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寶姬路城展翅白鷺姿
2025/01/09 23:50:30瀏覽89|回應0|推薦7

姬路城位於兵庫縣姬路市,聳立在姬山的高台上,前身是由武將赤松貞範於1346年建造的「姬山城」;豐臣秀吉入城後,對城堡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並將城堡更名為「姬路城」。戰事平息後,城主本多忠政對城堡進行維修和擴建,於1618年大致完成了現在的規模;之後的400多年間歷經大大小小的戰爭,但以大天守為首,存放武器的樓塔、城門、石牆等等的建築物以及圍牆、護城河等土木建築物都完好的保存著,是日本現存十二天守之一,被譽為木造建築的最高傑作,是日本政府指定的國寶及國家特別史跡,亦為日本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姬路城體現了江戶時代日本最高的造城技術,被稱之「日本第一名城」,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十分壯麗恢宏,因此有「八方皆正面」之美譽,是日本建築愛好者必訪的古城。

姬路城被譽為近世城堡建築的最高峰,在1931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姬路城亦為日本百選名城,還與熊本縣的「熊本城」、長野縣「松本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

人孔蓋上的姬路城圖案,非常細緻詳實。

內護城河上的櫻門橋

護城河最寬處有34.5公尺,平均寬度20公尺,深約2.7公尺;在櫻門橋右側約100公尺處有護城河遊船的碼頭,可買票搭船。

大手門,或稱「追手門」,是姬路城的正門,以「高麗門」風格建造的大型城門;現今之大手門為1938年新建。

姬路城配置圖(圖引「樂吃購!日本」網頁)。

三之丸,有寬闊的草坪,並種有多株櫻花樹,是春季賞櫻和野餐的人氣地點。 

世界遺產姬路城」石碑。姬路城在1993年時,與奈良的法隆寺等一同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為日本首批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當時姬路城三之丸廣場正在舉辦「鏡花水月」冬季點燈活動。

姬路城的大天守,由池田輝政於1609年建造,共5重7階的建築物,城基石牆高14.85公尺,天守閣高31.5公尺,因此天守閣最高處為92公尺,為日本現存12座天守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天守下方的渡櫓,曾用來儲備戰時所需的鹽,因此又被稱為「鹽櫓」。

三丸廣場西側,可看到多座天守和渡櫓共構的美景。

姬路城其中核心建築部分,為位於東南面的大天守和西小天守、乾小天守、東小天守等相連組成「連立式天守」,被譽為近世城堡建築的最高峰。2009 年到 2015 年間,天守經過「平成大修理」的大規模保存修復工程處理,灰瓦白牆氣象一新,氣勢渾然雄偉,展現「日本第一名城」的氣派。

大天守大柱展示場,展示著姬路城天守閣修復時所拆下來老朽的舊西大柱及敷樑,參觀民眾可近距離觀察。

姬路城入城券售票處。目前入城料1000日圓,「姫路城・好古園共通券」1050日圓。入城相關資訊參見官網:https://www.himejicastle.jp/cn_han/ 。

姬路城在4月6日「城堡日」及12月11日「姬路城登錄世界遺產登錄日」這兩天可以免費進入。不過,屆時參觀人群超級無敵多,極其非常擁擠!

第一次前來姬路城正適逢「城堡日」,當年在天守閣裡遊客摩肩擦踵,被人潮推擠向前行,完全不知看了什麼天啊,唯一記得的是出來在三之丸的櫻花樹下野餐,吃飯糰喝烏龍茶,周圍盡是櫻吹雪……崇拜

這趟為第三度前來,主要是聽聞姬路城將要針對外國人加倍收費,於2026年春天左右調整門票價格,實施後針對外國人入城料金約提高至4千日圓,因此趕在漲價前衝一波。

菱之門,為二之丸入口,因支撐城門的柱子上飾有「菱形」花紋而得名;採用不規側的「枡形虎口」設計,僅在城門左側有一道石牆。

菱之門為姬路城內最大的城門,是昔日守城衛兵站崗的地方,保存安土桃山時代的櫨門樣式,門的正面橫柱裝飾有木製花菱,窗櫺塗布黑漆並以金箔花紋裝飾,建築精美繁複,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三國堀,為方形狀的水塘,根據江戶時代史料,此堀作為儲水池之用,有防火備水功能,是姫路城的重要水源。水面可看到「連立式天守」的倒影。

い之門

ろ之門

姬路城從入口到最後的要塞天守閣,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門和宛如迷宮的通路,可以防止敵人的入侵。原本姬路城的城門多達84座,用《伊呂波歌》的順序命名,如今現存的門僅有21個。

姬路城的「櫓」和「土塀」城牆上有無數個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各種型狀的洞稱為「狭間」,為射撃用的箭孔,據說姫路城的「狹間」有997個之多,還可形成牆壁上的裝飾孔。盡頭在整修的為は之門

設置在牆角與壁面上外觀突出狀,下方有細長空隙的設置稱為「落石」,用來投石、射擊火槍、灑熱湯的防備設施。

に之門,正面附有格子的武者窗。

前方為「二之櫓」,後方為連立天守的西面,由左至右分別是:乾小天守、大天守、西小天守。

早開的櫻花與櫻花樹紅葉共同伴襯姬路城。

ほ之門,為本丸入口,右側有名為「油壁」的築地牆與水一門分隔。

ほの門附近天守牆垣上一塊跟牆面旁邊其它石塊不同的石片,還用網子圍住。 

這塊用網子圍住的是姥ヶ石」(婆婆石),相傳羽柴秀吉(之後的豐臣秀吉)1580年時,在負責增築姬路城的三層天守閣時,曾因為沒有足夠的築城用石感到煩惱。 住在城下町賣燒餅的一位貧窮老婆婆得知之後,慷慨捐出舊的石臼讓秀吉築城,之後人們也跟著捐出石製器具幫助築城。

水二門

瓦片上的花紋:燕尾蝶和桐木花,屬於池田氏族,池田氏族是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城堡的首任城主。

水三門

右方為乾小天守與大天守。

二之渡櫓和水五門。經過無數迂迴錯綜的門路,終於來到進入了大天守的門戶。

層層屋簷錯落有致。

參觀天守閣內部需要脫鞋,把鞋放在塑膠袋內自己提著走;秋冬時分,天守閣內的木質地板較為冰涼,建議穿著厚襪。

地下1階的空間配置。

地下1階的雙重門,在外、內側設有門閂,兩層的防禦下,當門閂插上時,便無法進入天守裡面(很暗,拍糊了尷尬)。

地下1階的便所設置處。

天守閣內的樓梯陡峭,而且樓層越高越窄小。

1階南側,↑圖左方為宴客大廳。

俯瞰「備前丸」,此處原本建造姬路城的池田輝政及其家人等所居住的宅邸,在1899年一場火災中燒毀,現在僅保留著廣大的空間。

姬路城在平成時代進行的大整修中,使用的是姫路市「光洋製瓦」公司以船津町盛產優質黏土在1,150 ℃的窯中經2至3個小時燒製成氧化銀色而聞名的「いぶし瓦」高級瓦片,堅固耐用的品質與美麗的色澤,讓重生的姬路城更加大放異彩。

姬路城歷史介紹,年代表說明牌。

走廊牆壁上設有可以擺設長槍、鐵炮等武器的「武具掛け」。

火藥及火繩。

六角形金屬物「六葉釘隠し」,據說是建造當時為了將固定樑柱的釘子隱藏起來,而在外觀加上六葉形的金屬物予以裝飾。

出格子窓(格子凸窗),將窗框外建,裡面還有一層防護的木扉,可以防止敵人入侵和箭矢彈丸攻擊。 

破風之間,破風下閣樓的空間。對外設有細長格子窗,從內部可以作防禦或伏擊之行動。

破風簷下設有細長格子窗(橘圈處),內部即為「破風之間」。

自3階遠眺戶外景觀。

武者隠し,在3階的四個角落設置了隱密的小空間,若有外敵入侵到城內時,士兵即可躲在這裡埋伏應戰。

石打棚,其作用為監視或射擊,是個能使士兵方便應戰的平台。4階石打棚的下方則設有稱作內室的倉庫(右圖)。

東西兩大柱,是支撐著天守閣的主要結構。東大柱,是一根直貫穿從地下一樓一直到五樓,高約24.6公尺,在昭和年間翻修時還使用了來自台灣的檜木替代。

西大柱,是昭和時代大修時替換的檜木柱,柱和樑的接合處在昭和大修理時以鐵板進行了補強。

6階出入口,此為天守的最高樓層。

在6階書院風大廳當中有設置「刑部神社」,供奉姬路城的守護神刑部明神(又稱長壁明神)。

相傳,宮本武藏受到姬路城城主委託調查天守閣裡出現的異象,武藏踏上天守閣頂樓後,面前出現了自稱為「小刑部大明神」的女子,告訴他這裡的妖怪因為害怕武藏而逃跑了,並賜與一把名為「鄉義弘」的寶刀作為謝禮後便消失無蹤。至今,姬路城天守閣最上層仍設有「刑部神社」供奉刑部明神,落實這則傳奇。

天守閣頂上的鯱鉾。鯱鉾為擁有虎頭魚身外型的神話生物,因而被作為防火守護神裝飾於屋頂之上。

常見古城的守護神鯱鉾據傳原是雄雌一對,一個張口的雄鯱、一個閉口雌鯱,但姬路城的鯱鉾兩邊皆是閉口的雌鯱。

據說是在昭和時期進行整修時,因不明原因僅存一尾雌鯱,當時只能對比僅存的雌鯱進行修補,於是兩尾皆復原成了雌鯱。

自6階眺望JR姫路駅方向。由前至後:很多遊人的備前丸、散置白色燈具的三之丸及筆直的大手前通り。

眺望東面的姬路公園,左側隱約可見的斜屋頂磚造建築為姬路市立美術館。

自6階下樓。

5階內部,右方巨柱為東大柱。

自5階眺望姬路城東側,防禦力較強的「搦手」範圍,左前方為と之一門

東小天守所展示天守閣木造結構的1:20 比例模型。 天守主要是由一系列樑柱以格狀架構形成,而不是由厚重的外牆支撐,最大支撐整個主體結構的是靠中心的兩根大柱承受建物最重的部分。

昭和大修理的說明板。

櫥櫃裡展示姬路城的文物,有各種裝飾的鬼瓦。

姬路城模型。

自東小天守遠眺。

東小天守出口。

姬路城天守閣出入口步道。

眺望菱之門與西之丸方向。

乾小天守、東小天守,後為大天守。

備前丸大廣場,可近距離的欣賞姬路城大天守,是攝影熱門地點。

姬路城大天守為望樓型天守,五重七階的結構,正面看屋檐上的唐破風、千鳥破風、比翼入母屋破風、入母屋破風分布在五重白色建築上,瓦簷線條相當優美,宛若白鷺展翅之姿,故有「白鷺城」之稱。

天守閣的東南有個稱為「帯曲輪櫓」之處,別名「切腹丸」。原本是練習射撃的地方但是因為這個地方陰森而且有觀看席,在中間又有個井因而有這個別名,實際上沒有任何切腹的記錄。當時圍著無法下去一探究竟。

這面城垣中間出現一片切割特別平整的石塊,是民眾捐獻的石棺。

り之門,高麗門樣式。

眺望大天守,右方為與り之門相連的太鼓櫓。

お菊井,據說是日本知名幽靈怪談《皿屋敷》發生的地點。

傳說姫路城第9代城主小寺則職的家臣青山鐵山圖謀奪城反叛。當小寺則職的忠臣衣笠元信察覺到青山鐵山的企圖後,便讓自己的小妾阿菊以女傭身份潛入青山家中刺探情報,以阻止陰謀的發生。
沒多久,青山鐵山的家臣町坪彈四郎就發現了阿菊的真實身份。由於彈四朗很喜歡阿菊,所以打算隱瞞這件事,條件是讓阿菊給自己做妾,但不料被阿菊斷然拒絕。惱羞成怒的彈四朗為了報復阿菊,便將青山家作為傳家寶的10個盤子當中的1枚偷偷地藏了起來,並嫁禍給阿菊。因罪受罰的阿菊被折磨致死,屍體也被丟進姬路城一口古井裡。從那以後,每天晚上就會從井裡面飄出阿菊的亡靈數著盤子「一個...... 兩個...... 三個」的聲音。

「リの一渡櫓」裡展示著各個時代的鯱鉾。

ぬ之門,左為「リの二渡櫓」,右側是備前丸的石垣。

ぬ之門外,曲折的城垣。左方城牆有「扇の勾配」的設計,石牆的坡度看起來像一把扇子的曲線而得名,這款牆壁的形狀增加了它的抗震能力,並且使得攀爬變得特別困難。

CJ攝於姬路城大天守前 @備前丸廣場。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16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