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17 23:45:05瀏覽838|回應1|推薦24 | |
巴塞隆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Barcelona),正式名稱為「Catedral de la Santa Cruz y Santa Eulalia」,位於巴塞隆納最早開發的歌德區(El Gòtic/ Barri Gotic),自 599 年以來一直供奉聖十字,從 877 年開始供奉巴塞隆納市的第三位守護神聖尤拉莉亞(Santa Eulalia),如今作為當地主教座堂。現今所見的哥德式大教堂建在早期基督教大教堂和後來的羅馬式大教堂的地基上,工程始於1298年,15 世紀中葉完工,幾個世紀以來經過多次翻修和增建,1929年起被列為西班牙國家歷史藝術紀念碑。 主教街(Carrer del Bisbe) ,街道得名於 1930 年的巴塞隆納主教 Manuel Irurita Almandoz,自 1982 年起這條街便被簡稱為主教街(Carrer del Bisbe),橫跨其上為比斯比橋(Pont del Bisbe)。 比斯比橋(Pont del Bisbe),為建築師瓊·魯比奧·貝爾弗(JoanRubióy Bellver)所設計的新哥德式橋梁,建於 1928 年,連接加泰隆尼亞政府宮(Palau de la Generalitat)與總統官邸(Casa dels Canonges) 主教街的出口可看到巴塞隆納主教座堂的鐘樓。 巴塞隆納主教座堂鐘樓之一。兩座鐘樓的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末,哥德式建築初期,均為八角形,高54公尺。 巴塞隆納主教座堂後殿立面。大教堂有約200多個石像鬼,此處為最古老的部分,可追溯到 14世紀初。 大教堂廣場(Plaça de la Seu)。 大教堂廣場上人山人海。 大教堂正立面,寬40公尺,外部穹頂最高處為70公尺,新哥德式立面由建築師喬瑟普·奧里奧·梅斯崔斯(Josep Oriol i Mestres)設計,裝飾著各種垂直線條的哥德式元素以及大量的天使和聖人的圖像。正門豎框上有一座基督雕塑,是雕塑家阿加皮托·瓦爾米特賈納(Agapito Vallmitjana)的作品。 哥德式中央中殿。 中殿拱頂。 兩側中殿之一。 祭壇,由白色大理石製成,由來自6世紀原始西哥德式教堂的兩支柱頂支撐。 在後殿和中央柱子的一半高度處,可以看到由6位天使包圍的十字架的昇華圖像 十字架昇華圖像,由雕塑家弗雷德里克·馬雷斯 (Frederic Marès)於 1976 年創作。 大教堂管風琴,建於 1537~1539 年之間。 聖尤拉莉亞地穴(Cripta de Santa Eulalia),由傑米·法布爾(Jaime Fabre)於14世紀初建造。地穴有12道拱門,所有拱門都匯聚到中央拱頂的一塊大拱頂石上,象徵著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耶穌,她將殉難的王冠戴在了聖尤拉莉亞身上。 雪花石膏石棺由比薩雕塑家盧波·迪·弗朗西斯科(Lupo di Francesco)雕刻,蓋子和側面刻有聖尤拉莉亞殉難的場景,上面的四個角有燈天使,中間有聖母和聖子,石棺下方有8支不同風格的鍍金科林斯柱支撐。地穴於 1326 年竣工,但聖人的遺體直到 1339 年才轉移至此。 聖尤拉莉亞(Santa Eulalia)是一位年輕的基督徒女孩,出生於 292 年的梅里達。在羅馬帝國戴克里先(Diocletian)皇帝迫害基督徒的殘酷統治下,年輕的尤拉莉亞成為受害者之一,由於堅持拒絕放棄基督教信仰,當時年僅的13歲她歷經了13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折磨才殉道,於 633 年被冊封成為加泰隆尼亞首都的第一位守護神。 唱詩班及15 世紀的木雕座椅。唱詩班初建於1390 年,經多年來的建造,直到1519 年正式啟用。 巴塞隆納主教座堂約有40 個小禮拜堂與上百多個祭壇,以下僅列出幾座: 蒙特塞拉特聖母堂(Mare de Déu de Montserrat),祭壇畫有 1945 年的雪花石膏雕像,是 Moreneta 的複製品,安裝在 1940 年的繪畫作品之前。 聖塞維爾(SSant Sever)禮拜堂,中間彩繪木雕巴洛克祭壇畫建於1683 年。 聖塞巴斯蒂安和聖特克拉(Saint Sebastian i Saint Thecla)禮拜堂,祭壇畫建於1486~1498年。 聖科斯梅和達米亞(Saint Cosme i Damià)禮拜堂,哥德式祭壇畫為米克爾·納達爾(Miquel Nadal)於1453的作品。 聖海倫娜(Saint Helena)禮拜堂,祭壇畫由路易斯·博拉斯薩 (Lluís Borrassà) 於 1381~1390 年間建造。 大教堂內的哥德式彩色玻璃窗(僅以二扇代表)均採用相同的三段式設計:中央為主人的形象,兩側為幾何裝飾,框有皇家盾牌、城市盾牌、天使等。 洗禮堂,當中由白色卡拉拉大理石製成的洗禮池,由佛羅倫斯藝術家奧諾弗·朱利安(Onofre Julià)於 1433年雕刻而成 。 新廣場(Plaça Nova),是巴塞隆納舊城巴爾奇諾(Barcino)的誕生地,1358 年廣場竣工,從此有了現在的名字。典型的中世紀風格,直到20 世紀 40 年代,因內戰轟炸造成的破壞後而改建。 新廣場上西北處有羅馬城門,現僅存兩座圓形的高塔,在羅馬時代,被稱為「執政官之門」(Porta Praetoria),是羅馬時代歷史城牆的一部分,建於 3 世紀末至 4 世紀初,並於 12 世紀重建 。右塔與巴塞隆納的主教宮相連,故這扇門被俗稱為「主教之門(Portal del Bisbe)」;左塔被併入建在舊城牆上的副主教之家。 塔樓前有水道橋遺跡的複製品,展現這座城市的供水情況,當時從貝佐斯河和科爾塞羅拉引水入城。 副主教之家(Casa de lArdiaca),以羅馬城牆的兩座塔樓為基礎,於15、16世紀時期改造成一座晚期哥德式的宮殿,現為巴塞隆納市歷史檔案館。後方可見巴塞隆納主教座堂尖塔;左方為皮亞阿爾莫伊納 (Pia Almoina) 宅邸,15 世紀~19 世紀是大教堂的慈善機構,現為巴塞隆納教區博物館。 巴塞隆納主教座堂參觀資訊及票價參見官網:https://tickets.catedralbcn.org/ca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