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0 23:33:12瀏覽3587|回應0|推薦36 | |
【國土裂痕銘永恆】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相信很多人已經進入夢鄉,CJ當時則正巴著電腦與不日即將發表的書面與口頭報告揮汗奮戰 ing~~剎時,天搖地動共持續102秒,台灣南投縣集集鎮境內發生芮氏規模7.3、深度8.2公里的強烈地震,為台灣近百年來最大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的地震災害之一,即使大地的傷痕在時間流逝後已逐漸復甦,但相信不管親身或間接經歷過的民眾,定對當時天崩地裂、山河變色造成家破人亡的畫面餘悸猶存,永難抹滅。 當時的台中霧峰地區因車籠埔斷層劇烈錯動,造成地表破裂面延伸達96公里,政府及學者專家認為霧峰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震後地貌保存完整,遂規劃改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做為防災教育之活教材,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921地震教育園區」,由自然科學博物館經營。 停車場設在乾溪旁的河濱空地,可避免車輛直接進入園區,造成保存物的破壞與毀損,再沿此道樓梯登上入園的橋樑。 橋上拱形棚架營造時空隧道之感。旁有枯山水造景,是以碎石舖成的台灣形狀,其上大石置於台灣中部,象徵921大地震的震央;橋面與矩形石椅側邊刻畫著當時地震儀測得之震波為紋飾。 眺望乾溪,可觀察車籠埔斷層穿過乾溪河床的地貌痕跡。當年921大地震發生時,車籠埔斷層錯動抬升,隆起破裂的地表就是從乾溪河堤經過光復國中操場、校舍、穿過馬路向北延伸。 乾溪河堤整修的自行車道與步道,成排的台灣欒樹迎著秋陽,蒴果苞片色彩繽紛斑斕。 過橋首先入眼的是園區入口一棟沿著沿操場跑道弧線興建極具獨創且新穎的建築「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整體為圓弧形,組成複雜,全館沒有樑、柱系統,其特殊性及困難度均屬國內外首見。這棟建築曾於2004年榮獲台灣建築獎、2006年榮獲第三屆WA中國建築首獎等獎項,吸引國內外建築專家學者前來取經。 面積逾千坪的「921地震教育園區」(圖引:http://www.921emt.edu.tw/content/about/about03.aspx),園區分為第一期工程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地震工程教育館(二期)、及未來防災教育館(三期)。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在2004年9月21日完成後對外開放,二、三期完工後於2007年9月21日啟用,整體一至三期工程亦於當年獲得第六屆「遠東建築獎」傑出獎首獎。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內部。館內沒有樑、柱系統,全以82根12公尺高、24公尺寬、10公噸重的預鑄預力水泥板組成,創台灣近代建築史首例。 隆起的土層,即是當初 921地震留下的車籠埔斷層之土象段落,館方將它兩邊用水泥隔起予以保留,土堆上則分別標示不同的土質。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的建築設計,以線性構成猶如針線縫合大地傷口為概念,呈現出序列的敘事空間結構紀錄,保存921地震斷層遺址的景觀,連結現址與過去的共同記憶,透過真實地貌及認識地球地震科學的知識,讓觀眾體現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的關係(文引官網:http://www.921emt.edu.tw/content/exhibitions/exhibitions01_02.aspx)。 參觀廊道單純以PC板和玻璃建構而成,透過玻璃牆向外看,操場上被斷層錯動力量扭曲成高低差 兩公尺 的大隆起,給予民眾最直接的視覺震撼。 由本館的的玻璃門走出去,即為車籠埔斷層經過之所在,入眼因921地震隆起的跑道線,見證921的大自然力量。斷層上方有一層如雨傘般的大型薄膜,透過鋼索串起薄膜遮棚和玻璃廊道。 建築師邱文傑表示:鋼索代表針線,透過針線縫合地震的傷口,象徵新生。在斷層線上蓋建築不是為了紀念,而是教育台灣人更有因應地震的能力。 原來司令台的局部予以保留,階梯成了來賓留影的最佳據點。 玻璃建構參觀廊道外牆倒映著鋼索串起薄膜和廊道,形成有如地震波動的畫面。 室內、半戶外至戶外的三種建築空間虛實相映,橫跨在破碎的斷層線上,既縫補傷口,又讓傷口呼吸到自然氣息氣,在時光撫平下逐漸痊癒。 隆起、破碎、高度相差 兩公尺 的破碎跑道線,景象凝結在地震發生那一刻,大自然憤怒的力量令人怵目驚心。 館內亦傳達最新地震災害的資訊,展出大自然無情力量摧毀一切的景況,隨時提供民眾因應災變的能力。 地震工程教育館之毀壞教室展示區,以毀損教室做為保存館部分,運用壓克力取代鋼筋混凝土和鋼構,當作樑柱支撐傾毀的教室。 壓克力板如何作為建築的樑柱結構?邱文傑與日本結構設計師渡邊邦夫等人研究後,認為半倒的教室柱子,周遭以壓克力板支撐,一樓倒塌的教室也以壓克力板撐住,可讓遊客看到真實的地震全貌。 邱文傑建築師將其中一座水塔命名為「時間膠囊」,把設計圖藏於其中。他認為「整個園區就是一個時間膠囊,留下這個文明最值得紀念的東西。」 民眾在此區可由建築物結構了解樓房安全的重要。 地震工程教育館的玻璃外牆,大王椰子與台灣欒樹疊影成畫。 地震工程教育館內分為「安全的家」、「先進樓房減震技術」、「公共安全」、「遊戲角」等主題,透過多媒體介紹與模型操作的方式,提供來賓從做中學的機會,進而了解地震成因,培養防災應變能力。 倒塌最為嚴重的北棟校舍,可以看到原為三層樓的建築併為一層,令人視覺與心理都受到強烈的震撼與衝擊,只能說強震發生在深夜無人上課,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拉起巨型棚架,完整保留傾圮一地的斷垣殘壁,見證地牛翻身無堅不摧的力量。 沿著倒塌破敗的教室鋪設階梯棧道,近距離目睹大自然黑暗的破壞力。 利用原本光復國中活動中心改建成的影像館。 館內集結了921地震相關照片及影音資料展示主題,展館內還有地震體驗屋與3D劇場區等。 原本平直的鐵軌在地震的威力下變形扭曲,宛如甩動的彩帶! 防災教育館充滿現代化的結構,使資料展出的空間變得生動有趣。 館內展示:「人與自然」、「地震現場」、「救難組織」、「防災西遊記特展」、「解說服務」等主題,讓觀眾藉此了解救災及避難知識建立正確的防災觀念。 館外「防災西遊記特展」的宣傳,以厚實的鐵板鑄成皮影戲偶效果,亦可當作藝術品觀之。 防災教育館外型極具特色,右方這棟圓形套疊狀的建構是洗手間,酷吧! 由震毀之光復國中游泳池改建921地震親水池,不過去的時候沒遇上噴水時段。 遠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沿著山林起伏、低調含蓄的建築線條,呈現建築師所要傳達的「目睹大自然的力量,人類會學會謙卑。」之理念。 雖然至今已整整過了13年,但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親眼目睹當年留下的滿目瘡痍:扭曲裸露的鋼筋、歪斜斷裂的樑柱、頹圮崩壞的牆壁……瓦礫堆中埋藏台灣人最深的痛楚,這決不是個讓人「愉悅」的旅遊景點,因為建築師並不是營造人定勝天的誇浮,而是真真實實的紀錄了大地的裂痕,本著「用建築穿針引線、縫合921的心靈與地理傷口!」理念,讓民眾在參觀921地震教育園區震懾於大自然無情之際,體認生命無常之時,凝聚台灣人民浩劫餘生下生命共同體的相互珍惜與尊重。 921地震教育園區官網:http://www.921emt.edu.tw/index.aspx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