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2 11:45:29瀏覽1378|回應0|推薦30 | |
出國,逛街購物大概是遊覽之外的另一個重要課題。逛街有幾種不同的型態,一種是逛名牌店,一種是逛街頭一般商店,還有一種就是逛市場了。筆者對於傳統市場有另一種偏愛。買的不多,但在各國的傳統市場和攤販之間走走看看的,別有一番滋味。 之前的行程裡,我們去過專做觀光客生意的工廠,也到過小鎮裡的市街。土耳其伊斯坦堡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古城裡一定少不了極為傳統的市集囉。但是外來客摩肩接踵而至,這些傳統市集是不是也會跟著遊人的腳步調整呢? 逛街,就少不了購物。購物,就少了談價錢,談價錢,就少不了你來我往的殺價。在土耳其購物當然也不例外,只是在土耳其購物要如何談價錢呢?有一位叫作Tom Brosnahan的,在網路上寫了12個原則造訴遊客如何在此談價錢,看看頗為有趣,就摘錄了跟朋友們分享。 他說Pazarlik(bargaining)在土耳其是一種社交也是商業行為,做對了當然高興。為了得到好的價錢,他定了一個Tom's rules 12法則: 1. 「Know the Market」。了解當地的市場。在開始「殺價」之前多看幾家店、問問價錢,才知道市場態樣和行情。 2. 「Don't show enthusiasm for the item you want」。擺出一張撲克臉,不要顯現出你對某一項貨品非常想要的樣子。 3. 「Decide what you think a piece is worth to you」。確定是你想要的東西,不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起舞。 4. 「Let the shopkeeper quote the first price」。不要先出價,要讓店家開出第一個價錢。 5. 「If you buy several items, get a discount」。多買幾件,會有折扣。 6. 「Don't haggle over pennies」。不要斤斤計較幾毛幾分的小錢。 7. 「Don't be afraid to walk away...(and perhaps come back)」。別害怕走開,也別害怕再回到同一家店。因為店家多半不希望潛在的客戶走掉,店家叫你回去多半會再折價些個。如果出了價,走開時,店家不叫住你,多半這個價錢和底價相去不遠了。 8. 「Don't feel obligated to buy unless you've agreed on a price」。不要覺得虧欠非買不可。在土耳其的購物習俗,店家可能會招待你喝茶、咖啡、點心,甚至請你吃飯,花費甚長的時間和你談生意, 特別是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千萬不要覺得虧欠而出價。你要買的東西一定是想要、而且價格合意的。 9. 「Assume that any price agreed upon is for cash」。要假設談妥的價錢是付現的。 10. 「Be careful with "Tax Free Shopping" transactions」。當心「免稅商品」交易,在退稅單上簽名之前一定要注意寫的是什麼。是己經退了稅的價格?還是可以在出境時辦理退稅? 11. 「Take your purchases with you if possible」。隨身帶走購買的商品,別請店家托運或寄送,免得被換掉。 12. 「Do not buy antiquities!」。別買骨董。骨董買賣容易觸法。 我們在伊斯坦堡逛了兩個有名的室內市集,一是大市集(Kapalı Çarşı/ Grand Bazaar),另一個是埃及市集(Mısır Çarşısı/ Egyptian Bazaar)或者叫香料市集(Spice Bazaar)。 據說大市集是土耳其最大、最古老的Bazaar,有至少58條室內街道和4,000多間商鋪。最初是在1455到1461年間由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以首飾、陶瓷、香料、地毯店聞名的市集。16世紀蘇丹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擴建,1894年大地震後重建。 君士坦丁紀念柱Çemberlitaş sütunu 我們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搭過遊船之後,就趨車來到藍色清真寺附近的停車場,從這裡步行15分鍾左右來到大市集。由於大市集中道路複雜,出入口又多。秀君怕大夥兒迷路,帶著大家來到大門口,要大夥兒用手機拍下大門照片,萬一迷路可以秀給市集裡的店舖或巡邏人員看,以便指點方向。 進了市集,裡面縱橫交錯的街道、一間緊接著一間的店舖,街道上、店舖裡密密麻麻的、觀光的、購物的人群真有些讓人目不暇給。難怪旅遊書上說這兒每天吸引的遊客就有25到40萬人。真是開了眼界。不過,也由於人潮眾多,稍稍打消了一些購物的興緻,就純觀光吧!不過,同行的恭良夫婦說要買幾條毛巾,於是走走停停的,也跟著買了兩條桌巾,算是有些收穫。 偌大的市集,真要全部逛過一圈,絕非易事。我們也只大約轉了幾個彎、逛了幾條街,就往回頭走。回到起點,許多夥伴早就不耐久逛的坐在對面清真寺廣場上候著了。 埃及市集是在逛過大市集的第二天早上去的。早上9點左右來到馬爾馬拉海畔的停車場,跟著一般土耳其人一樣的晃過交通繁忙的馬路,來到Yeni Camii(新清真寺)旁的埃及市集。 埃及市集的土耳其語Mısır Çarşısı中的mısır有「Egypt(埃及)」和「maize(玉米)」兩個涵義,因此這裡有時候也會被誤認為是「Corn Bazaar(玉米市集)」。其實這裡是伊斯坦堡最有名的香料交易市場。這個市集是1660年,運用鄂圖曼帝國從埃及Eyalet獲取的收入建造的,所以命名為埃及市集。而埃及市集又和旁邊的Yeni Camii(新清真寺)是相互依存的,因為維護新清真寺的費用就來自市集的租金收入。 1660年7月24日伊斯坦堡發生大火,大火之後,伊斯坦堡開始重建,當然也包括了新清真寺的建築。新清真寺和埃及市集建築是由蘇丹Mehmed IV的母親Sultana Turhan Hatice指導建造。1660到1665年,新清真寺(Yeni Camii)重建完成,同年開始建造市集。這座市集原來是由宮廷建築師Koca Kasım Ağa設計的,但也因為大火,後來由另一位宮廷建築師Mustafa Ağa建造。 這座市集沒有大市集的規模大,但卻是比較貼近土耳其人生活的市集。裡面有近百家的香料店,還有賣乾果、甜點、紀念品和珠寶的店舖。由於它比較貼近一般人生活必須品的販售,所以逛起來也比較輕鬆、有趣。 在土耳其常見他們用小托盤托著一個杯子,或喝茶、或喝飲料。這杯盤有瓷的,也有玻璃的,甚是可愛。既然是土耳其人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當然買了回來作為紀念品也最為恰當了。此外,咱們這些夥伴有許多年過半百,於是據說和咖啡搭配起來就成了天然染髮劑、一種從海藻萃取的綠色粉末(據說也是海洋拉娜主要的原料成分)就成了許多夥伴帶回家的另一項最佳伴手了。 兩座市集各有千秋,但筆者確實比較偏愛這座埃及市集,至於那座龐然大物般、吸引觀光客的大市集,算是來伊斯坦堡一遊的記憶,逛逛可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