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柯凱因氏症(類早老症)◎楊玉欣
2006/08/31 00:40:16瀏覽3131|回應0|推薦1

在兩年多前,罕見疾病基金會要成立之前有一場會議,那時與會的是各個病症的代表,通常是社工或家屬去參加。

那天,我比較早到,當我打開會議室的門,只看到裡面唯一先到場的代表是一位媽媽抱著一個孩子。當我看到那個孩子的臉時,我快速的把眼光立刻移開,不敢再看她們一眼。

不敢看的原因是,一方面怕我的眼光會傷到她們;一方面,是我自己本身感到很害怕。那個孩子不是像泡泡龍或魚鱗癬症,全身像燒燙傷或全身潰爛的那種類型,而是,她的母親才大約三十幾歲,但被她抱在懷中的孩子,卻有著一張比她還老的老太婆模樣的臉。

孩子的臉非常瘦小,而且像骷髏頭一般,像只把皮貼上去似的,眼窩也整個是陷進去的。她的身體雖然也非常瘦小,但在母親的悉心打扮下,穿著小小孩常穿的公主式洋裝、白色褲襪和粉紅色皮鞋,整個的感覺非常不協調。

在整個會議進行中,這個孩子多半是處於昏睡的狀態,偶而醒來張開眼睛,只見那雙眼珠子都是混濁的、灰白色乳化了的狀態,而且看得出來有智能方面的問題。

直到後來,我邀請她們上節目,訪問母親這個疾病的發展過程時,母親回答:「這個孩子在嬰兒時期都很正常,直到六個月的時候,才發覺她所有的生長機能都很遲緩。帶她去看醫生,醫生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只表示有的孩子長得快、有的孩子長得慢,這是正常的。」但她之前已生過兩個孩子,這個孩子算是家中排行第三的,所以,憑著母親的直覺,她覺得這個孩子一定有問題。

直到這個孩子兩歲的時候,她原本已學會的走路、說話等基本動作,反而都逐漸回到原點,彷彿在逐漸退化當中。於是,她立刻將孩子送到各大醫院做全面性的檢查,醫生也曾懷疑這孩子是否得了小腦症之類的疾病,但都不了了之。

一開始,她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個事實,於是,她想到,是否是因為住在台北比較擁擠、拘束,影響了孩子的發展空間,所以,她和先生就把房子賣了,回到台東的老家,希望能換個環境,讓這個孩子能正常的成長。但是,這樣做仍然沒有用。

於是,他們繼續求神、問卜,直到他們找到了知名的小兒遺傳科醫生林玄沛醫生。

林醫生診斷出這個孩子罹患的是一種叫做「柯凱因氏症」,又叫「類早老症」的疾病,這是他們經過前後五年的時間,才經由醫生口中得知的一個確定的病名。

但是,他們不能接受醫生所說的一切病症,於是,經由林醫生的介紹,他們認識了另一個罹患這個疾病的家庭。

當他們彼此相見的時候,才發現,兩個家庭的孩子,不僅外形一模一樣:眼窩深陷、臉型成倒三角形、老太婆的面容等,而且連肢體動作、生活習慣,以及發病的過程都完全相同。直到這個時候,她才接受了這個事實。

當我問道:「這個孩子有沒有做過什麼令妳印象深刻的事?」時,她回憶著:「有一次,我帶著年僅二、三歲的孩子騎著幼兒三輪車一起到離家較遠的雜貨店買零食;之後,她竟然也能自行騎著三輪車再到這家雜貨店買零食。當時,這個孩子已漸漸的退化了,無論是智力、體力等各方面,但她還是能獨力做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

這個疾病的發生有兩個原因,一是基因修補酵素的病變,一是隱性的遺傳。這個疾病老化的速度是別人活一年等於他們活十年,以一比十的驚人速度在退化。雖然這個孩子在十一歲以前是以一比四的速度退化;十一歲以後,才是以一比十的速度退化。但在這個疾病史中,仍注定他們很難活過二十歲。

愛篇

生命的濃度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精采味道;是一種會讓人常常懷念起的記憶,我稱它為「生命的味道」。

有一些人活著的方式,讓人覺得他們的精采,連死亡都不能攔阻;他們超越了生死的界限,跳脫了世間的規則,他們那種「我就是我」的積極堅定,是一個人對於人類的能力限制,以及對於自己的崇高敬意。

我常在想,生命的滋味,是否能用欣賞的角度,把它當作藝術極品來品嚐呢?那麼,苦澀也許就能多一點美感。就算苦澀的滋味難以下嚥,但也許能多一點點浪漫想像。這樣的想法在我遇見了書中那位計程車司機,聽見他祥和的語調之後,我才真正相信,這樣的生命境界是存在的。

說到幻想浪漫,這些字眼確實很少被用在病人身上,但事實上,在一些病患朋友的身上,可以發現這種心境狀態、這種態度的展現。那是任何外在打擊、外在挫折,都不能剝奪走的看待人生的樂觀態度;那是任何外在打擊、外在挫折,都不能剝奪走的內心祥和狀態。

發病之後,我深深體驗了兩種世界的存在:外在的世界是一種狀態,內在的世界也是一種狀態,沒有哪一種狀態能夠打敗另一種狀態,因為,它們各自獨立存在。當然,我們很難不受其中一種世界的優劣處境影響,但是,當我們明白了外在世界和內心狀態,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時,就證明了我們可以超越外在的或內在的任何一種缺陷,而找到兩種狀態的平衡點。

當我們活過了一些時間,經歷了一些成功和失敗,我們會開始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生命感覺,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人生價值不需要別人的評價認同,只需要讓自己在每一個時刻裡,找到安頓的所在。

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的意志力被無限的啟發和開拓。我們用意志力去堅持、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感覺。我們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明白,要找到生命的寧靜並不難,只是,需要挫折和時間的醞釀;需要長時間的堅定信念;需要相信尋找生命的感覺是值得的、相信改善痛苦的感覺是正確的,直到我們找到了安頓的所在,而這個信念也就被印證是正確的追尋了。

就像我們讀過聖人的教誨,我們也總要在生活裡透過事件的歷練來印證真理的智慧。例如,我們經歷社會的動盪紛亂後,想要尋找一條安定正義的道路,找到後來,我們發現,孔子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就是一條最基本的道路。為人工作的我們是否盡心?與朋友交往的我們是否信實?為人子女的我們是否盡到孝道;在家孝順父母,出外恭敬長上。這就是在生活中印證孔子說的:「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事父母能竭其力,入則孝,出則弟。」

我常和朋友分享這種印證尋找的過程。而每個人需要的安頓方式不同,有的人需要自己思索生命的問題;有的人需要以發洩的方式,疏通身體、心理的苦悶;當然,還有很多人,需要大量「愛」的感覺。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尋找一種屬於自己適應疾病的方式,讓自己在外在、內在,都找到穩定安寧的平衡感。

有人問我,要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文章?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怎麼樣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是一樣的。

我沒受過專業的文學訓練,也沒有受到寫作的啟蒙,只是,以前上過國文課,成績不算好,因此,我也不知道真正的關鍵所在。但是,我總認為,唯有「真誠」的文章才能動人;而受人尊敬,則是品格修養的具體成果。我認為,文章和生命很像,單純和自然就是精采。這話聽起來很矛盾,為何單純和自然等於精采呢?那麼,豐富華麗算不算精采呢?這個話題說來真是話長。簡而言之,我認為,順著「自然」的發展就是宇宙的原則;而單純能讓人遠離是非紛亂,回歸生命原始的純淨光明,因此,怎麼能說自然和單純不是最精采的呢?

說到這裡,我來分享一項我的休閒活動。我常在時間整點的時候,拿著電視遙控器,瀏覽各家新聞台的頭條新聞,看看各家電視台今天的決定。

每條新聞都代表一種社會現象或生命現象,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在相對的好壞當中,判定哪一些現象值得成為今天最重要的頭條新聞。這些現象經過不同的人整理、剪接之後,就能發現,這些剪接、製作新聞的人,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與態度。

我曾經看過同一則新聞,有一家電視台把所有質詢人強烈不滿的畫面剪接連串在一起,而這位被詢人則出現一個接著一個,答不完整的出糗畫面。這則新聞,碰巧幾位朋友都看到了,我們討論了這則新聞,出現了兩極看法。有人看完這則新聞,認為這位被質詢人真是太糟糕了,程度這麼差還敢出來當官,真是丟盡了政府官員的臉;而另外一種看法,是覺得這則新聞製作得太不厚道,其實可以不需要呈現如此極端暴力的畫面。而同一則新聞,有另外一家電視台放了一半激烈畫面,再放一半幽默畫面;同時,還有另外一家電視台,把這則新聞變成笑話,配上輕鬆幽默的旁白,讓人看完了還會發笑不止。

從一則新聞的製作,我們就能看出一個人如何理解一件事情:是用較多的善意理解?還是用較多的惡意理解?這就是關鍵所在。

在生活或生命的理解對待中,善意或惡意,是幸福與否的關鍵。就像書中的計程車司機,他用最大的善意待我,以他自己的艱難處境鼓勵我,我感受到他的善意,也希望自己有限的能力能夠回覆他的善意。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是,我們都願意以真誠善意分享生命心得、奉獻生命的關懷,因此,生命的交流沒有陌生、沒有距離、沒有分別,充滿感激。

在和許多病患朋友的相處中發現,有許多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有一種自己體會出來「沒有分別」的對待態度。他們不因為你是陌生人是親人,就對待你比較好或壞。他們認為,只要有緣能夠相遇,那麼,都值得以最大的熱情和真誠來彼此奉獻;他們只希望,他們的奉獻能夠讓相遇的朋友感到快樂自在。

說到這裡,我高興得不得不說,我有一個天大的幸運,就是經歷許多真誠和善意的生命交流,對象都是平凡的小老百姓及身旁的同事朋友,沒有特別的大事,都是一點一滴的小事,累積成說不完的感動故事。

因此,我實在覺得,善意是事情好轉的關鍵,就算事情不理想,也能從善意當中找到溫暖,因為,我們總會有做錯事的一天;也總會有希望別人以善意待我們的一天,因此,如果有機會,我們能成為給予的人,那麼,我們就要給予別人最大的善意。

我記得我讀過一篇李家同先生所寫的文章,述說他小時候父親如何教導他成為一位有教養的人。他說,在當時的年代,他父親是一位有名的商事法律師,客戶都是大企業的老闆,因此,他們家裡佈置得非常優雅,他們家的經濟狀況算是滿好的。從小,父親就帶他到世界各國邊工作、邊玩耍,因此,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美術館,他幾乎都去過了,所以,從小,他就是一位見多識廣、聰明可愛的學生,老師都很喜歡他。

有一次,他在學校裡跌倒受傷,老師立刻通知父親到學校來。那時,他父親的黑頭大汽車直接開到學校的操場裡,爸爸和他的司機衝過來抱住他。在那時,他發現,連爸爸的司機都是穿西裝的,於是,他心中昇起了一股驕傲得意的感覺。一直到他上了大學,有一次,在假期中,爸爸約他一起到墾丁的別墅度假。到了那裡,爸爸邀他到海邊散步,他們和往常一樣有許多談不完的話題。爸爸說到了最近關於死刑的社會案件;那時,爸爸說了許多反對死刑的想法,但是,他和爸爸的意見不同,他提出許多社會正義的觀點反駁爸爸,爸爸沒有和他辯論,只是靜靜的聽著。

突然間,他想起爸爸以前也當過法官,不知道爸爸有沒有判過別人死刑?於是,他問爸爸,「你以前有判過別人死刑嗎?」爸爸回答:「有。」

他曾判過一個殺人犯死刑,但是後來,這位死刑犯完全悔改了,並且在死刑犯服刑的過程中,他用盡各種方法,希望幫助這位死刑犯改判或減刑,但是始終沒有成功。

當他最後一次探訪這位死刑犯時,他看見在他的牢房裡貼著一張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照片,那嬰兒長得很可愛。這位死刑犯告訴他,這是他的兒子。他聽到的當下震憾不已,想到這個嬰兒就要這樣失去了父親,他感到非常痛苦自責。就在他要離開的時候,這位死刑犯交給他一封信,上面寫著:「親愛的某某法官,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努力,現在,我面對死刑沒有任何怨言,但是,我有一件事情想請求您幫忙,希望您能幫我照顧我的小孩,讓他受教育,不要像我一樣荒廢了一生。希望您幫助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他很好奇的問爸爸:「那你是怎麼照顧他的小孩呢?」爸爸對他說:「我收養了他。」那時,他正蹲在地上,立刻感到全身發軟:原來他就是那位死刑犯的兒子,而這麼愛他的爸爸竟是判他親生爸爸死刑的人;而他的親生父親是一個殺人犯!這樣青天霹靂的事情讓他嚇呆了好一會兒,後來,他回過神來對他的爸爸說:「爸爸,我們回家吧,媽媽可能等我們很久了。」

他扶著爸爸的手沿著海攤走回旅館。在路上,爸爸對他說:「兒子,謝謝你這麼快就原諒我了,我每天都在禱告,希望你能原諒我……」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們總會有希望別人原諒我們的一天,因此,當我們能夠以寬容來對待別人的時候,請不要忘了,這是對待人最好的方式;當我們能夠以善意來理解別人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這是最美好的生命交流。

希望

Hope

生命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就算一次的考試失敗,也不表示你是一個失敗者,就算這次考試失敗,你還是會繼續努力突破,下一次你就能拿到較好的成績;生命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決定了生命的成功失敗。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ku&aid=42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