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Selected poems:蘇紹連的《無意象之城》之一
2017/10/02 05:39:23瀏覽923|回應0|推薦14
Selected poems:蘇紹連的《無意象之城》之一

「無意象詩派」,一個嶄新的詩創作派別名稱,但它的作品早在某些詩人出現過,故而不必訝異,也無須欣喜,只是詩學理論似乎未跟上它、發現它。它的理論目前似乎搜尋不得,現在,我們願意為它粗略描繪一個雛型,等待學者專家來修正。更重要的是,我們呼籲詩人用創作來實踐,只有作品才能建立「無意象詩」的詩學。
——
蘇紹連,〈無意象詩——意象如何?如何無意象?〉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2546
無意象之城
作者:蘇紹連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7/05/26
語言:繁體中文

  《無意象之城》一書,為作者蘇紹連以無意象方式,共收129首詩作結集,內容借用城的概念組構,以「東門」、「西門」、「南門」、「北門」為標,下轄四卷,卷一「東門」書寫植物、動物及生活物件,卷二「西門」書寫歷史及社會人物、兼及親情、友情的探尋,卷三「南門」書寫人間記事,描述社會生活境況,卷四「北門」書寫地理環境、空間變化對人類生命的影響。本書內容豐富,取向廣泛,尤以無意象的語言開創出詩學的新體系,是為特色。
  書末附錄作者創作無意象詩的論述解說,讓創作與理論結合,以期能夠追求一種不需「意象」加持,卻能充滿難以言喻的詩意;追求能夠深入咀嚼、且能不斷回味的語言;追求能在作品上表現意義的闡發、意念的鋪設、情意的迂迴。本書是華文詩壇上首創的第一部無意象詩集,在現代詩美學的理論上有重大突破和創新,也是一部創作與理論並行以及相互印證的詩集。

作者簡介
蘇紹連
  194912月生。參與創立「後浪詩社」(後改名為「詩人季刊社」)、「龍族詩社」、「臺灣詩學季刊社」等三個詩社。其思維嚴謹,著作豐沛,全心致力於散文詩、超文本詩、無意象詩的創作。曾出版《茫茫集》、《驚心散文詩》、《隱形或者變形》、《臺灣鄉鎮小孩》、《童話遊行》、《河悲》、《我牽著一匹白馬》、《草木有情》、《大霧》、《散文詩自白書》、《私立小詩院》、《孿生小丑的吶喊》、《少年詩人夢》、《時間的影像》、《時間的背景》、《時間的零件》、《鏡頭回眸詩與影像的思維》等書與詩集。曾獲《創世紀》二十周年詩創作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詩獎、聯合報文學獎詩獎、台中市文學貢獻獎與年度詩選詩人獎等獎項,是台灣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現為「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編之一,策劃眾多詩創作重要的議題專輯。蘇紹連的詩創作求新求變,開拓未知的領域,長期居於前鋒尖端而奮戰不懈。


蠟燭的冥想

1
你的不自由將會像
自由講的一則故事

2
你的嗚咽將會像
沉默講的一則故事

沉而重,默而無言
你想搖醒
那些自由的
尾巴

3
你的生命將會像
遺言講的一則故事
有很多可能
被扼殺

好久好久以前的
你聽不到的
嗚咽
遺失了一個
句點

4
你的自由將會像
不自由講的一則故事

銷毀了你的自由


雨天除濕機

快樂溶解了,變成
不快樂的末端,肥大

一再憂鬱的飽和狀態
不可能消瘦,並且更壞
傾瀉,如同我在沮喪
不想出去,不想
從破綻出去

晾乾陰部,呵呵
其實是讓快樂恢復過來
等候之前,先劃一灘
平躺的濕


壁癌

最壞不過如此
你還是笑著活下去

每次默讀一回,你便潮濕一回
並剝落一些你的層層層疊疊

剝落一些,再剝落一些
直至看見你所剩無幾

你還是活下去
最壞不過如此的哭


雨夜讀窗

任由殘餘的透明
穿越每一格
黯然,穿越
每一格遙望
如若張掛的是
偶然,就讓偶然
再度臨摹死亡
如若滴落的是
顫動,就讓顫動
冉度劫掠心情
任由片斷的流淌
稱成愛與恨
最終這些
水遠潮濕


信封

它從旅行彼端
從未,未記錄每一次的
旅遊,遊蕩的回音
行經,經過重複的
彼此。看著彼此
端坐在下午

沒有,什麼都沒
有一種回憶
需要摺疊,像封存
像不能打關的話語
需要淺淺的吻
讓它顫抖而崩裂

它什麼都沒有
裡面都是空
外面,都是無形
它什麼都給了我
而我在此端讀著下午
才會變成長長的悄然


詩集開箱文

消費你的,往往是疑慮
往往是郵購以前的想念
想念三年或五年的他才出版
你決定解剖他,以美麗的
一種儀式

準備好工具,尖說的
鋒利的愛,慢慢切劃
並且準備好形容詞,軟的
煽動的,對著他以
一種膜拜

如見沒有穿著的軀體
往往是真跡,往往是
時間流淌後的凝結
你顫抖的掀開他,再以
一種名詞讀他

再以原始的抒情
撫摸而過,滑行而過
你聽見他書寫的聲音
從邊境以大隊伍
行進,抵達

以一種動詞
貼近,驚動你的底層
那封存多年的文學意象
躍出,對著他排列
以一種形式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0865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