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朝聖之路貝殼屋
2016/06/20 11:01:58瀏覽2105|回應0|推薦23

提到貝殼,您會想到什麼?
    是海鮮餐廳的扇貝?是古代人類交易的媒介?還是台北圓山?
    圓山?有沒有搞錯?圓山,跟貝殼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圓山有座大大的貝塜,是先民留下的遺跡。
    不過我們今天不談圓山貝塜。我們要談的是薩拉曼加的貝殼屋。
       在西班牙西北部臨大西洋的Galicia自治區,有一個叫作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小城,相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雅各伯(Saint James the Greater,大雅各)的遺體就安葬在這裡的主教座堂。使得這個人口不過十萬的小小城市成為與羅馬耶路撒冷並稱的天主教三大朝聖地之一。也因此,大約從西元900年前後開始,就有朝聖者從法國越過庇里牛斯山,拄著拐杖、背著行囊,由東往西,踏向長達800公里的聖雅各朝聖之路(Chemins de Saint-Jacques-de-Compostelle),到Santiago de Compostela朝聖。為了護衛朝聖者漫漫長路的安全,一個創建於12世紀雷昂王國的西班牙天主教軍事修會便組成了聖雅各騎士團(Orden de Santiago)以護衛聖雅各朝聖之路,以及朝聖者。

扇貝,是大雅各的象徵(The Scallop Shell, emblem of St James),所以朝聖者會帶回當地的貝殼,以作為朝聖的紀念和標記。這逐漸變成一種獨特的標誌,「貝殼佩戴者」就成為朝聖者的別稱。因為聖地和朝聖者所保留的歷史印記,除了Santiago de Compostela主教座堂在198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之外,這一條朝聖之路經過的法國境內幾十個地點,也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伊比利半島在西元八世紀以前曾陸續被凱爾特人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西哥特人佔領。西元711年,摩爾人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伊比利半島成為穆斯林國家。到了1213世紀,基督教發起的收復失地運動和穆斯林爭戰不斷。直到1492年,僅存的穆斯林格拉納達哈里發國淪陷,西班牙才再度成為天主教國家。
       地處於西班牙卡斯蒂亞-雷昂自治區西南端的薩拉曼加經歷了這一段歷史的洗禮,當然也因此留下了不少兼具摩爾人和歐洲建築特色的穆德哈式(Mudéjar)建築。

我們從主廣場接近Plaza del Corrillo的出入口離開,沿著Rua Mayor路往南走,位在與Calle Compañía路交叉口旁的一棟建築吸引了大夥兒的眼光。這棟建築外牆上整整齊齊的佈滿了一個又一個的扇貝。這就是有名的貝殼屋(Casa de las Conchas)了。

這棟建築是聖雅各騎士團的一位成員,也是薩拉曼卡大學教授的Rodrigo Arias Maldonado14931517年間興建的。它的正立面混合了哥德式和銀匠式(Plateresque)建築風格,牆面裝飾了大約350個具聖地與大雅各象徵的貝殼,還有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二世的紋章和4座哥德式的窗戶。
       所謂Plateresque風格(in the manner of a silversmith)建築最早出現在15世紀左右西班牙。它是融和了哥德式、文藝復興式,以及摩爾人建築的一種穆德哈式建築風格。有哥德式的華麗和倫巴第式的裝飾元件。
       我們看到的這棟貝殼屋目前是一個公共圖書館。來到如此特別的建築,當然得進去瞧瞧囉。

這是一棟類似咱們四合院式的建築。進了大門,一座天井周圍是兩層樓式的建築。一樓和二樓接近天井的周邊都有走廊環繞。天井中央還真有一口井,想來目前沒在使用吧!走廊上的立柱、裝飾、拱的形式,除了紋章式樣和貝殼吊燈之外,在在都讓人覺得內涵著伊斯蘭式建築的要件。

地下室是個小小的展廳,展出的物件到是頗為新潮。二樓則是公共圖書館,裡面除了藏書之外,也沒少了販賣一些紀念品。從二樓走廊的拱形裝飾間隙向高處眺望,出現在眼前的尖塔,就是咱們的下一個目的地薩拉曼加主教座堂。
     告訴各位一個秘密,圖書館裡有洗手間,可供免費使用。對旅人來說,是不是挺重要呢?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