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8/26 15:48:45瀏覽1325|回應0|推薦1 | |
成員:黃艷秋+(子)郭永賦+(女)郭向芸、 譚蕙婷+(子)黃仲麒+(女)黃仲薇、 陳淑萍+(女)慶怡君+(弟)張永霖、 張雁雯+(女)江宜蓁、劉嘉蓉+(子)陳品丞、 簡麗月+(子)林庚霆、何伯希、許牧民、鍾賢斌、 白聖秋(資策會) 緣起
拿到野訊旅行社的登山行程表:起床(2:00)-吃早餐(2:30)-出發(3:00)-登山口(4:30,3K)-三叉口(鞍部)(8:00,1.1K)-羊頭山(10:00)-登山口,吃泡麵(13:30)-蘇澳晚餐(19:00)-台北(21:30)。呵呵,3個半小時到三叉口,2小時攻頂來回,1點半就下來吃泡麵了,OK啦~依本團良好的登山經驗及行前訓練紀錄,雖然是親子,但個個也都還算勇健,行啦~ 出發
從登山口開始
在頭燈照射下,一開始就拉繩攀岩上升數公尺登上「登山口」,之後就開始了不斷的上坡。很快地,太陽露臉、身上流汗,大家都熱起來了。收了頭燈、脫了Gore-Tex外套,繼續上坡。就這樣連續走了2、3小時,漸漸已走到相當高的山上了。除了腳下的道路,兩旁已是陡峭的斜坡。在一次卸背包休息時,我脫下手套一放,手套順著坡度一路就滑了5、6公尺遠,心想,啊,沒手套了,這一路都得拉樹根、按石塊加上拉繩前進,沒手套可糟了,兒子也在一旁說:那個手套很貴耶!好吧,手腳攀著坡上的樹枝,冒險下去撿手套,不過這可真是大大的錯誤示範,因為要上來道路時才發現,垂直下樹還OK,但垂直爬樹上升還真有點難哩。 慢慢的,隊伍漸行漸長,林相從闊葉、小葉到針葉,我和小兒已從前段班走到中段班,一看錶,哇,走了4小時的陡升坡,已經快9點了,三叉口似乎還蠻遠的,這是怎樣?我們真的速度很慢嗎?不會啊,比照平時山訓的體感,一路沒有平路耶,只有上坡、上坡再上坡,拉樹根、按石塊、拉繩,然後再拉樹根、按石塊、拉繩,一路都是如此,遇到落差超過兒子身高的,我就從後面頂著他推上去,這樣一路4小時下來,對大人而言,就已經算吃力了,何況是小孩。心中漸漸感到很不安。 向陽坡到三叉口
在這裡等候我們這群後段班的領隊說,前段班已經出發約半小時了,後面攻頂的行程估計還要1小時,回程也是1小時。我掐指一算,不行,這樣過去回來,就算體力充沛,再回到這裡也超過中午12點了,回程完全不夠。想來想去,當下決定,我和小兒必須從三叉口提前回程。 待後面幾位夥伴陸續抵達三叉口後,領隊再次詢問決定回程的人數及意願。大家似乎累歸累,無論如何還是要給它攻個頂,才算是個完整,因此同仁都表示要繼續走,最後,由我帶領小兒及副總的女兒開始回程。 回程路
我估計下坡路至少仍要5小時,10點開始也要走到3點,看來表訂1點半的泡麵是不可能的任務了。我拿捏著一路上都只小休1、2分鐘,直到中午12點多,下到漂亮的「下雪森林」時,那裡有一塊比較平整的地方,停留吃午飯。 這裡長著很高、很直的樹,樹上沒有什麼葉子,但掛著一陀陀像綿絮般、淡綠色的寄生植物,從地上往上看,很像下過雪的森林裡,樹上積著殘雪的樣子,很美。 才一屁股坐下來,咬了一口巧克力蛋糕,不遠處積滿褐色松葉的地上,赫然出現一隻約莫成人食指粗細的綠色毛毛蟲,正在十分勇猛地蠕動前進。牠的前進速度相當快速,且不時變更方向,似乎是直奔我們而來,二話不說,立即背包上身,再出發! 經過毛毛蟲的刺激,大家一時生出一股前進的力氣,再行1小時後,方才停下二度午餐。雖是午餐,其實也就是喀掉一條營養棒的時間,鼓勵二個孩子,咱們再繼續走囉! 因為是下坡,我都是先走一段,再回頭看著二人陸續爬下落差(以防下坡時前一個人踢落的落石或落砂),同時我也就有手可以一路拍照。二個孩子下坡時雖然辛苦,但每次看到鏡頭,還是會露出笑顏,一副我還行的樣子,但其實,大家真的都累壞了。 才過了1點多,林間漸漸暗了下來,Oh,No,不會是要下雨吧?一路陡降,其實已經夠嗆的了,再來個下雨,就真的想翻臉了。大家能維持均速下坡,已經不錯了,每一步,都得好好踏穩、拉妥,決不可能是用跳的,或用跑的,兩旁可都是陡峭的斜坡,一路可都是堅硬的大石塊,哪裡磕了、碰了,可不是開玩笑的。 山上的雷雨 在山上遇到落雷,那可真是代誌大條了。這下子,哪裡都不能休息了,一步接著一步,一面緊張的從林葉間看著頭上的天空,搜尋可能的落雷處,一面安慰著孩子,我們慢慢一步一步走,可能就正好這朵雲在下雨而已,走出這裡就好了。
話雖如此,此時陡降約走了4小時,以這樣的速度,估計應該還有1個半小時的路。再走進一段森林後,真正的雷雨來了。 愈下愈連續的雨,一滴一滴的滴進了森林中,加上密度漸頻、聲音漸響的雷聲,大家的臉色都繃緊起來了。漸黑的林間,沿著迷蹤繩一路前進,時而不見拉繩的路段,兒子不禁小聲問道:媽咪,我好像沒走過這裡,沒走錯路嗎?是的,沒錯,因那時,大家還是一早摸黑上山的,所以對這區域幾乎沒有印象啊! 在雷雨中,一面走著,一面對後面的夥伴擔憂了起來,大家不知道如何了?我們先行了1個半小時的路程,那麼大家現在應該還在針葉林區吧?那裡很陡峭,希望大家不要為了躲那一陣陣的雷聲,而走了個重心不穩吶!後面的小朋友們,大家加油啊! 在擔心自己、擔心孩子、擔心夥伴們、擔心走錯路的複雜心情下,已經無法再顧及身體的痛楚。不斷地以攀岩的身手拉繩下來時,看到孩子需用比自己多二倍的辛苦來跨越落差、拉繩、攀石下降,對於自己貿然決定帶孩子來參團,感到十分自責。 3點15分,離出發已超過10個小時後,我們3人終於從3,009公尺的山上,再度回到2,002公尺高的登山口。這1,000公尺的落差,3公里的路程,沒有任何1公尺的路是輕鬆前進的。 回到巴士上,讓孩子們趕緊換上乾的衣鞋。喝過泡麵的熱湯後,兒子立即就睡著了。山上持續下著雨,過了4點多,夥伴們開始陸陸續續下來了,最後一位,6點回到巴士,拍拍手!12小時。 回家 在狹窄的巴士座位上,就算全身酸痛不已,還是只能忍耐的坐著。較難以忍受的是,巴士車上瀰漫的雜陳五味。食物的餘味、身體的汗臭、淋了雨的髮臭、脫了鞋襪的腳臭…。感謝司機大哥體諒大家的歸心似箭,除去雪隧前的塞車外,全程火力全開、一路狂飆。晚上7點多從登山口出來到平地,半夜12點已回到康軒大門口。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