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直報怨
2015/08/14 12:34:40瀏覽480|回應0|推薦3
《論語/憲問第十四》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淨戒波羅蜜多品第六

復次,離瞋害者,若菩薩摩訶薩被諸有情諸惡誣謗,無故打罵斷截支節。菩薩於彼離瞋害心,作是思惟:『我已發願,於諸有情不起瞋害。云何今日乃發是心?又我昔願,常以法藥蠲除有情瞋害之病。若於眾生起瞋害者,自疾不能救,何能救彼一切有情?復次,若諸有情瞋菩薩時,深自剋責以我有過,福德鮮薄令他生瞋,我若無過彼必不瞋。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第七
復次,一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恒以瓔珞而為莊嚴,諸佛法王大菩薩等,常以安忍瓔珞而自嚴身。「若遇眾生非理欺負,大悲安忍而救護之。又此安忍與苾芻、苾芻尼而為師範。以信、進、念、定、慧而為樹林、以淨戒為枝葉、於此林內瞋火欻起、焚戒枝葉無由撲滅、以安忍雨而得滅除、現在未來一切苦難永無憂患。無安忍者於現世中、行住坐臥無有安樂、於未來世豈有樂耶?
 

 末學多年來深刻體會怨僧會之苦,終於透過修持,自淨其心,得以離苦,在此分享一些心得:

  1. 透過修持,自淨其心,提升心的品質,增進智慧與慈悲,安定身心。
  2. 為自己及對方超渡冤欠及修持階段一神咒迴向,化解逆緣。
  3. 對方之非理性行為不予回應,保持緘默及平常心,不起分別,不為對方貼標籤。切記,在動心起念下所作的回應,可能因為不夠慈悲而造成二次傷害!
  4. 觀照自心,修理修理自己。意識到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引起他人瞋心對待。願意自我反省懺悔, 甚至願意向對方懺悔,化解對方的怨懟及心結,走向和諧。尤其是面對共同生活的家人或同事,更應要求自己做好本份。切記,對方隨時在觀察你的行為,動則得咎。
  5. 抱持感恩心,多體諒對方,減少計較。 尤其是面對共同生活的家人或同事, 很多時候是必需互相幫忙的。自己心甘情願多做一點,久而久之,對方也是點滴在心頭的。
  6. 保持謙卑,避免招嫉。
  7. 消融自我,善護念,不起惡念。
  8. 正面思考,這是修證的好機會。
  9. 行者必需莊嚴身心。難忍能忍,安忍中,最終沒有一個忍字,得以離苦自在。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ura38&aid=278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