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清照的故事39-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008/11/06 11:33:56瀏覽15645|回應3|推薦40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語譯:

猶記那年遊覽溪亭到夕陽西下時,遊興仍高而開懷暢飲,居然酒醉得不知回家之路。等到天晚興盡,想駕著小舟回去時,卻誤入茂密之荷花叢裡。用力划呀划,急著歸去,不料驚起了夜宿水邊的鷗鷺。

賞析:

<如夢令>是小令,是李清照一首洋溢著生活情趣的作品。「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常」同「嘗」,乃曾經之意,由此告訴讀者,詞人是在記述她的一次出遊。「溪亭日暮」,日已西斜而不欲回家,可見遊興之高。「沉醉」二字,不僅見出遊興之高,更見出溪亭醉飲,且樂而忘返,甚至連回家的路也認不真切,顯示了女詞人倜儻豪放的性格。「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興盡」是用晉朝王徽之雪夜訪戴逵的典故。《世說新語.任誕》載,王徽之在一個大雪之夜突然想到了好友戴逵,於是就從山陰家中乘小舟去拜訪他。天亮才到他家,可是不進門王徽之就原路返回了,眾人皆百思不得其解。王徽之說:「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我又何必見戴逵呢?」詞中,李清照是說自己遊玩得十分盡興,趁著月色回去,但卻誤入了繁密的荷花深處。結果「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船上的人奮力划槳,船槳擊水,驚起了眠宿在水邊的一群鷗鷺。

這首詞,作者純用白描手法,語言質樸自然,形象生動逼真,畫面清新優美,充滿了生活氣息,表現出詞人灑脫曠放、熱愛生活的情懷。

注釋:

1.         如夢令:此詞大致作於北宋徽宗大觀元年至大觀二年間(西元1107~1108)。其時父親李格非可能居住在濟南,李清照因省親而泛舟濟南西湖。

2.         常:即「嘗」,曾經。

3.         溪亭:山東濟南名泉,在濟南城西。西湖也在城西。

4.         藕花深處:藕花,荷花。蘇轍於宋神宗熙寧年間任齊州掌書記時,有<西湖二詠>,中有「藕梢菱蔓不容網」之句,可見湖上藕花之密。

5.         爭渡:今人多釋為「怎渡」,誤。前人多用「爭渡」。如北周 庚信<春賦>:「開上林而競人,擁河橋而爭渡。」唐朝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而李清照亦因天晚欲速歸,故用力「爭渡」,因而驚起鷗鷺。

6.         灘:一本作「行」。

註:本文參考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scapeecology&aid=2341058

 回應文章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濟南西湖
2008/11/06 21:35

北魏酈道元編著的《水經注》中稱之為「歷水陂」,唐時稱蓮子湖。北宋文學家曾鞏稱之為「西湖」、「北湖」。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稱為「大明湖」,從此沿襲該名稱。Image:Jinan.jpg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庚信
2008/11/06 21:26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是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

庾肩吾之子,早年曾任南朝梁湘東國常侍等職,隨父及徐摛、徐陵出入禁宮。又曾出使東魏,「文章辭令,盛為鄴下所稱」。他的駢文、駢賦,可與鮑照並舉,代表了南北朝駢文、駢賦的最高成就;他的辭賦與徐陵一起被稱為「徐庾體」,代表作有《哀江南賦》、《枯樹賦》等。他的詩歌,則初步融合了南北詩風,對唐詩有重要影響。有《庾子山集》傳世。史評其寫作風格「綺艷」,杜工部又稱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詩家難兼,子山備之。


鴻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1/06 19:51
我突然想起秦少游的一闕點絳唇

《點絳唇》秦少游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