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布洛尼克遊蹤(3之1)
2013/09/23 10:39:11瀏覽1275|回應0|推薦33

在海上貿易時代(maritime),亞得里海畔有一個以Dubrovnik為中心的共和國,喚作Republic of Ragusa

咦?奇了,為什麼以Dubrovnik為中心的共和國卻有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叫作Ragusa

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Dubrovnik在拉丁文裡的名字就叫作Ragusa,所以叫作Republic of Ragusa也就是正常的了。不過呢也有人稱之為Republic of Dubrovnik,這就比較符合我們這些外來過客的觀點了。不是嗎?

海上貿易時代的共和國大多集中在義大利和巴爾幹半島之間的亞得里亞海畔,比較熟知的有VeniceGenoaPisaAmalfi等共和國,還有就是Republic of Dubrovnik了。

或許有了這些背景,Dubrovnik1979年被選錄在UNESCO世界遺產名錄。

杜布洛尼克(Dubrovnik,拉丁文叫Ragusa)是克羅埃西亞南部位在亞德里亞海畔的大城。現在這個名稱雖然始自中世紀,但Dubrovnik真正成為官方名稱則是在1918年奥匈帝國瓦解之後。

有人說Dubrovnik是大約在7世紀時為了庇護從附近城鎮Epidaurum來的難民,在名叫Laus的一座岩石小島上始建的一座拜占庭式城堡。Dr Antun Ničetić在他的書Povijest dubrovačke luke ("History of the Port of Dubrovnik")」則說以當時的航海技術,水手們每天在海上大約能航行航行450海哩,到了夜晚來臨前就得尋個有沙灘、又有淡水供應的的海灘休息和補給。當時往來於BudvaKorčula兩座城市的水手們當然也希望能在中途找到這麼一個所在休養生息。因此如果能在距離大約有95海哩之遙的這兩座城市中間大約一天航程範圍內找到一個中繼站,那就太美了。於是正好位在位在BudvaKorčula兩座城市之間,又是淡水和沙灘俱備的Dubrovnik就成了上上之選。

在東歌德族的Ostrogothic王國敗落之後,Dubrovnik成為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屬地。13世紀時,隨著威尼斯王國的入侵帶來了黑奴,而成為他們的居所。1296816日,一場大火燒毀了整座城市,使得城市得以重建。但不論如何,從中世紀起,Dubrovnik就因海上貿易發達,靠著財富和外交折衝能力而成為一座高度發展的城市。19世紀開始建造的豪華飯店更讓這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觀光客。CNN還曾把這裡選入10座有城牆的中世紀城堡之一。即使在1970年代巴爾幹半島風雲中,Dubrovnik因為沒有武裝而在戰爭中受到保護。但是在1991年南斯拉夫瓦解之後,它還是受到塞爾維亞武力的圍攻受創甚重。

歷史的變遷,戰爭的摧殘,讓城市建了、毀了、重建、又毀了,再重新整修。世界上的發展就真的一定要像這樣滄海桑田的物換星移才能一步一躑躅、蹣跚的往前發展嗎?

一早從Cavtat出發,沿著亞得里亞海岸向北走,海灣、島嶼在窗前滑過,不一會兒工夫,左前方海平面上一座突出陸地的城堡逐漸進入視野。隨著車行,公路高度越來越低、城堡忽而出現,忽而消失。每一次出現都比剛才更大、也更近了些。人潮、車潮隨著距離的接近不斷的增加。窄窄的馬路上因為太多的人和車,使得車行有些舉步維艱起來。終於,司機大哥找了個略為寬敞的路邊讓我們下了車。

道路左側一灣在城堡與外海之間的小小港灣裡停放了一排排的小小遊艇,看起來像玩具、又像真實。道路前方,人潮和車潮的前面一座高聳的城牆。我們隨著人潮走過石橋、進了城門。這裡就是我們昨天從遠處過門而未入的Dubrovnik城堡了。我們在這裡和一位美美、嬌小的當地導覽解說員會合。

剛剛走過的這座有著石橋的大門是叫作Gate of Ploča的東門,也是目前進出城堡的主要出入口之一。旁邊有一座護衛城門的碉樓叫作Revelin Fortress,它以一座木吊橋和石橋相連的橋樑與城堡相連。這座橋是15世紀的建築師Paskoje Miličević所建(Paskoje Miličević也是城堡西門Pila Gate石橋的建造者)。石橋上有Dubrovnik主保聖人Saint Blaise的雕像。而在石橋外的東門Gate of Ploča則是由建築師Mihajlo Hranjac1628年建造的。

跟著秀君和當地導覽解說員的腳步,在高聳的石牆建築之間穿梭,順著海邊轉進一座窄窄通道,這算是真的進城了。回頭略一張望,高聳在海岸邊的城牆時而有稜有角,時而像個圓弧。想是為了防衛和守望需要而有如此不同的建築構面的吧。

從城堡的地圖來看,整座城堡的外形像是個不規則的五邊形,沿著岸邊岩石構建。東邊由一個弧形的堡樓像個臂膀似的環繞著一個小小海灣,裡面停放著排排小艇,想當年這裡該是城堡進出海洋的出入口吧。靠南邊是一個高高、長長的弧形城牆,直落入海,隔著一條小小海峽與對面一座小島對望。牆高、海深想必防守起來相對容易。從北邊向西環狀延伸,是順著大陸沿岸修建的城牆,這裡有幾座堡樓,高牆下方就是進入城堡的外環道路了。在靠西邊城牆外圍也是一條小小的海灣,有小橋通到對岸的巴士站,還可以轉上海灣對面岬角上的碉堡St. Lawrence Fortress 

這座位在城堡西邊,與城堡著一灣小小海峽、矗立在37高於海平面37公尺的St. Lawrence Fortress碉堡總是被稱之為「杜布洛尼克的直布羅陀(Dubrovnik's Gibraltar)」。看看地勢,想想它的戰略地位,這座相隔一個小小海灣的碉樓還真是護衛城堡理想位置呢!想是當年與城堡守望相助用的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ndmarc&aid=865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