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中~后豐鐵馬道之旅
2011/11/30 23:00:26瀏覽2672|回應1|推薦36

【舊山線造樂活風】

后豐鐵馬道是指后里至豐原間的自行車道,原為於1997108廢止的台灣鐵路管理局舊山線所改建,於2005417啟用。

后豐鐵馬道起點在豐原國道四號線高架橋下方,終點至后里馬場,全長共4.5公里

后豐鐵馬道與東豐綠色走廊的分歧點。

后豐鐵馬道前段一側修有木棧道傍清流水,漫步其上應該也頗為愜意。

經特別設計的后豐鐵馬道沿途路燈,圖案成陰陽相映之趣味。

八寶圳。為創設於1824年的台中地區灌溉用水圳,其水源取自大甲溪,由石崗水壩流下

首由蔡正元於道光四年(1824年)開鑿葫蘆墩街放屎溝(今之豐原排水門)上游,之後將埤圳主權讓給軍功寮人士林秋江,改名為「秋江圳」,然至今一般人仍以八寶圳稱之。光緒19(1893),日軍據台前一年,為引水灌溉潭子鄉聚興一帶之土地,由阿罩霧林朝棟投資工費五萬元,開鑿放屎溝至聚興間之圳路,並於日明治28(1895)日軍據台後竣工,此時,八寶圳的建設其影響範圍僅限於豐原潭子一帶。

八寶圳旁的瞭望亭,造型有點單調呆板。

后豐鐵馬道旁的田園風光。

行約三、 四百公尺 即可抵達著名的花樑鋼橋了。這座橫跨大甲溪的鐵橋,是昔日舊山線的四座鐵橋之一,完工於日治時代,歷史超過百年,已被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

花樑鋼橋是舊山線鐵路線最南端的景點。1997107~8日,后里-豐原間新舊山線切換,大甲溪花樑鋼橋與九號隧道比舊山線其他路段先一步走入台灣鐵道之歷史。

鋼橋由六孔桁樑構成,是下承式曲弦椼架,每孔62.41m,全長 382.2公尺明治39(1906) 1111開工,明治41(1908)410日竣工昭和10年(1935),台灣中部發生大地震,舊山線嚴重受創,橋樑全部損毀,現在所見的大甲溪鐵橋,即是地震後重建的模樣,後來還通過了九二一大地震的考驗。

大甲溪上的水閘門。

由花樑鋼橋眺望曲折迂迴的大甲溪。

另一側迥然不同的大甲溪北岸,屬易滑動山坡與寬大的河面,可見到岩層嶙峋分明。

九號隧道的南口。隧道南口上有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氣象雄深」。九號隧道是舊山線九座隧道中最長的隧道,也是后豐鐵馬道最具特色的路段。

九號隧道建於西元1908年,全長1273公尺,南北向通風條件良好,原為磚造結構,在19354月大地震後重建改成混凝土結構。

隧道內的照明條件頗佳,避車凹處展示著日治時代舊山線的老照片,要特別停下來才能逐一瀏覽,緬懷往日時光。

隧道的北口有後藤新平所題的「潛行不窒」。後藤新平是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內著名的民政長官,奠定了日本統治台灣的現代化基礎。隧道上,日治時期的字跡斑剝難認,倒是現代地方父母官題字張揚跋扈,隧道屬於歷史建築,斗大的落款明顯與隧道格格不入,亦破壞隧道的建築本體。如此不尊重史蹟的作法顯得荒謬可憎,毫無文化素養可言!

老榕垂枝成頂拱。

隧道北口大約位於后豐鐵馬道2.8公里處,餘程僅剩1.7公里,左路續往后里馬場。

路口的指示牌。

天清氣朗,御風徐行。

樹蔭成傘的休憩廣場。

右轉穿過涵洞即為終點后里馬場,再原路折返。

后里以馬場著稱,歡迎牌想當然爾以馬頭做造型。

綠意盎然的鐵馬道。

樸拙有趣的「鐵馬停車場」。

隧道北口附近的腹地廣大,內有昔日看守隧道的軍隊營舍,營舍旁各有一棵老樟樹(圖右)及老榕樹,並列相倚,被稱為「夫妻樹」,這裡是后豐鐵馬道途中主要的休憩區。

樹下休憩的木椅,看起來是由當地居民以各式木料拼做而成。

再回九號隧道南口。

大甲溪畔見釣客身影。

八寶圳旁的魚塭,也是釣客群集。

輕騎遊走后豐鐵馬道,沿著舊山線體驗昔日火車穿過隧道、越過大甲溪,當真符合童謠「火車快飛」的曲意!

CJ於后豐鐵馬道紀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5886904

 回應文章

三推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后豐鐵馬道
2011/12/04 21:21
很好的遊憩路線
很好的分享
C J(kocj) 於 2011-12-06 22:08 回覆:
這是一條輕鬆愜意的單車道,若有機會不妨安排前往踩風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