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2 11:01:09瀏覽1362|回應0|推薦2 | |
《幸福的三町目》,是部非常溫馨且極具人情味的日本電影。講的是當年東京鐵塔在搭蓋時,鐵塔旁某個街頭巷尾的小市民們,認真生活努力圓夢的感人故事……
又一市井小民的勵志佳話 阿雪阿姨,是我小時候住在我家斜對面,那個專靠幫忙街坊三姑六婆們,修指甲拉拔兩個孩子長大成人,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單親媽媽…… 據說阿雪阿姨是個沒唸過書的童養媳。雖然他目不識丁,但為人卻是非常地親切和靄。除了修指甲的技術了得,但偶爾為了貼補生計,也在家裡兼做一些縫縫補補的家庭代工。印象中,阿雪阿姨是個非常勤勞且認真認份的市井小民。即使常常串在是是非非的三姑六婆圈子裡,仍舊是個不多話且厚道的人。 由於鄰舍那群吃飽沒事幹的三姑六婆,因為覺得阿雪阿姨人不錯,加上兩個孩子功課又好;於是,三天兩頭有事沒事地便請他來幫他們修指甲,或者熱心地幫忙阿雪阿姨到處接些Case。且看幾個女人大伙兒「心照不宣」地幫助一個目不識丁,又要養活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渡過喪偶艱苦的生活難關。 至於為什麼阿雪阿姨會變成喪偶的單親媽媽?後來我從鄰居「路透社」所傳回來的消息得知,好像是他先生行船失事的樣子……;不過,畢竟這樣叫人提了就難免傷感的事,大家好像也就很有「默契」地避而不談。取而代之的話題,反而都是處處找機會,誇獎阿雪阿姨修指甲的技術真好,或是誇讚阿雪阿姨把一雙子女教導地多麼地懂事與乖巧。 記得阿雪阿姨的兩個小孩,和其他向來貪玩的街坊鄰居孩子們很不相同。且看小朋友放學後,通常都會聚在一起玩耍遊戲。然而,他們家那對姐弟,反而一回家就是關在家裡乖乖寫功課複習作業,寫完功課複習完作業,便是幫忙媽媽做些家庭代工。 可能是阿雪阿姨年幼輟學,加上熟年喪偶的緣故。於是,在他的信念裡,總是相信「知識就是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的不變定律。也因著在他如此這般的堅定信念,加上兩個孩子也非常用功向學之下,後來聽說阿雪阿姨的一雙兒女,分別陸續考上了北一女與建中。此後,一夜之間阿雪阿姨教育子女的事蹟,頓時成了整個街頭巷弄,大家傳為佳話的勵志故事。 寒窗苦讀,揚眉吐氣 看著阿雪阿姨兩個孩子漸長,即或他們姐弟在求學歷程中,都沒花到母親勞力辛苦賺得的半毛錢拿去補習,照樣可以考進人人羨慕的台大。不過,向來本就不多話的阿雪阿姨,就算兒女如此秀異出眾,阿雪阿姨反而還是繼續選擇和往日一樣,安靜低調且認真認份地為每一位鄰 後來,慢慢聽說阿雪阿姨較少出門幫鄰居們修指甲了。原因是因為年紀漸漸大了,加上眼睛花了,身體又不太好,家庭代工也做不太動。於是,眼看著全家多年來扮演生計來源的母親,漸漸年邁氣衰的此刻,靠著三姑六婆們又是一陣想方設法的到處介紹,最後則改由那對姐弟放學後,串在一戶又一戶的鄰舍家中,靠著到處兼家教,幫忙辛苦大半輩子的媽媽維持生計。 有段時間,因為我去唸劇校很少回家,所以對阿雪阿姨那一家人,自然而然地就在八年坐科如一日的「拿頂下腰」與「西皮二黃」中,漸漸淡忘了他們的生活故事。直到有天放假回家,看見他們家的門口,竟然貼著「出售」的紅單時;於是,輾轉又是透過街坊鄰居們的口耳相傳得知,原來阿雪阿姨他那孝順的女兒,自從台大畢業後因為事業有成,被公司調到舊金山當主管之後,便把阿雪阿姨一起接過去美國享福了。至於阿雪阿姨那個成材的兒子,聽說好像畢業後,也順利地留在台大醫院當醫生…… 昨日夢境,觸動鄉愁 或許當人漸漸地老去後,遂很容易觸動過往那堆念舊的鄉愁…… 某個夜裡,透過夢境竟然把我帶回到泛黃童年,好似電影《幸福的三町目》的兒時場景,細細再次重遊每一段,腦海中漸行漸遠的模糊場景與泡影回憶…… 眼看著夢境眼簾一幕幕,老家巷口那棵孩子們每天放學,集合點名的老樹秘密基地;還有門口那條大家總是一起拿著粉筆,畫著「過五關」、「跳房子」的僻靜小巷;甚至雜貨店楊媽媽對面那幢老舊日式木屋空地前,男孩們一起打彈珠、玩尪仔標的歡樂場景…… 夢醒前,餘光瞥見阿雪阿姨家門口所貼著那張「出售」二字的紅單時,頓時又是再一次地喚醒我,那段即將快要消失湮沒的塵封記憶……
鄰舍有情,人間有愛
長大後,劇校出科畢業的我,雖然沒有畫著大濃妝,穿著厚重繁贅的古裝行頭,隨著鑼鼓點兒與絲竹弦琴,咿咿呀呀地唱著京戲。不過,如今白天化身觀察人生百態戲劇導演的我,深夜同時又是個紀錄人生百態敘事作家的此刻。回想那段屬於自己的童年往事,好似電影《幸福的三町目》》的生命腳本時。故事中,不論是阿雪阿姨、阿雪阿姨的一雙兒女,甚或那群不斷為阿雪阿姨創造工作機會(修指甲、找代工、介紹家教)的三姑六婆們……;回首整台戲所有的主要演員、次要演員,甚至每一位進進出出的客串演員們,同心為著阿雪阿姨一家人,所共同編織的那一段,幫助弱勢家庭渡過難關的動人故事;直到如今,人生經歷幾番滄海桑田後的我,現在總算看懂了整個故事背後,每個鄰舍們為著這個家庭所串起點點滴滴難以言喻的動人溫情。甚至這份由鄰舍們所為他們一家共同營造的動人溫情,如今竟又成了我那畝鄉愁記憶中,永不褪色的又一處《幸福的三町目》......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