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4/06/13 23:45:42瀏覽1792|回應1|推薦21 | |
西班牙廣場(Plaça España),位於蒙特惠奇(Montjuïc)山腳下,面積約34000平方公尺,為巴塞隆納市中心舊城區的一處大型廣場,也是西班牙國內第二大廣場;廣場以前曾是絞刑場,1715年建造現已拆除的城堡時,將絞刑架移走。現今所見的廣場設計於1915年,為舉辦1929年世界博覽會而興建;巴塞隆納市內的多條主幹道交匯於此,以噴泉和雕塑著稱。 離開蒙特塞拉特修道院(Monestir de Montserrat)驅車前往巴塞隆納機場,當時實際行駛約一個小時車程。 開到機場地下停車場的「AVIS & Budget」停車區還車。這趟起訖皆於巴塞隆納機場的伊比利半島自駕之旅共租車22天,實際用車約是20天,總共行駛了5千7百多公里。 接續還有一天一夜留在巴塞隆納市區的行程,以步行+地鐵為移動方式。當時買了地鐵1日券(其實是以24小時計算),在24小時內不限次數搭乘,可用於往返巴塞隆納機場。正好在機場啟用進到市區,隔天在24小時最後時限內搭上往機場的地鐵車班,完全充分利用。 這是第三度前來巴塞隆納,再度來到巴塞隆納市中心舊城區的西班牙廣場(Plaça España)。 西班牙廣場中的噴泉曾是公眾絞刑臺,直到1715年被廢除,為了舉辦1929年的世界博覧會在1915年重新改建。噴泉由西班牙建築師何塞普·瑪麗亞·朱約爾(Josep Maria Jujol)設計,米格爾·布萊·法布雷加斯 (Miguel Blay y Fàbregas)創作雕像。 噴泉三面壁龕裡面各有雕塑群,象徵著流入伊比利亞半島周圍三片海洋的河流:埃布羅河(地中海)、瓜達爾基維爾河和塔霍河(大西洋)以及坎塔布連海河流的一些青少年人物雕像。 巴塞隆納競技場(Arenas de Barcelona),又稱:拉斯阿雷納斯(Las Arenas),於 1900 年落成,一直做為鬥牛場,直到 1977 年最後一次鬥牛後就關閉並棄置多年;在2011 年改建成購物中心。 Arenas de Barcelona由建築師奧古斯托·豐特·卡雷拉斯 (Augusto Font Carreras)以傳統的新穆德哈爾風格建造。 Las Arenas建築外增建的現代化升降梯,可直通頂樓觀景台。 搭乘升降梯需付費一歐元;也可直接從購物中心內就可免費上去頂樓觀景台。 決定搭乘升降梯體驗一番。 新穆德哈爾風格的外牆,其上增建兩層和屋頂露台塔。 環繞Las Arenas建築的步道形成觀景台,可以 360° 欣賞巴塞隆納的景觀。 屋頂設有餐廳及酒吧。 俯瞰西班牙廣場中央噴泉。 米羅公園(Parc de Joan Miró),原是以前的屠宰場公園(Parc de lEscorxador),得名於立在一角有座西班牙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胡安·米羅(Joan Miró)的雕塑作品。 這件米羅的作品《女人和鳥(Dona i Ocell)》,外觀馬賽克由瓊·加迪·阿蒂加斯 (Joan Gardy Artigas) 鋪貼,高22公尺,於1983 年落成。這回前來正在整修,不過以前來時已經親眼目睹過了。 立於米羅公園的Dona i Ocell雕塑(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German Ramos)。 某間飯店的頂樓泳池。 遠眺持續建設中的聖家堂(預計將於 2026 年完工)。 離開觀景台前再度眺望西班牙廣場及國家宮方向。 原為卡薩拉莫納工廠(Fàbrica Casaramona)紡織工廠,建於 1909~1913年間,建築師為何塞普·普伊格·卡達法爾奇(Josep Puig i Cadafalch),現代主義風格。工廠因破產在 1920 年關門;在西班牙內戰後直至 1992 年,這裡一直是國家警察的馬厩和流動公園;1993年起進行修復,現為卡依夏博物館(Caixa Forum)。 卡薩拉莫納工廠(Fàbrica Casaramona)紡織工廠由11個不同表面和高度的主體組成一系列建築物,完美呈現磚造技術結構,曾贏得巴塞隆納市議會年度藝術建築競賽。 塔樓內隱藏著舊水箱。 卡依夏博物館(Caixa Forum)現代化的入口大門。Fàbrica Casaramona於1993 年起展開修復工程,並於2004年成立巴塞隆納卡依夏博物館(Caixa Forum),屬於La Caixa 基金會的科學博物館,提供與科學相關的展覽和文化教育活動。 大型地下大廳,原來紡織工廠的車間則改造成展覽室。參觀資訊參見官網:https://cosmocaixa.org/ca/cosmocaixa-barcelona 曾為巴塞隆納世博的場館,現在是汽車技術協會(Sociedad de Técnicos de Automoción)總部。 建築群外圍繞著一個由巴洛克風格的柱廊,受到貝尼尼的梵蒂岡城聖彼得廣場的影響。 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Avinguda de la Reina Maria Cristina)與威尼斯塔(Torres Venecianes)。 威尼斯塔(Torres Venecianes),位於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上,作為當時世界博覽會入口,由建築師拉蒙·雷文托斯(Ramon Reventós)設計,建於1927~1929 年。塔高47公尺,橫斷面7.2公尺見方,其靈感來自於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鐘樓;每棟建築的底部都是人造石,主體部分是紅磚,頂部是人造石建造的柱廊觀景廊,頂部是金字塔形的銅屋頂(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通往國家宮(路面箭頭彷彿漂浮起來了 瑪麗亞·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末段,依序可見:魔法噴泉、四圓柱、福龍達侯爵廣場、瀑布廣場和國家宮。 蒙特惠奇魔法噴泉(Font màgica de Montjuïc),為是巴塞隆納最大的裝飾噴泉,由卡萊斯·布伊加斯(Carles Buïgas)設計。 魔法噴泉夜間特定時段會有絢爛的聲光水舞表演,可惜三度前來都沒遇上。 魔幻噴泉看向四圓柱及國家宮。 四圓柱(Les Quatre Columnes),由何塞普·普伊格·卡達法爾奇(Josep Puig i Cadafalch)設計,初建於 1919 年,象徵加泰隆尼亞區區旗的四個條紋,1928年被獨裁者普里莫·德·里維拉下令拆除,直到2010 年在舊址的不遠處重建。 四柱高20公尺,直徑2.5公尺,愛奧尼式柱頭,柱身上有24道橫向凹槽,和傳統希臘柱式的直向凹槽不同。 瀑布廣場與國家宮。 國家宮(Palau Nacional),建於1926~1929年,由尤金尼奧·森多亞(Eugenio Cendoya)和恩里克·卡塔(Enric Catà)設計,在佩雷·多梅內克(Pere Domènech)的監督下完工,建築為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風格。 自國家宮前眺望瀑布廣場與四圓柱方向。 國家宮於1990年成為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展出了來自羅馬和哥德時代的傑作,及 19 世紀以來的現代藝術作品,共5000 多件收藏品,是西班牙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官網:https://www.museunacional.cat/en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