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痛苦篇─玉欣的話◎楊玉欣
2006/08/22 12:42:07瀏覽422|回應0|推薦4

自從我親眼目睹這個家族,有輕微病症的:能夠自己走路、吃東西(但都是邊拿邊搖晃著手中的食物,等送到口裡,食物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份量);中等病症的:坐著輪椅,還能說話,但也幾乎只有親人才能聽得懂他的話,而且,還得不斷重複他的話,以確定是否就是他要表達的意思;重度病症的:躺在急救擔架上不能隨意動彈,一種接近植物人形象的患者。

不需要想像力,只要你站在遠遠的角落,即使低著頭,用你眼角的餘光,你也一定難以相信所見到的畫面。若你身處在這樣處境的人群當中,你一定也逃不過對生命的疑問和悲傷;如果你再有一點想像力,或想繼續關懷他們,那麼,參與他們生命真正的折磨和無奈,才是我們真正的課題。

生命的關係是彼此依賴的網,而感情更是彼此依靠的港灣。就像孩子依賴著父母的教導,學習成長獨立;依靠著父母的愛和照顧,在挫折中茁壯堅強,直到建立自己的家庭;而夫妻之間更是彼此扶持,創造人生夢想的情境。這樣美好的生命鏈,沒有人相信有人會先退出。

是甚麼原因讓相依維命的伴侶選擇放棄  走得遠遠的,不見蹤影,忽然間,消失在這個世界中一般;經過無數個漫長夜晚,偶而回頭理性的想想,自己還在等些甚麼呢?等一個曾對自己說過:無論生病或健康、無論富有或貧窮,都會照顧、陪伴自己到底的人嗎?這個承諾還算數嗎?還是自己在等一個永遠等不到的夢呢?

看看自己生病的樣貌,連自己看了都會忍不住的悲傷;難道還要低聲下氣地求他回來嗎?

曾經聽朋友說,有一些病人要死死不了,要活又活不好,他們最悲哀的是:要麻煩別人,心裡極不願意;但不麻煩別人,又不可能自己處理。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有戚戚焉。當我發病之後,常需要別人的幫忙,那時,我的心情就像他所說的那種處境。

我覺得,生命常以兩難的姿態來考驗人,讓人生死兩難、愛恨兩難;提起、放下也兩難。難的是,不忍活著受苦,也不忍死去的失去;在愛生命的美妙之時又恨生命的無奈;想要提、提不起;想要放,又牽掛著,這樣的看見和感受,讓我不得不認真思考,自己在兩難之中的處境與抉擇。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我突然有一種明白。當生命經歷許多難處之後,就像一件泡過水的衣服,在水被脫乾的過程裡,讓它崩裂痛苦不堪;但是,當它撐過來時,會發現,它能在風中自由飄揚,真美好。這樣的明白讓我更能體會到:一切的艱難都是在鍛鍊我們的心,唯有我們的心經過歷練,才會有清澈的領悟和覺醒。

人的一生總有一天要尋找一條能讓自己從悲傷絕望中,轉化為寧靜安詳的生命態度。在面對迫切的凋零時,要讓它瀟灑;在面對生命的聚散離合時,要讓它自由自在;要覺悟當下的擁有,更要覺悟,放下、擁有的一切。  

這個領悟,讓我思索了好幾個月,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生命要如何轉化呢?如何能在迫切的凋零中瀟灑起來?如何能在生命的聚散離合時自由自在呢?  智慧真是從障礙和苦難中得出來的啊!

常有人問我,面對這樣的生命問題,最大的挑戰是甚麼?我也總是自問,在困難障礙中,我們挑戰的是甚麼?難道是分析障礙、面對障礙、克服障礙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障礙根本不值得我們挑戰,這樣只是對挑戰認識不清的誤解而已,因為,挑戰的目的,是要使我們成為智者。有這樣前提的障礙才足以稱為障礙;有這樣前提的挑戰才夠資格成為挑戰。因此,不能促使我們接近智者的問題,都不足以稱為障礙或挑戰。

另外,也常聽人說,這是上天的考驗。其實我蠻喜歡上天的安排,祂總是充滿驚奇和創意。

但是,說真的,我也不懂考驗有甚麼意義。不過,考驗聽起來蠻珍貴、也滿高尚,而且感覺上比經歷多了一份俠氣和義勇的氣魄。只是,我還是不明白,在苦難中要考驗我們的是什麼呢?是苦難的滋味?苦難的過度?還是苦難的真理呢?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苦難是在考驗受苦人的慈悲心。就像《聖經》裡說的:「你今天所受的苦,不會白白的受,總有一天,你要在這樣的事情上幫助和你一樣在同樣事情上受同樣苦的人。」這是受苦的人要有的認知,願意從自己的挫折中,發願幫助和我們一樣受苦的人。因此,受苦使我們成為接近仁者的途徑。

 在障礙和苦難中讓人更能看見自己的處境與執著,因此,也就更能超越自己的處境和執著,而洞見生命應有的寧靜力量。生命也能在寧靜中,發現強大且源源不絕的力量,這是人與上天角力後的覺悟。

看看身旁的人,很多人沒有在障礙和苦難中有所覺悟,因為,沒有覺悟就不能超越痛苦;而在障礙和苦難中有所覺悟的人,能夠放下或昇華原本覺得苦的事情,痛苦的感覺就消失了。

說到這裡,我常提醒自己,若我有這樣的念頭昇起時,就證明自己的驕傲。而這樣的驕傲也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宇宙絕不是我所想的那個樣子;宇宙的答案也絕非我所以為的答案。我所以為的,只是宇宙中被我看到的那個面向而已(就像瞎子摸象的道理一樣),因此,我總是提醒自己,事情有很多可能性,要接納和自己不同的期望和意見。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讓所有好的、壞的可能性,在我們心中來去自如,沒有執著;不執著好的,也不鄙惡壞的,只是讓那好的、壞的都隨著因緣出現,隨著因緣結束。對於事件、人物或思想,我們學習尊重和接納,我想,這就是我們要在障礙和苦難中覺悟到的放下、昇華、開闊和包容吧。

無論何種處境的人,就算是富有、健康、聰明或殘疾的人,都充滿著許多不如意、無奈、沮喪或無力感。而這些感受的出現,我想是因為不了解生命本來的面目。因為生命當中,生、老、病、死、殘的變化,就是生命本來的面目。就像佛教裡說的:「成、住、壞、空。」意思是,外在的世界會有生成、穩定、衰敗、消失等,這樣的循環,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過程當中,都不需要執著,因為,我們觀察世間的變化,就會明白,許多的擁有只是暫時的,它會衰敗、消失;但是,我們也同樣發現,也有一些東西是永遠不會變化消失的,例如,愛的力量、敬畏宇宙自然的力量、慈悲喜捨的修行、佈施發願的智慧……等等,我們知道甚麼是短暫的,甚麼是永恆的,那麼,也就更能夠面對生命中一切的變化無常了。因此,無論你正在哪一個階段或即將進入哪一個階段,都無須驚訝、無須惋惜、更無須悲傷。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讓自己在每一個階段裡能有所體會、能積極生活、積極幫助別人覺悟?而痛苦,絕對是覺悟的指導教授。

說到這裡,讓我覺得我好像在說甚麼人生大道理,很多人生大道理,要理解其實並不難,但是要活出這些道理中的瀟灑自在,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因為工作的緣故,有機會親眼見識到很特別的生命,有的生命我甚至覺得是到了生命的極限。那是一些活在生死邊緣的人,或者可以說,是活在人和非人之間的人。他們活在我們難以想像的處境中,以他們最大的力氣呼吸著微弱的空氣,維持著生命賦予他們的機會,那就是  「活過每一天。」每一天對他們來說,就是實踐他們所明白的真理:「愛自己也愛別人」的時候。當他們能在生命的絕境中活過每一個日子,他們對於這個真理的體驗也就越加堅定,而且,窮極一生奉行無疑。

就像我在故事中提到的病患朋友,他們用他們生命中最後唯一剩下的價值  悲慘的形貌,他們希望藉此來提醒社會、鼓勵他人。而當我還在忍不住哀傷的同時,我卻看見他們在奉獻自己、關愛別人的實踐中,得到了解脫。事實上,我並不了解他們「解脫」的是甚麼?也不明白這樣的用詞是否正確,不過,卻能篤定的感受到「他們像是解脫了一般的安寧平靜」。

我再一次領悟到,生命的圓滿就是對於任何變化無常的事情,能有高度的接受。不活在過去的習慣、認知裡,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快樂啊!

除此之外,生命中的每一個變化,都是給我們自由的機會;因為,每一個變化,都是讓我們學習放下的機會。而當我們看開了、放下了,那麼,我們也就自由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ku&aid=4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