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道探幽錐麓行(3之3)
2010/09/26 18:18:30瀏覽566|回應0|推薦21

 

 

過了吊橋,路徑繼續上升,視野逐漸開朗,可以遠望布洛彎,也可以俯瞰橫貫公路燕子口的隧道和來往車輛,算是真正進入錐麓古道了。再前行大約30分鐘,遇見第一座隧道。這是一座人工開鑿的隧道,我們一路走來不過兩個小時光景,但當初探勘隊卻走了兩天,還得在隧道內宿營,可見探勘時路況的艱辛。過了隧道,有座人工架設的鐵便橋,方便了行路。

 

 

走過鐵橋,路徑逐漸從茂密植被轉為沿著岩壁而行,雖然是鑿石壁而就的步道,不到一公尺寬的路徑還算平坦。沿著山徑前行,視野逐漸開闊。錐麓斷崖和對面的福磯斷崖,隔著立霧溪,像在咫尺,卻是插翅也難及。下方橫貫公路上,來往的車輛更像是火柴盒似的在溪畔公路上行駛,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隱沒在隧道中,遠望前方懸崖峭壁山腰間那一條細細的線條就是我們即將踏上的古道。眺望高聳的峭壁和其間細細的步道,想像著被強徵來的原住民壯丁,以繩索懸吊在峭壁間,一鎚一鎚的敲鑿出可供人行的步道。而敲鑿出的卻是為日本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闢築的「合歡越」,以及後來為發展觀光而修築成長達70公里,步行需四天的「合歡越聯絡道路」。道路闢成之後,更成為當時日本人在台灣的熱門登山健行步道。日本人為了戰爭、統治及登山需求,數度無情強徵原住民以血淚修築,卻也造就了古道的完整。追憶前人,除了感嘆,還是感嘆。繼續前行約十幾分鐘,已經置身在峭壁間那道細線上,岩壁變得更陡峭,步道不再那麼寬敞,太魯閣公園管理處在古道邊緣架上護欄,不易架設護欄的路段就沿著山壁拉上鋼索供人攀附。

 

長約一公里的斷崖步道,海拔約750公尺,最窄處僅約70公分。斷崖上的第二座隧道,隧道口石壁上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石像,石像前小小平台上放了些祭品,想是登山客留下的吧。看看略顯模糊的觀音像石刻型式,加上隧道邊岩石上大正年間的開鑿紀念石刻,想是當年日本人立的吧。是當年日本人為祈求內心的平靜,還是頓悟了什麼?從古道仰望是大約350公尺高的陡峻絕壁,俯瞰則是56百公尺深的溪谷斷崖,行走在艷陽高照的山崖上,偶而清風徐來,人生難得的心願有了不同的感受。

 

 

過了斷崖,斷崖駐在所到了,尚稱寬廣的平台地形,當年只駐紮3名日警,是小型駐在所,規模無法與巴達岡相比。駐在所下方有座石碑,是追悼遭太魯閣族人馘首的花蓮港廳巡察班長持館代五郎殉職碑,訴說著佔領者與原住民衝突的故事。缷下背包,在樹蔭下用罷午餐,有人席地而臥,享受片刻的寧靜;有人閉目養神,儲備著回程的體力。

 

休息已畢,打道下山。歸程一路下坡,更能放緩腳步再次欣賞古道和錐麓的美。下得山來,一路步行到九曲洞口,回首仰望,這會兒,峭壁間那道細細的線條更為清晰了,因為,我們剛打那兒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