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布洛尼克遊蹤(3之3)
2013/10/04 23:08:40瀏覽943|回應0|推薦23

周長將近2公里的杜布洛尼克城牆,在靠近陸地部分牆面由大約46公尺厚的岩石構建,而靠海部分的牆就窄了許多,有些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行。這座由石牆、塔樓和碉堡組合而成的城牆,從中世以來就一直護衛著杜布洛尼克。

據說最早這座城市的防禦系統是在岩石上以木柵欄建造的。這座環繞著整個城市的城牆長1,940公尺,最高處有25公尺。現存的石造城堡大約是在1217世紀所建。城牆和碉樓曾在17世紀時擴充和強化。

據說這座歐洲最完整的城堡由3座圓形和144邊形的塔樓、5座稜堡、2座有銳角的碉樓,以及一座大的St. John's Fortress構成。在靠陸地部分除了有護城河圍繞之外,還加強了城牆的結構、增加了1座大型和9座環形的稜堡。如此構造加上整座城堡上配置的120門火炮,構成了整座城市的環狀防禦系統。

用過午餐,我們再度入城,從東邊入口處登上城牆,以逆時鐘方向開始城牆上的巡禮。

由於是從東邊起登,一上城牆外望就是有著一排排遊艇的海灣、海灣外的防波堤、最右邊的方形St. John's Fortress,以及前方航道和散布在亞德里亞海上的島嶼。從這個角度看去,海面和航道都在城堡和St. John's Fortres的護衛之下。難怪古人要在城堡的最東邊建那座St. John's Fortress了。

從這裡往北前行,逐漸走向城堡靠陸地的一面。原先較為平坦的路面,在轉過東門Gate of Ploča和護衛城門的碉樓Revelin Fortress上方,向左轉之後,路面開始有些上坡,不過城牆上頭算是寬敞,走起來到不吃力。

這一段城牆是臨著大陸而築。順著上坡一路往西北走,右手邊往外和遠處山坡之間低處就是馬路,路上車行轔轔。這一段城牆外緣是經過加強的,在主城牆下方還有一道比較矮的牆,外側還有幾座圓弧形、碉堡式的構造,再往下方就是一座停車場,場上停了不少小型車。這停車場和馬路的所在,在當初應該是護城河吧!打城牆的左手邊望去就是城內了。密密麻麻的橘紅色屋頂占滿了整座城市。紅瓦屋頂之中,間或有幾棟高高的塔樓矗立著,就像是高舉著手告訴過客們說:「我們就是城裡的教堂、鐘樓啦!」。再往遠方望去,紅瓦的盡頭就是亞得里亞海了。

這座以城牆圍起來、近似五角形的城堡有4座城門,其中2座海門,另2座面向陸地的城門都配置有吊橋。在2座陸門中除了我們進城經過的Gate of Ploča之外,還有一座位在城北邊的Gate of BužaBuža是洞(hole)的意思。相較於其他3座,這座建於1900年代、位在北面城牆小車停車場旁邊的城門應該是最新的一座門了。看看它的位置和形狀,叫它Buža(hole)還真有點兒意思呢!

順著城的方向往西北看過去,小小坡道往上,城牆西北角上一座高大的圓形碉樓,那就是有著無法被征服城市Dubrovnik ("unconquerable" city of Dubrovnik)象徵的The Minčeta Tower

Minčeta Tower1463年,當土耳其威脅最烈時,由教皇Pope Pius II指派當地建築師Nicifor Ranjina和義大利工程師建造的。這座碉樓的名稱是以當時擁有碉樓基地的Menčetić家族為名。最初這座和城牆西北角連成一體的碉樓是一座堅固、四面有牆的碉堡。到了15世紀中期,Michelozzo運用新的戰爭科技在原來碉樓的周圍建了一座圓形碉樓,又在靠近護城河的低處建了一道城牆。這座新的碉樓外牆有6公尺厚,還有防禦火砲的碉堡。之後,又經過Zadar建築師和雕塑家Giorgio da Sebenico的增建,直到1464年才算完成,這也造就了"unconquerable" city of Dubrovnik的象徵」這個稱號。

經過歷史的推移,後來一座16世紀的火炮鑄造工廠在Minčeta TowerGornji ugao(Upper Tower)被發現,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一座博物館。

由於Minčeta Tower是杜布洛尼克古城的最高點,所以這裡也成為眺望整個古城的最佳位置。我們行腳至此,少不得多所停留和盤桓。從這裡向東、南張望,東邊海域右有小島,左有陸地,中間一道海域正好是從東門邊碼頭出海的最佳航道。望南看,一道城牆迤邐向前,右手邊牆外一座巴士站,從那兒有座進出城堡的西門(Gate of Pila)。再往前看,右邊有座小小海灣,海灣的右前方就是前面提到過的,有「杜布洛尼克的直布羅陀(Dubrovnik's Gibraltar)」之稱的St. Lawrence Fortress了。

Minčeta Tower往下,瀏覽重點除了城牆本身之外,就得落在城堡內囉。過了Minčeta Tower,城牆開始有些坡度向下,城牆的寬度也開始縮減,當然步道也就不像之前那麼寬敞囉。從城牆上望過去,一片紅瓦頂中間置著一些斷坦殘壁,想來都是內戰期間塞爾維亞人的「傑作」囉!

來到Gate of Pila西門上方往下望,一條寬寬的街道向東延伸,東邊幾座高塔,街道上人們熙來攘往的,那就是城堡中最大的一條街Place-Stradun。靠近城牆一個小小廣場上一座多面體建築則是Onafrio’s FountainOnafrio’s Fountain廣場對面一棟有著方形庭院的大屋就是Church of St. SaviourFranciscan Monastery Museum

Gate of Pila西門是一座防禦功能不錯的城門,它由多重結構組成,外面還有兩座跨越護城河的橋,一座石橋連著一座吊橋。從西門出去往南行可以通達在小小海灣對面岬角上的碉堡St. Lawrence Fortress。本打算逛完城牆,如果時間充裕還可以前往一觀。只是這一計畫隨著時消逝而未能如願。

走過西門上方,逐漸接近亞得里亞海岸,城牆也越來越窄。西南角Fort Bokar對面就是那座雄峙在岩石岬角上的St. Lawrence Fortress。從這裡觀看,城堡與St. Lawrence Fortress中間一道海灣,只要兩邊架上火器,還真有萬夫不擋之勢呢!

將近2層樓高的Fort Bokar座落在城牆的西南角,是在14611463年間由Michelozzo所建。由於它和對岸岬角上的St. Lawrence Fortress互成犄角,所以被視為守護Pila Gate最重要的門戶。

轉過西南角的Fort Bokar,只容一人通行的狹窄城牆略為向上。後面跟了一對夫妻,帶著個嬰兒亦步亦趨的走著,嬰兒在陽光下曬得紅通通的,煞是可愛。這時候城牆已經是沿著海岸岩石構建,從這裡下望,除了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座伸出牆面的瞭望哨外,幾近垂直的城牆直落入海。海對面一座小島,只要在這裡設置火炮,既可控制小小海峽,又可牽制對面小島,形勢十分險要。

從這裡往城內眺望,建築物比起東、北兩面要樸實得多了,有些戰爭遺跡還在建築身上顯現著,城的東南一棟高大的教堂,那是St. Ignatius Church。或許待會兒下去可以轉過去瞧瞧。

東南角上St. John Fortress坐落在海濱岩石之上,從城牆上眺望,岩石上有不少人正在那兒行日光浴呢!如此陡峭的岩壁,那些人兒想必是打城牆腳上的那個小孔出入的吧!

St. John Fortres也被叫作Mulo Tower,位在老城東邊碼頭的右邊,在這裡可以控制和護衛古堡的出海口。以前這裡是堡壘,現在下層有座水族館以之作為展場,展示了許多亞得里海中的魚種;上層則是海事博物館,展示了海上共和國時代的文物,以及二次大戰時的展品。

St. John Fortres上方下來,走過幾家小店和咖啡座,就離開了古堡的城牆。想起剛才在城牆上看到的St. Ignatius Church,於是下了城就憑著方向在狹窄陰暗的巷弄中轉來轉去,終於來到一段有些陡的台階前。據說這台階是仿羅馬的西班牙台階而建,不過這台階要窄了許多。西班牙台階就通到教堂前廣場。從外觀上看,這座教堂頗為陳舊,外觀覺得有些殘敗,待進到教堂裡面,竟有豁然一亮的感覺。

這座號稱是杜布洛尼克最美麗的巴洛式教堂St. Ignatius Church1667年到1725年間所建。由建築師Ignazzio Pozzo依羅馬耶穌會教堂Gesù in Rome為範本而建。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教堂外觀雖然顯得質樸,但教堂內部卻仍是光鮮亮麗的巴洛裝飾,相較於早上我們去過的教堂不僅絲毫不遜色更有過之。教堂前的台階和廣場都作為杜布洛尼克夏季慶典的場地。據說有許多新人也會選這裡拍婚紗照呢!

看過St. Ignatius Church,從西班牙台階下來,不遠就是早上擺滿攤位的Gundulic’s Square,如今攤位撤走,取而代之的是撐著大陽傘的咖啡座正一個一個的擺出來。想必從黃昏到夜晚這裡又會是另一番景象吧!

看看時辰不早,該是集合回旅館的時候了,本來打算從西門出去看看位在岬角岩石上St. Lawrence Fortress的計畫也只能告吹。

轉出古堡,來到Gate of Ploča,一夥同伴早已等候在門前石橋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marc&aid=8698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