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4 09:56:11瀏覽2671|回應0|推薦26 | |
戴克里先何許人也? 西元244年出生在索羅那(Salona),也就是距離克羅埃西亞Split不過幾公里遠、現在叫作Solin的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曾是羅馬帝國從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的第51任皇帝。他的改革曾暫時解決了羅馬帝國的危機,使羅馬帝國的壽命苟延殘喘了幾個世紀。但他也是迫害基督教最烈的羅馬皇帝之一,他對基督教的迫害使得在位期間被基督徒視為「殉道新紀元」,以及「黑色十字」。 原名Diocles的戴克里先是羅馬帝國在巴爾幹半島Illyria的執政官,西元284年11月20日被軍隊黃袍加身取代了剛駕崩的Marcus Aurelius Numerianus成為羅馬帝國的共治者。到了285年Marcus Aurelius Carinus被刺殺,成為羅馬帝國惟一的皇帝,於是改名為戴克里先(Gaius Aurelius Valerius Diocletianus)。 當時由於羅馬帝國幅員遼闊,控制不易,加上權力爭奪極為激烈,歷任皇帝在位期間都不長。戴克里先即位後原來也有人認為會是短命皇帝。但是他成功的阻止了日爾曼人入侵,又制止了波斯帝國的進犯,更打敗了政敵,使得他聲威大振,成功地穩住了帝位。 為了解決疆域遼闊和帝位繼承問題,他創了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制。就是將帝國劃分為東西兩部分,各由一位奧古斯都(Augustus)和凱撒(Caesar)治理,奧古斯都去位即由凱撒繼任。西元292年開始實行新制,東羅馬帝國由其本人為奧古斯都,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為凱撒;西羅馬帝國則由馬克西米安(Marcus Aurelius Valerius Maximianus Herculius)為奧古斯都,Flavius Valerius Constantius為凱撒。只是這樣的制度並没能真正解決當權者的私心,戴克里先在位時尚能頼其聲望維持,退位後還是瓦解了。 現在的Split就和戴克里先有著密切的關聯。戴克里先多病,身體不佳,任羅馬皇帝時就計畫好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於是在西元293年選擇在出生地附近、接近海港的現址為自己建造退休後的居所。 這棟退休後的居所,與其說是宮殿,不如說是一座軍事城堡來得更為貼切。這座南邊臨海的宮殿以石灰岩構建,是一個不規則長方形,周邊大約是170到200公尺長的石造城池,城牆高大約在15到20公尺。城牆上設置碉樓,城內還建有軍隊駐紮的營房,供水則取自Jadro Spring,以水道引入城中。城堡在西元305年竣工,也同時引進了這位主人的退休生涯。往後幾年,羅馬紛紛擾擾,羅馬元老們想起這位極有威望的退位皇帝,曾計畫迎他回羅馬整頓,但被戴克里先拒絕了。他指著莊園告訴這些人說他無法離開自己親手建造的美麗莊園。這大概也造就了皇帝自願退休並老守莊園的先例吧! 我們大約在下午3點多離開Trogir,本來解說員要和我們一道去Split戴克里先皇宮繼續解說的,但因家有老母,必須回去準備午餐,就在我們用餐時回家去了,約好待會兒在戴克里先皇宮碰頭。Split距Trogir不遠,不過幾十分鐘的車程就到了。發車之前,秀君還特地買了些當地櫻桃分享,小小的櫻桃還沒到盛產期,口味還沒那麼好,但是盛情永遠讓人飲水都能感覺香甜,何況是櫻桃呢! 略呈長方形的戴克里先宮就像一座軍事城堡。除了在靠海的南面比較不像碉堡外,其餘三面城牆都設置了許多碉樓,城堡四周高高的城牆中間部位則開設了城門。相較起來面海南城門(the Porta Aenea)的形狀、結構就比較簡單,也少了碉樓,這可能是是因為海上防備較為容,也或許是為了方便戴克里先出海或作為服務功能的大門使用吧。 下了車,沿著海邊高大的棕櫚樹和沿城牆擺滿了遮陽棚攤位前的大道前進。一面瀏覽高大的南城牆和海岸線,一面聽著解說。這裡有城堡的模型,也有模擬城堡當年模樣的俯瞰圖。從彩色的城堡俯瞰圖不難看出,在當年這城堡被一縱一橫兩條大道區分為四塊。北半部有兩棟大大的、方形有天井的建築,想必是當年駐軍的營房;靠海岸的南半部有高塔、有綠地、有花園,房舍儼然,大約就是戴克里先自己的活動空間了。 再看看2012年拍攝的Split市中心的鳥瞰照片,紅瓦白牆的房舍由原來的城內向外擴散,臨海的南邊多出了一條寬闊的混凝土大道、海岸線上建了碼頭;城堡內原來一縱一橫兩條大道和城牆上的碉樓都不見了,大道變成了彎彎曲曲的狹窄巷弄;綠地、花園和軍營也完全被新的房舍取代、城堡的西城牆更是完全消失,房舍向西一路伸展出去。 滄海桑田,大約就是這般模樣了。 我們從南邊的海門進入城區,原來建有屋頂的通道和放收藏品的廊道、大廳只剩下泛著綠色的石拱,兩旁還散布著一些販售紀念品的攤販和畫廊。出了陰暗的石拱通道,一座高高的塔樓豁然出現在眼前。城堡靠東南邊原來該是戴克里先居所部分大抵已成遺址,除了原來八角塔樓式的教堂尚稱完好、它的前面還多建了一座高高的塔樓之外,其餘部分大概都成了廢墟,至於一進來看到的尖聳高塔則是後來建的教堂鐘樓。 我們從陰暗的石拱走向光明的遺跡,在原來應該是美麗建築的遺跡中邊走邊看,再強大的帝王身後也不過就是如此,怎不讓人唏噓? 從室外再度進入遺跡室內,一座圓錘形建築伸向天際,屋頂一個圓形孔洞,陽光自孔中灑下,這裡是原來宮殿的前廳,也是目前到此一遊的遊客必然拍攝的景點之一。幾位穿著黑色禮服的男士站在牆側,又是一群歌手打算在這裡獻唱。有著直聳入天際圓形高牆的聚音效果,在這裡聆聽演唱想必有極佳的音響效果吧!芝樺就被他們美妙的歌聲吸引掏了腰包。 出了前廳,前面兩側兩排高高的拱形柱,左手邊的已成為新建築外牆的一部分,右邊的還算保存原貌。KS夫婦倆站在前廳門前欄杆高舉雙手,一幅皇帝、皇后出現在陽台向萬民致意的景像,甚是有趣。 出了前廳遺址,右手邊是Cathedral of Saint Domnius教堂(或者叫Saint Duje(Sveti Duje))和鐘樓。Cathedral of St. Duje是一座混合了教堂和鐘樓的大教堂,嚴格說教堂是奉獻給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鐘樓則是為西元3世紀時Salona主教Saint Duje而建,Saint Duje也是Split的守護聖人。據說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大教堂了。 Cathedral of St. Duje由三個不同時代的建築組成,最主要部分是3世紀末開始建造的戴克里先陵墓,陵墓就和宮殿其他建築一樣以當地的石灰岩和品質極佳的大理石建造。其次是17世紀在陵墓東側建的演唱廳。為將兩座建築大廳合而為一,還將陵墓的東牆拆除。第三棟建築則是西元1100年建造的羅馬式鐘樓。但這座鐘樓在 1908年擴大重建時,許多原來的羅馬式構造都被移除。
大教堂前面有兩排高大的埃及花崗岩石柱。位在對面那一排已經成為後來建築外牆的一部分,教堂門前這一排則維持原樣。在石柱基座上還有一尊從埃及進口、有3500年歷史的黑色人面獅身像(Egyptian granite sphinx)。據說這也是埃及之外唯一的一尊。 看過教堂,解說員又帶著我們穿巷過弄的在古堡中穿梭,然後從北門走出古堡。北門就是原來的陸門,門外有些小小綠地,來在城外石階上有尊Gregory of Nin的雕像。Gregory大約是10世紀時Nin的主教,他強烈反對只准在彌撒中使用拉丁文,不准使用當地語文。他不僅使當地語文用在宗教活動中,並使基督教在克羅埃西亞地區更為興盛。據說遊人只要撫摸銅像的腳趾頭就能帶來好運,於是銅像的左號腳大拇指就被摸的發亮。也許是遊人太熱情了吧,目前銅像被用木板遮住維修,但又不忍掃了遊人的興緻,還特地將左腳大拇指部分露出來,讓人們可以隔著木板孔洞觸摸,也算有些人情味兒了。 出了北門左側不遠可以聽見水聲,原來這是一條古時引水入城的水道,只是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這裡雖然成了水道的終點,但流水從水道上流灑而下,到成了公園的一景。 接著從古城已經少了城牆的西側走回老街,這裡該是後來新增的區域了。新增歸新增,巷弄狹窄依舊。只是在古堡東半部,除了從海門進入時,在石拱遺址內有些攤販外,其餘所在都少有攤販,也算是保持得清爽。到了西半部就多了商店和攤販,也多了些商業氣息。 據說這是狗狗的守護神,愛狗的品芳小姐趕緊衝上前去... 這是電影院 除了在遺跡內走看之外,我們還把步伐向西延伸,走到海邊。在城堡的西邊有一個三棟19世紀後期新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圍起來的區塊,有些像是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這裡叫作和廣場Trg Republike(Republic Square),開口處面向著海,廣場上有些咖啡座,在這裡盤桓一個下午該是不錯的享受。接著步伐再度穿起西區,走古城區北城牆遺跡之外,新市區的邊緣有國家劇院,也有熙來攘往的行人和車輛。古與新,不過就是一牆之隔。 這是國家劇院 我們才來克羅埃西亞幾天,也才走了幾個地方,竟然所到之處都碰到拍婚紗的新人,是我們幸運呢?還是這正是結婚的季節。無論如何祝福新人們百年好合。 再次穿越古城,從大教堂旁「大道」出了東門,不得了了!東側城牆內外密密麻的紀念品攤販。這好像才有兒像觀光地區呢! 穿過攤販,在古城東邊近海碼頭邊一家餐廳用晚餐。只可惜時間不夠晚,否則在這裡享受一下夜景該是不錯的選項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