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爾哈費里亞宮見聞錄
2024/05/24 23:50:42瀏覽379|回應0|推薦21

阿爾哈費里亞宮(Palacio de la Aljafería)建於 11 世紀下半葉一座堅固的中世紀宮殿,由穆斯林國王為了娛樂目的而建;歷年來曾是阿拉貢(Aragon)基督教國王及西班牙天主教君王的宮邸,現為地區議會的總部。阿爾哈費里亞宮反映了泰法(Taifa)王國在政治和文化巔峰時期的輝煌成就,是1986年「阿拉貢穆德哈爾式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於2001年所追加登錄的建築之一,與格拉納達的阿罕布拉宮、科多華清真寺大教堂一起被譽為西班牙的穆斯林建築藝術三大瑰寶。

當時結束走覽札拉哥薩老城區,行過老橋至埃布羅河左岸,再驅車前往阿爾哈費里亞宮所在處。

阿爾哈費里亞宮主體為長方形的宮殿,擁有若干圓形塔堡,至今仍保留着防禦部分的遺跡。

阿爾哈費里亞宮建築群被一條20公尺寬的護城河包圍,於1593 年所增建,當時東側和北側設有兩座吊橋。

行過護城河石橋,通往阿爾哈費里亞宮馬蹄形入口大門。

通過馬蹄形拱門的門進入宮殿的東翼至聖馬丁教堂的院子,可看到14世紀穆德哈爾風格的聖馬丁教堂(去的當時未開放) 。

教堂後方有插旗幟的方塔為「遊吟詩人塔(Torreóndel Trovador)」,宮殿唯一的方形塔樓,建於9世紀末,為建築群最古老的部分,得名於安東尼奧·加西亞·古鐵雷斯1836 年創作的浪漫戲劇《遊吟詩人》,該劇主要以宮殿為背景。

聖伊莎貝爾庭院的入口。

聖伊莎貝拉庭院拱廊,巨大的多葉拱門門廊與庭院相連,由阿拉貢佩德羅四世建造。

聖伊莎貝爾庭院,得名於公元 1282 年的葡萄牙阿拉貢的伊莎貝爾女王,開放的園景空間將整個宮殿統一了起來。

通往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被認為是建築物的主廳,其大部分豐富的裝飾已遺失,內部作為展覽館,展示考古工作中發現的物件。

金色大廳外拱廊。

拱廊上的柱頭紋飾。

清真寺,位於入口門廊的東側,作為演講廳的前廳。

阿爾發費里亞宮在二十世紀下半葉修復後,目前是阿拉貢地區議會所在地。

阿爾哈費里亞宮曾有的建築型態模型。

阿拉貢佩德羅四世擴建的樓層。

阿爾發費里亞宮於1960年代被用作軍營,裝飾曾以灰泥覆蓋。

天主教君主的王座室,以其富麗堂皇的穆德哈爾格子天花板令人歎為觀止。地板最初的方形瓷磚和彩色釉面陶瓷的六角形桁架,是15世紀末在穆埃爾歷史悠久的陶器廠所製作。

王座室格子狀的天花板長20公尺,寬8公尺,由厚實的橫樑和枕木支撐,枕木上裝飾著花邊,在交點處形成八角星,同時生成30個大而深的方盒金色松果突出在幾何圖案之間。

穆德哈爾風格的門戶。

天花板覆蓋著佈置在大樑和雕刻橫梁之間的精美橫向拱頂,並裝飾有金色和藍色的蛋彩畫,裝飾著與天主教君主相關的圖案,如箭頭、盾牌和石榴。

雕刻鍍金的松果圖案,象徵著生育力和不朽。

國王接見來賓的謁見室,天花板有華麗的裝飾,是為了炫耀財富為目的,旨在給來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中的天主教國王君主制的盾牌圖案,其上有包括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西西里島和格拉納達等王國的紋章。

15世紀末 ,天主教君主建造皇家使用的宮殿,在現有宮殿的基礎上建造了第二層。兩扇大窗戶帶有三重混合線性拱門,拱頂上有鏤空格子。

王座室的主入口,為三瓣低垂的拱門,裝飾著五瓣鼓室中央石雕有代表天主教國王君主制的盾牌,左右由兩隻獅子支撐。

迴廊上天花板褪色的阿爾法吉斯圖案。

二樓迴廊俯瞰一樓拱門的交叉混合線條。

俯瞰聖馬丁教堂庭院。可見到進來的主入口裡面有金屬探測器,參觀宮殿需經過簡單的安檢。

俯瞰聖伊莎貝爾庭院繁複雕刻的拱門,交叉混合線性拱門的造型是這座宮殿顯著的特徵,影響後來的伊斯蘭建築。這道拱門為複製品,原件陳列在馬德里國家考古博物館。

15 世紀末,天主教君主下令在現有建築的基礎上建造一個新樓層,並用優雅的樓梯連接兩層樓。

樓梯間退色天花板,一樣裝飾著箭頭、盾牌和石榴等與天主教君主相關的圖案。

窗戶周圍保留帶有植物裝飾的美麗阿爾菲茲圖案。

多葉拱門迴廊上的駐警。

返回聖馬丁教堂庭院,結束阿爾發費里亞宮行程。

阿爾發費里亞宮堡壘形式外觀,現今僅在面向城市的東側存有圓塔結構。

阿爾哈費里亞宮護城河周圍的公園綠地植滿橄欖樹。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645486