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9 00:48:44瀏覽1376|回應0|推薦1 | |
《週末夜狂熱》、《閃舞》、《熱舞十七》、《名揚四海》、《西城故事》、《歌舞線上》、《星際戰將》……;話說歌舞電影的文本型貌,曾為80年代的影壇掀起一股狂熱風潮。然而,當一切的絢麗風華冷不防地進入睡眠議題後,直到《紅磨坊》的問世,才又再次解開歌舞電影美麗的封印…… 歌舞電影文類進化論 21世紀後的電影工業裡,自《紅磨坊》揭竿起義後,隨著而來的是《芝加哥》、《王牌製作人》、《夢幻女郎》、《聖堂佳音》、《嚮舞》、《吉屋出租》,以及目前院線上票房亮麗的《媽媽咪呀》。由此可見,如今蔚為風潮的歌舞電影,顯然漸在電影市場的眾多類目中,試圖開創另一片全新的樣貌格局。 有趣的是,當自成一格的文類(Genre),宛如細胞繼續分裂的過程中,隨著影壇歌舞電影的發展現象觀之,未料從中竟然又可再細分延伸出像是《獨領風潮》、《髮膠明星夢》、《歌舞青春》、《光芒萬丈》、《青春百老匯》……等作品,分流出另一條屬於「青少年文本的歌舞電影」。 歌舞電影和青少年次文化的對話 不論是美國的American Idol、大陸的超女、甚至台灣的星光幫……;由選秀節目所製造出青少年夢想成真的圓夢歷程,不難想見原本發展蓬勃的21世紀歌舞電影,天緣巧合地隨著這股社會現象,順水推舟地一再創作出像是《星光傳奇》、《我要成名》、《勁舞女孩》這樣的電影作品。且無形之中,似是可見歌舞電影市場,開始和整個社會氛圍底下的青少年次文化,展開一場意識型態的熱烈對話。 回歸現實面,當前除了選秀式的節目,各家電視台一個一個的開,且一個一個的收視長紅之外;校園藝能教育的生態環境裡,近年光是大專的藝能戲劇科系,在原本只有北藝大、台藝大、文化、政戰四所學校,現在更是爆增出台大戲劇系、中山劇場藝術系、台南大學戲劇系,以及樹德科大的表演藝術系……等八所學校。除此之外,高職教育的藝能科,更是大拜當前選秀節目所賜,每逢招生班班爆滿,甚至有些學校,一個年級在可以招到將近十個班級的情況下,校方更得為該熱門的藝能科另闢校地,另蓋專屬專用的教學大樓。甚至中國大陸那所鼎鼎有名,專門培養華人國際巨星的中央戲劇學院,每年表演系所開出30人的招生名額中,更是近達萬人前來爭相報名一試。顯然這群懷抱夢想的年輕人們,為的不過只是想圓一場,屬於自己的青春綺麗夢。 一體兩面的良弊之間 看過《霸王別姬》、《藝妓回憶錄》的人都知道,要型塑一個優質成功的專業藝人,其過程是何等的艱辛與不易。尤以選秀節目的成功,加上青少年歌舞電影的推波助瀾下,倆倆輝映相得益彰。且試從社會教育的觀點來看,這等現象確為藝術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的這塊硬土上,因著反覆地深犁變得相對柔軟許多。 然而,當「全民皆可當藝人」的景況,隨著整股風潮竄流至藝能教育(甚至Audition)的生態環境時,導致學生(或演員)在整體標準的遴選上,無奈我所看見當整體感全面降低時,就算報名的人數再多,甚至多到可以「海選」那麼多時,究竟最後選出來能用的、能磨的、願意被磨的可塑之材,算算真有幾人? 年輕人懷抱夢想並沒有錯。但是,撇開選秀節目與歌舞電影的心靈迷幻藥,端視藝能產業如同各行各業一樣,除了也是需要花時間、花功夫培養的後天努力外,甚至還得添上幾分「祖師爺賞飯吃」的先天條件時……;與其年輕人成天想像自己就是那些幸運的劇中人,不如認真唸書習得終生永久的一技之長(即或所學的一技之長仍是藝能的話),想想還是比較腳踏實地些…… ※建議延伸閱讀 侯剛本(1999),《戲說粉墨的青春》,亞細亞。 侯剛本(2007),《奇妙影城》,宇宙光。 鍾欣凌(2002),《學校好好玩》,大田。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