙手可熱的十號,那是傳奇球王比利(Pele)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的十號球衣擊敗瑞典,為巴西拿下一九五八年世界盃冠軍的號碼,具有非比尋常的象徵意義。但其實比利是誤穿了十號,在當時,球衣號碼對應的是球員在球場上的位置,十號應該是中場球員的號碼,而比利踢的是前鋒。拿下世界盃冠軍後,將錯就錯的比利拒絕更改號碼,那之後的輝煌歷史就眾所周知了。無論如何,問題還是一樣的:數字真的有可能在生理層面上甚至於心理層面上影響我們嗎?
這一章我們會更仔細去看人體如何被數字「入侵」,看數字如何影響我們的強弱、變老的過程,以及移動的方式。事實上,我們重新設定了一部分的原始大腦,而這一部分的人腦跟地球上其他的動物一樣,都會自動對數字產生反應。
所以,沒錯,我們已經變成了數字的動物。

〈按讚數就像多巴胺〉

研究顯示在社群媒體上得到許多人按讚,會讓大腦湧出多巴胺。二〇一六年,有群青少年一邊用類似Instagram的社群媒體看照片,一邊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進行大腦掃描。那些照片有的是他們自己、有的是陌生人,而每張照片都被學者隨機加上了不同的按讚數。青少年一看到自己的照片上有很高的按讚數,學者就能觀察到大腦主要部分的活動量大增。其中最活躍的是跟奬勵有關的區塊,還有被稱為社交腦的區域、以及連結到視覺注意力的區域。學者的結論是,按讚數會造就社群媒體的成癮性,讓大腦受到有如賭鬼般的影響。
不少研究都已經指出社群媒體利用按讚數去量化人氣的問題。有些研究點出成癮性、自戀與憂鬱都是使用社群媒體的潛在後遺症,按讚數與自信心之間的連結也已被很多研究寫成白紙黑字:按讚數愈多,人的自信就愈強,按讚數少,人的自信就好不起來。按讚數能對自信產生如此直接而快速的效果,其中的理由是數字能讓社會性的比較變得簡單:將兩個數字放在一起,比較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兩張出遊照或兩張美食照就沒有那麼直觀了,照片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都可以有主觀詮釋。如果只是看著兩張風景迥異的照片,你完全可以自認你的假期不輸給我的;但如果你的度假照有兩百個人按讚而我的只有五十人,那很顯然在眾人的眼中、甚至在我自己的眼中,你的假期遠遠把我的比了下去。
這個按讚與自信的連動機制有一個弔詭之處,那就是量表的兩端似乎都會變得不太健全:按讚數少的一方有陷入憂鬱跟自信受損的風險,按讚數多的一方則一不小心會目空一切跟變得自戀。

〈數字並非永垂不朽〉

首先第一點,數字沒有永世不滅的屬性,它隨時都可以改變。時間長存於世間至少長存於了我們已知的過去將近一百四十億年,也就是跟宇宙同歲,但時間的御用數字則改變了好幾次。以年來數算時間的數字原本已經累積到四千了,然後一口氣又縮水到只剩(大約)五百,就因為狄奥尼修斯按下了重啟鍵,發明了一個新的紀年。而在一千五百年後,我們把時間快轉到了幾十億或上百億年,只因為天文學家找到辦法去測定宇宙的年齡(它老人家的歲數可是遠大於耶穌出生至今的那一小刹那)。搞不好沒過多久,我們就會又想到新的數字供時間使用,畢竟二〇二〇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潘洛斯(Roger Penrose)認為在我們現行的宇宙之前肯定已經有過一個宇宙,由此時間的長度又可以再延伸個幾十億年(希伯來曆三七六一年跟主後一年的差別,一下子就成了枝微末節)。這些時間尺度的變動,感覺像一場場科學革命;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幾千年、幾億年的光陰,一直都作為古往今來的一部分存在著,差別只在於我們有沒有替它發明新的數字。
……

〔數字疫苗摘要〕

*要留心數字跟金錢的眾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讓你變得更愛算計、更自我中心、更目中無人,而那不會是你希望看到的自己,是吧?

*記住數字不分高低都可以摧毀你的自我形象。數字低會打擊你的自信,數字高會讓你得意忘形。

*就算被加上了數字,不同的經驗還是無法比較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經驗都獨一無二。

*比起文字,數字内含的資訊比較少。不要讓數字汰換掉其他類型的資訊,反而是你要善用其他的資訊來詮釋數字。

*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小心不要被評分綁架或用分數綁架別人。

*記住數字悖論。數字可以驗證,不等於它已經完成驗證。

*就算數字被驗證屬實,也不代表數字就是全盤的事實。

*面對數字要一再小心:它會削弱人的同理心,甚至會讓重要的訊息遭到輕忽。

*數字並非永垂不朽:不要跨時空比較,數字的意義會隨著時間改變,硬要比,那叫張飛打岳飛。

*數字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就算看起來一模一樣,數字也可以因為所處國家、文化與人群的不同而具備不同的意義與價值。

*最後一點,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客觀的數字,所有的數字多少帶有某種主觀。數字(跟你)是什麼,往往操之在你,所以你使用數字永遠要小心,永遠要拿出自己的判斷力。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8122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