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6 11:13:26瀏覽1418|回應14|推薦32 | |
筆者家族人數頗多,加上許多親戚都還處於農村,那種人情、熱情、親情是比都市生活的人們熱絡的多。早年如果遇上是嫁娶之事,更是全族總動員,大家共同祝福新人,當然繁文縟節是免不了的!筆者從小就參與無數次嫁娶活動,加上筆者年紀雖小,輩分卻很高(宗族是論輩不論歲),主持人,通常是筆者的叔伯輩,而新人卻又幾乎是筆者的子侄輩。 當時國民政府要求節約,避免鋪張,以符合“勤儉建軍”,早日完成“復國大業”,派出所都會派人來關切,是否有過度的行為。家族卻有自己的因應之道,將各項準備工作分派給各房,一來分工合作就不會累死一家人,二來避免被管區舉報,無端惹上“鋪張浪費”的罪名。這種做法在當時是相當普遍,作為主家只需要安頓好新人,自己的新房有親友幫忙佈置、迎娶有親友提供車輛、禮節有親友會按部就班的一一進行、菜色也是親友團全部包辦,乃至於上菜、收拾都是親友們一起搞定,絕對讓男女雙方家屬滿意。 大姐出嫁時,父親一手準備的臨別姐妹餐,父親每夾起一道菜到大姐碗裡,父親就念出與該道菜相符的祝詞,一共12道,讓大姐哭的全部的妝都毀了,在旁觀禮的堂姐妹、嫂嫂們也都感動的哭成一片(連本來在旁嬉鬧的我也跟著掉下淚來)。男方來迎娶的親友也都為之動容,認為這是個父慈子孝、幸福和樂的家庭,大姐得到千般的寵愛與照顧,能夠娶到這家女兒可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可要好好珍惜這段緣分。這道姐妹餐,讓大家真正體會家庭成員將減少一人,大姐真正瞭解從此不再僅是女兒身份,而是妻子、人母。就在家門口,席開20桌,不用媒體特搜、不需狗仔跟拍,左鄰右舍都知道大姐嫁到哪裡去,姐夫是從事哪個行業。後來大哥嫁女兒時,也仿效父親的做法,雖然菜色四不像,祝詞哩哩啰啰,牛頭不對馬嘴,但是氣氛是對的,侄女們果然哭成一片,只是長輩們受到感動的就不如大姐出嫁時那麼多了。 在台灣社會傳統觀念裡頭,婚喪是必須廣為告知,讓親友知道與參與,婚禮上,新人與父母要上臺接受全場親友祝福,還要下來一桌桌的敬酒“加深”親友印象。除非有不可告人之事,讓家屬蒙羞,恥於外揚,就不會對外聲張。遠房某堂姐因為外遇而離婚,她再嫁時,家屬就沒有通知親友,只是找較近的親族(血緣不是地緣)與雙方家長在家簡單吃頓飯,也就算完成婚事。父親過世時,因是五代同堂,加上90高夀,不是白帖,而是鮮紅的帖子廣發各界,從早上9點開始直到12點,告別式才完成。家族某個子侄加入黑幫,一場火拼中被打死,他的喪事沒有其他親友參與,就在火葬場附設告別式簡單完成。 民間是如此,那麼歷史上有哪個君王嫁女兒會是躲躲藏藏的呢?蔣家獨裁數十年,他家子女哪個不是風風光光的嫁娶,誰也不會窩囊到需要偷偷摸摸!秦始皇與李斯不僅是君臣,還是親家(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乾隆帝最喜歡的固倫和孝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可見帝王之家嫁女兒是何等重大之事,如若唐朝文成公主,那可是風光十足甚至影響後世!甚至有傳聞,清朝皇太后心疼自己女兒出嫁,擔心新駙馬有某些功能不足的問題,而用“試婚格格”給準駙馬來個“臨場考察”,雖然現代人已不需由他人“代勞”卻也不必偷偷摸摸! 唐朝文成公主出嫁,讓中原文化傳入西藏 瑞典公主出嫁 同樣被丟鞋,布希嫁女兒可風光的很 中國歷史上有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作為總統相當古之君王,言行都會被加以記錄,所謂“起居注”是也。這場公主出嫁之事(雖然這個公主持著美國護照,也還是公主啊),不知道史官是否會寫著:OOO年OO月OO日,總統嫁女一人?還是OOO年OO月OO日,總統有女出嫁,席設官邸,禁人與聞?勿論藍綠思維,既然是國家元首,嫁女就是國家大事,身為子民,會對禮數加以批評,卻不會吝于給新人祝福!本應得到世(是)人祝福的婚禮(本人衷心祝福新人永結連理),卻變成老母再嫁的尷尬場面,府方難道只能矯情應對,沽名釣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